首页 > > 183

創新驅動托起蘇南產業高地

2015-02-05
来源:新华日报
  看似不起眼的石墨烯,2010年讓兩位科學家獲得了諾貝爾物理學獎,眼下又在常州演繹起新的產業傳奇。從全球首款手機用石墨烯電容觸摸屏,到年產3萬平方米石墨烯透明導電薄膜生產線,再到全國首條石墨烯基超級電容器生產線,一大批世界級石墨烯高端人才匯集常州。
 
  一座“東方碳谷”在常州西太湖科技產業園初露崢嶸,這就是科技創新帶來的神奇魅力。近日,本報采訪組走馬蘇南一個個高新園區,充分感受到了實施創新驅動戰略給蘇南產業升級、經濟轉型帶來的強大推動力,也感受到了蘇南建設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的底氣和優勢。
 
  創新資源加速集聚,造就區域創新能力“六連冠”
 
  “蘇南獲批建設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是蘇南堅持不懈探索創新的最好回報。”蘇州市委常委、蘇州工業園黨工委書記王翔興奮地對記者說。
 
  回首江蘇推進自主創新的歷程,早在上世紀八九十年代,江蘇就在全國率先提出了科技興省、科教興省戰略;進入新世紀以來,又提出率先建成創新型省份目標;“十二五”期間,我省進而把創新驅動戰略確定為經濟社會發展的核心戰略,把科教與人才強省戰略確定為基礎戰略,建設創新型省份之路扎實而清晰。這使蘇南的創新發展贏得了機遇,激發了活力。
 
  大中型工業企業研發機構建有率是全國平均水平的3倍,全省專利申請數占全國的1/5,全社會研發投入占全國的1/8,高新技術企業數量占全國的1/9。去年底,《中國區域創新能力報告2014》在北京發布,江蘇區域創新能力再次問鼎,實現“六連冠”。其中,蘇南地區毫無疑問成為頂梁柱。目前,蘇南5市均為國家創新型試點城市,研發投入占GDP比例達2.65%,接近發達國家水平;蘇南高新區著名高校和科研院所設立的研發載體達200多家。
 
  科研資源正在加速向蘇南集聚。如今,不僅諸多省內高校到蘇南地區創辦各類研發機構,一些國際科教機構也紛紛將目光投向這片創新熱土。走在蘇州工業園區仁愛路,映入眼簾的是一所所大學,既有南京大學、東南大學等熟悉身影,還有新加坡國立大學、美國代頓大學等國際來客。細數之下,不足千米的馬路兩旁云集24所國內外名校,成了名副其實的“世界名校區”。
 
  常州科教城“創客九號”茶吧內,創新創業人士坐而論道,氛圍熱烈,令記者不忍上前打斷。常州市委常委、科教城黨工委書記徐光輝介紹,常州科教城科技人才總數超1.6萬,平均每天增加2.63件專利,還與英國、以色列等國合作建立6家從事國際技術轉移的專業機構。
 
  科研機構530多家、國家級大學科技園10個、科技人員總數達810萬人……蘇南各地創新資源不僅有厚度,更有活躍度。產學研勁頭足了,科研成果轉化意識強了,成為鮮明導向。
 
  “你可能都不相信,搞地理的人都忍不住到我們這來搞產業了。”蘇州市委常委、高新區黨工委書記浦榮皋說,蘇州新區通過各種形式牽手大院大所,借力高端創新源,提升區域創新能力,除了中科院地理所首次走出京城落戶于此,已有中科院蘇州醫工所、浙大蘇州工研院、中國兵器集團214所等70余家“大院大所”進駐。
 
  創新時代,精彩無限。國電南瑞黨委書記王長寶介紹,南瑞的電網自動化控制系統除了用在國內外許多大電網上,目前延伸到軌道交通監控系統,已覆蓋全國50多條軌道交通線。
 
  科研機構爭先“下海”,各類人才扎堆創業。無錫530人才計劃、蘇州姑蘇人才計劃、南京紫金人才計劃等引才品牌享譽海內外,蘇南地區創業類國家“千人計劃”人才接近200人,占全國27%以上。
 
  融合產業優勢,提升自主創新能力更有底氣
 
  與北京中關村、上海張江、武漢東湖等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相比,蘇南因為產業發達,轉型升級意愿強烈,對自主創新的渴求更加強烈。
 
  “蘇南自主創新示范區建設可以與現有產業緊緊融合,通過提升產業創新能力,實現產業高端化。”副省長、省科技廳廳長徐南平認為,蘇南經濟發展歷來走在全國前列,現在又比別的地方較早經歷從要素驅動、投資驅動向創新驅動的轉變,一旦拓出一條創新路徑,將為全國提供可復制、可借鑒的樣本。
 
  建設蘇南自主創新示范區,不是把原來產業推倒重來,而要充分利用現有產業優勢。這一點,蘇南人想得很明白,也底氣十足:蘇南以不到全國0.3%的土地面積創造了全國6%以上的經濟總量,人均地區生產總值是全國平均的2.6倍,多個縣(市)進入全國縣域經濟基本競爭力百強縣前10名。
 
  園區經濟更是蘇南發展的一大特色。放眼蘇南,“一小時都市圈”基本形成,就在這樣一個不大的地方聚集8個國家高新區和蘇州工業園區,擁有超過5萬家科技型企業,銷售額超千億元、超百億元的企業100多家,貢獻全省六成以上新興產業產值。
 
  產業優勢給力自主創新。常州市委書記閻立說,這幾年,常州走出去、請進來、搭平臺,把本土企業資源與外來創新資源“嫁接”起來,取得了明顯的效果。中科院醫工所所長唐玉國告訴記者,選擇蘇州高新區就是沖著蘇南一帶的產業基礎來的,科研成果能夠快速與市場實現對接。
 
  打產業牌,蘇南人的底氣不僅僅來自先人一步建立起的產業比較優勢,更有錯位發展的優勢,在產業鏈的各個環節謀求突破。
 
  “蘇南各家高新區產業辨識度要高,才能讓創新資源有序配置。”南京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黨工委副書記閔一峰說,南京高新區緊緊抓住軟件與電子信息集聚創新資源。蘇州高新區則在新興產業選擇上,有意識錯位發展,提出打造醫療器械、電子信息、新能源、軌道交通四大千億級新興產業。
 
  超前謀劃布局,搶占世界高新產業的前沿陣地
 
  如今,在世界科技創新的版圖上,處處有蘇南身影,始終有蘇南一席之地。
 
  在節能環保、新能源、新材料、電子信息等戰略性新興產業領域,蘇南已構筑起產業高地,正積極面向全球部署產業鏈發展所需的創新鏈。
 
  對此,蘇南人敏銳地感到,必須抓住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重大機遇,在新的競爭“賽場”建設之初就加入其中,甚至主導一些“賽場”建設。談起石墨烯產業的發展,有人曾問,常州當初闖進這個領域,是否有點趕浪頭?常州西太湖科技產業園區黨工委書記、管委會主任劉志峰的回答是:“材料是工業之母,石墨烯將引發產業變革,等真正成熟應用起來了,機會還能留給常州?”
 
  創新,常常高處不勝寒,物聯網的發展就是例證。2009年無錫將物聯網確定為重點發展的戰略性新興產業時,質疑聲不斷,原因之一就是沒有找到成熟的應用模式。因為概念新奇,各地紛紛跟風。可無錫不為所動,腳踏實地圍繞當地發展需求,在現代農業、智慧家居、智慧醫療等領域做出了一批成功案例。記者看到,物聯網如今成為無錫百姓的“日常伙伴”,菜場、馬路、家庭、景點,隨處可見物聯網技術的應用。
 
  “產業要選擇自己最擅長的,與自身資源要素、產業基礎結合,傳統產業也能高端化發展。”鎮江高新區黨工委書記王冬生介紹,鎮江重點發展特種船舶,市場占有率已穩居全國第一。
 
  “做核酸,到昆山”,在業界已經叫響多年。昆山高新區黨工委書記、管委會主任黃健說,雖然小核酸暫時看不到產出,政府也投入不少,但對蘇南來說,應該有志氣和擔當關注認準的前沿技術。
 
  縱觀蘇南,經過多年的創新發展,各地形成了自己的“拳頭”產業。“納米看蘇州”、“石墨烯到常州”、“物聯網在無錫”、“南京有北斗”……不僅在全國業界叫響,相關技術領域甚至有了國際話語權。
 
  “你看,這款牙科治療床相當于汽車界的‘寶馬’、‘奔馳’,我們實現了國產化,售價降低50%。”在蘇州高新區醫療科技產業園的展廳,高端器械奪人眼球。園區常務副總經理顧海明介紹,我們青睞醫療器械,是看到了巨大的發展前景,美國醫療市場器械與藥品消費額比例為1:1,中國為1:5;去年全球醫療器械市場,美國、歐盟、日本分別占39%、26%、13%的市場份額,中國僅占4%。
 
  產業支撐、技術引領,蘇南自主創新示范區建設,正迎來激情燃燒的時代!(記者 顧雷鳴 劉宏奇 庾 康 高 坡 邵生余 李仲勛 黃 偉 王世停 吳紅梅 吉 強 蔡 煒 馬 薇)
 
  短 評 >>>

  爭當自主創新“優等生”
 
  去年10月,國務院批復支持蘇南建設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為蘇南發展注入了新的機遇和活力。在此之前,國家批準建設的自主創新示范區還有北京中關村、上海張江、武漢東湖、廣東深圳,但無論哪一個,都是單體的而不是區域性的。蘇南能夠作為一個整體,以城市群為單元成為國家批準設立的自主創新示范區,意義十分重大。
 
  設立蘇南自主創新示范區,是江蘇榮譽。蘇南地區經濟實力較強,科教資源豐富,人才優勢明顯,一體化發展態勢較好,創新文化氛圍濃厚。經過多年創新驅動戰略的實施,自主創新成績斐然,蘇州的納米技術產業、無錫的傳感網產業、常州的太陽能光伏產業、南京的軟件產業等已形成先發優勢。自主創新示范區的設立,是對江蘇自主創新作為的信任與肯定,我們要以高度的榮譽感投身自主創新示范區的建設,建好示范區,用好示范區。
 
  設立蘇南自主創新示范區,是江蘇機遇。不管是鄉鎮企業的異軍突起,還是外向型經濟的闊步發展,抑或是創新型經濟的高歌猛進,蘇南都展現了善搶機遇、善作善為的精神特質。在經濟新常態下,蘇南面臨資源環境約束加劇、傳統發展模式難以為繼的挑戰,轉型升級、創新驅動如箭在弦上,不得不發。自主創新示范區的設立,對蘇南來說,是渴驥遇甘泉,正逢其時。面對這樣的歷史性機遇,我們要倍加珍視,主動作為,抓住機遇,用好機遇。
 
  設立蘇南自主創新示范區,是江蘇責任。為全國發展探路,是江蘇的責任,也是中央對江蘇的一貫要求。作為一個單體創建自主創新示范區,一些地方已經作出了有益的探索,但作為一個區域,如何打破行政壁壘,如何推進協同創新,如何共享創新資源,如何避免創新同質,如何實現一加一大于二的效應,蘇南肩上可謂擔子沉沉。設立蘇南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是機遇與榮譽,更是擔當與責任,我們要以強烈的使命感,認清責任,奮力作為,不負重托。
 

  市場競爭,唯“新”不破。蘇南一直是創新發展的引領者,面對創新驅動已有的良好基礎,面對設立示范區的國家戰略支持,蘇南地區要勇于做創新的“新二代”,爭做自主創新的“優等生”,做創新驅動的引領者。在推進自主創新過程中,要解決好創新資源碎片化、政策效應平面化、產業發展同質化等問題,加快創新資源的流動與高效組合,努力形成要素集聚、功能集成、創新集群的局面。要處理好政府與市場的關系,充分調動好企業、科研機構和政府的積極性,激發活力,形成合力,消解阻力,確保示范區建設順利推進,取得實效。(劉慶傳) 

[责任编辑:邓煜闽]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