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部長袁貴仁
原標題:社評:袁貴仁講話“爭議”的幾點厘清
教育部長袁貴仁關于落實兩辦高校宣傳思想工作《意見》的講話持續成為網上熱點,支持袁和反對他的人展開了論戰。這些爭論的潛在含義非常寬泛,它們如果繼續發酵,大概不利于推進兩辦《意見》的貫徹,也不利于社會就這個問題形成共識。
本文試圖在眾聲喧嘩之中,就這件事情的基本面做些厘清。
首先,袁貴仁的講話是不是以貫徹兩辦《意見》為目的?明顯是的。《意見》是個總綱,袁貴仁作為教育部長,提出了一些貫徹思路和措施,這個行為的發生具有充分正當性。由于他提的措施乃面向全國,對不同高校來說,難免繼續有較強概括性和普遍性,各高校應當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做具體的進一步部署。
在事情進入操作層面時,大家有不同想法和建議,彼此商榷,是正常的。但有些人迅速對袁貴仁的講話采取抵制態度,挑出其講話中的某幾句話,將他的意思引申成要求大學從此拒絕對西方文化的傳播,這既不符合實際也不應該。
事情發展到這一步,有一些背景需要交待。高校這些年總體氛圍積極向上,是健康的,《意見》對此做了肯定。與此同時,一些高校的宣傳思想工作有明顯薄弱處,造成少數不該有的反主流元素在某些大學校園里凸顯出來,這也是事實。
這些反主流元素本身有多少和多強,以及它們對學生的負面影響有多大,高校內和輿論場都有不同認識。這篇評論尚無法對此下結論,但有一點是確定的:無論是糾正性的,還是預防性的,加強高校宣傳思想工作如今都有足夠的現實針對性,這項工作的確是一項戰略工程、固本工程、鑄魂工程。
因為這個大原因,我們認為袁貴仁的講話即使某些具體表述有可探討的空間,對他給予總體支持也應是輿論界的基本態度。
一些激烈反對聲還是出現在了互聯網上,這值得深思。它反映了高校宣傳思想工作自身的復雜性,也反映了互聯網輿論場用傳統邏輯無法解釋的變幻能力。比如黨刊是在黨內做政策宣示和動員的陣地,這里有一套話語。而互聯網輿論場已經另外形成一套話語,前一個體系的正常表述被摘取一兩句帶進后一個體系,其含義很容易被夸張、引申和扭曲,被人為制造出強烈的刺激。這為發泄各種長期情緒或挑戰權威不斷創造由頭。
有些境外勢力借助互聯網隨時變換在中國輿論場的存在方式,如何在每一個具體場合準確評判這個問題,干擾性因素非常多。
官員“如何講話”正在成為越來越尖銳的挑戰,兩個話語體系以及主流輿論場同互聯網輿論場如何打通,這不是靠一個原則就能通盤解決的,它很可能是一個浩大的實踐性考驗。
加強高校宣傳思想工作,這是大是大非,大家都應支持。具體怎么開展這項工作,需要群策群力。高校的確有很多特殊性,它們既使得宣傳思想工作變得更加必要,也是它推進起來有難度的原因所在。但這些都不是這項工作就不該抓了,可以放棄了的理由。
對如何開展宣傳思想工作需要做實事求是的深入研究。比如對學生思想起塑造作用的那些因素有多少來自校園內,有多少來自校園外。有多少直接取決于課堂講授,有多少受師長品行的影響,以及如何把這些因素凝結起來,打造一個全面影響年輕人的、健康的社會大環境,這無疑也是一項浩瀚的工作。
太復雜的工作,必須有鮮明的內核來凝聚,這個內核就是中央的態度。《意見》把中央加強高校宣傳思想工作的政策宣示說得很清楚,這必將成為全體高校宣傳思想工作者和廣大師生的主心骨,是社會信心的基石。誰都不應偏離《意見》的大方向另搞一套,我們強烈希望這方面大家自覺性所發揮的作用要遠遠大于紀律約束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