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65

馬來西亞部長為什么要“抵制華商”?

2015-02-09
来源:人民日報海外版
\

  圖右為依斯邁沙比利

  當一位部長級高官針對特定種族發表“抵制”的不當言論,勢必會造成煸動“種族”矛盾的後果,這種做法並不可取。受沖擊的華商也該從自身方面尋找問題所在,以補不足,這才是理性之法。馬來西亞部長“抵制華商”言論的背後,真實情況如何,本報記者連線當地華人,告訴你一個真實的馬來華商處境。

  闖禍的“臉書”

  農業與農基工業部長依斯邁沙比利引發爭議的言論刊發在“臉書”上。

  在臉書帖文中,依斯邁沙比利針對最近油價下跌,但商家卻沒有降低物價一事評論說,“大多數消費者是馬來人,華人只是少數。如果馬來人一起抵制華人的生意,他們肯定沒有選擇而只能調低物價……只要馬來人一天不改變,華人就會繼續打壓馬來人。”

  雖然事後依斯邁沙比利撤下該文,並解釋並非針對所有華人,而只是針對漲價的華商,但漣漪已經擴散。

  華媒、華社及官員表達了強烈憤慨。《星洲日報》及《東方日報》等華文報刊發表多篇評論,稱物價漲跌是市場供需所致,與“種族”無關。

  首相署部長及馬華署理總會長魏家祥、民政黨主席馬袖強等官員也都表達了憤怒,表示完全無法苟同依斯邁沙比利從種族和政治的狹隘角度,看待不肯降低物價的商家。

  財政部副部長蔡智勇認為,如果商業活動牽扯政治糾紛,馬國將不止面對種族或政治兩極化,很可能連商業也由於政治因素而陷入兩極化。

  在爭論日趨激化之時,總理納吉布4日“緊急滅火”,稱依斯邁沙比利的談話是針對所有不願降價的商家,而非專指特定族群。

  不過,依斯邁沙比利仍堅稱不會為他的言論道歉。

  理性的聲音

  為什么馬來部長會在臉書發表“抵制華商”的言論?這是一種個人的情緒表達,還是社會普遍的情緒?

  華人陳先生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透露,這一切起源於“漲價”,更確切地說是部分無良華商的漲價。

  臨近年關,部分華人商家開始漲價。“什么都漲價,有的甚至超過50%,海鮮甚至超過了一倍。連理發和洗車都漲。”陳先生說,“我們自己都是一邊罵一邊消費。”

  其實,部分華商這些年一直在以新年為借口,東西漲完價後就沒有調回。“馬來西亞4月份要推行消費稅,商家借機又要漲價。”一位熟悉情況的華人馬先生說。

  “過年漲5毛,年後跌2毛”,這成為一些華商的習慣“手法”。

  “過去開店的基本上全是華人,能形成壟斷。現在也有馬來人、印度人經營,但因為大家已經形成了刻板印象,所以把這次漲價也歸結為華人。”陳先生說。現在華人新年時,印度裔商家洗車、理發也漲價,“他們還說,你們華人漲5元,我們漲2元,還算便宜”。

  但把這次漲價的根本原因歸結於華商則有些勉強。因為能夠操控物價的超級市場和大企業,大部分都不是華商經營。

  此時臨近消費稅實施在即,商家必須花錢去上課,買軟件、洽詢稅務顧問等,加重了營運成本,再加上貨幣貶值,許多貨品不降反升,已造成許多小本經營的傳統華裔雜貨店和中藥店被迫關門大吉。

  “其實相當部分華人都認同抵制胡亂漲價商家,但不滿一竹竿打翻一船人。”陳先生說。

  消解偏見

  全國總警長丹斯裏卡立阿布巴卡日前宣布,警方將針對抵制華商論,傳召依斯邁沙比利問話。

  他在推特上帖文說,警方需要維護種族間和諧,勸告所有人在公開發表評論時保持克制,以免這個課題傷害種族和諧。

  “其實以前華社領袖也大罵這些無良商家,只是這次出自馬來人就不一樣了。”陳先生說。

  有媒體起底依斯邁沙比利的言行,認為依斯邁沙比利早就有挑撥種族矛盾的“前科”。去年8月,依斯邁沙比利曾對華小開刀,聲稱孩童在不同源流小學受教育,導致他們不會尊重其他種族,建議檢討各源流的小學教育制度,引起華社非議。

  過去《馬來西亞前鋒報》發表種族課題報道,引起爭議時,也是依斯邁沙比利“挺身而出”,以捍衛馬來人利益為理由,鼓勵該報繼續其種族課題議程。

  有的媒體直接批判,如果這是依斯邁沙比利的一把政治賭注,意圖把人民對物價高居不下的怨氣,轉移成為種族情興奮劑,這是把籌碼押在種族主義,想要在種族政治中找到更大的利益。人們要抵制的不是商家,而是這種政客。

  “華人做生意手法經常惹爭議是事實,但是全怪華人也不對。部長講話不經大腦更是不應該。”陳先生說。

  《華人華僑研究報告(2014)》中的數據顯示,馬來西亞華商對其居住國的GDP貢獻最大,從2006至2011年,華商的GDP占比都在10%左右。

  “這些年,也沒少為了爭取右翼分子支持,發表一些比較極端談話的政治人物,最後都在最高領袖介入後,就靜了下來。”陳先生說,“這些年經濟不景氣,社會上不少怨氣。但馬來領袖心裏比誰都清楚,少了華人,他們更辛苦。這事,只要沒人煽風,最後也就慢慢淡化了。”(楊子岩)

[责任编辑:郑婵娟]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