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6

回歸後四財爺 風格各異

2015-02-26
来源:香港商報

  【香港商報網訊】本港回歸後4名財政司司長曾蔭權、梁錦松、唐英年和曾俊華,其共同點是「經常錯估財政預算盈餘情況」;相異之處則在於:除曾蔭權外,其餘3名財爺都會力推出更多幫助商界的措施,現任財爺曾俊華尤其重維持並提升本港長遠的經濟競爭力,避免結構性赤字出現。

  共同點:錯估預算案盈餘

  4位財爺中,曾俊華交過最多的「功課」:曾蔭權公布的財政預算案共5份(1997/1998至2001/2002年度)、梁錦松2份(2002/2003與2003/2004年度)、唐英年4份(2004/2005至2007/2008年度)、曾俊華則至今則有8份(2008/2009至2015/2016年度)。

  4位財爺的共同點其實是件好事,他們都傾向於高估財政預算開支和低估財政預算收入,以一次性抒困措施來解決短期問題和壓抑恒常政府開支。這個「量入為出、審慎理財」的理財原則,正符合《基本法》107條之規定:「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的財政預算以量入為出為原則,力求收支平衡,避免赤字,並與本地生產總值的增長率相適應。」

  共同點:偏好一次性支出

  回顧回歸後本港經濟曾經風雨飄搖,經歷過亞洲金融風暴、沙士疫潮及國際金融危機,多年處於危機時期,無力顧及長遠經濟發展,過往財爺都會在經濟低迷或增長率低企的時期提出「派糖」措施,一方面紓解民困,同時又能對GDP作出實質貢獻。例如,在97亞洲金融風暴後,曾蔭權1999/2000年度提出365億元赤字預算案,有關赤字佔當年GDP的2.65%。當時有學者評價,政府赤字預算有效避免了經濟進一步衰退。

  惟近年本港經濟保持平穩,長年處於幾乎全民就業狀態,有能力和有空間為避免推出措施,避免日後出現結構性財赤。今次曾俊華就投放不少資金以培育初創企業和發展創意產業,包括同意成立未來基金、投放5億元推廣香港時裝設計師和品牌、再向「電影發展基金」注資2億元、再向「創意智優計劃」注資4億元、科學園設立5000萬元的配對投資基金等。

  現財爺:重提稅基狹窄問題

  數任財爺都關注過本港稅基狹窄問題,如2006年唐英年任財政司司長時,當局廣泛諮詢開徵商品及服務稅(GST),社會強烈反對,曾俊華連續兩年都在預算案中提及可在適當時間審視擴闊稅基的可行性,以增加直接稅寬減空間。此外,曾俊華昨笑言,自己是經濟人,不識政治,過往經驗顯示,預算案發表後民調分數會上升,但很快會明顯下跌,預期今次也一樣。8份由曾俊華提出的預算案中,以2011/2012年度派糖6000蚊措施爭議最大,當時深受不少基層、打工仔和議員歡迎,不過不少學者和商界都狠批當局浪費資源。

  香港商報記者 黃兆琦

[责任编辑:郑婵娟]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