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73

一生书写西伯利亚乡村的拉斯普京搁笔休息了

2015-03-25
来源:晶报

俄罗斯著名作家瓦连京·拉斯普京3月14日在莫斯科去世,享年77岁。据塔斯社15日援引作家孙女安东宁娜的话报道,拉斯普京由于罹患疾病,曾于近日住院治疗,随后出院。12日拉斯普京陷入昏迷状态,再度入院,最终没能从昏迷中苏醒。

拉斯普京代表作包括《活下去,并且要记住》、《火灾》、《为玛利娅借钱》等,他是当代俄罗斯文学中首屈一指的老作家,被称为俄罗斯“乡村小说”的领军人物。

去世后普京致电慰问家属

俄总统新闻秘书佩斯科夫15日说,俄罗斯总统普京就拉斯普京去世向其亲属表达深切和诚挚的慰问。普京表示,他十分欣赏拉斯普京的创作才华,并将永远记住与拉斯普京的长谈。

拉斯普京1937年生于俄罗斯伊尔库茨克州一个农民家庭,少年时代在安卡拉河畔的阿塔兰卡村度过,后入伊尔库茨克大学文史系学习,1959年毕业后从事新闻工作,1961年发表处女作《我忘了问廖什卡》。

1965年,莫斯科作家奇维里辛在赤塔举办的一个作家培训班中遇见拉斯普京,他发现了拉斯普京的文学天赋,对后者赞赏有加,甚至通过电话将拉斯普京的短篇小说《风在寻找你》口授给《共青团真理报》,拉斯普京后来称奇维里辛为其“文学教父”。短短3年过后,当拉斯普京的《为玛丽娅借钱》单行本于1968年在莫斯科出版时,批评家库兹涅佐夫为此书写了一篇跋,所用标题是:《一位作家诞生了》。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是拉斯普京创作的黄金时期,他陆续写出《最后的期限》(1970)、《法语课》(1973)、《活下去,并且要记住》(1974)、《告别马焦拉》(1976)、《永远活着,永远爱》(1981)和《火灾》(1985)等影响广泛的小说,其中一些小说还被改编成电影和话剧。苏联解体后,拉斯普京的文学创作一度沉寂,转而写作了大量政论,但自上世纪90年代起,他的新作再度接连面世,如《下葬》(1995)、《突如其来》(1997)、《伊万的女儿,伊万的母亲》(2004)和《西伯利亚,西伯利亚》(2006)等。如今,拉斯普京已成为当代俄罗斯文学中首屈一指的老作家。

开山之作并非小说,而是政论文章

拉斯普京被称为俄罗斯“乡村小说”的领军人物,同时也是一位道德探索型作家。

这位地道的“西伯利亚人”近乎一生都在写西伯利亚农村的风土人情和世态变迁,并由此跻身当代俄罗斯文学大师级作家的行列。

拉斯普京曾写出与阿斯塔菲耶夫的《鱼王》和万比洛夫的《打野鸭》并列的名作《告别马焦拉》,而在他的两位西伯利亚老乡作家去世后,他仍在《火灾》、《幻象》等新作中继续这一领域的探索。

拉斯普京的第一部成名之作《为玛利娅借钱》(1967)便已表现出作家深刻的社会忧思,他从道德角度去发现和表现当下人不断出现的精神危机,此部小说确立了作家一生创作视角的定位。

在继之而来的创作中,作家的社会忧思一部深似一部,其道德主题不仅渗入家庭亲情关系领域(《最后的期限》,1970),而且也融入了公民的义务与责任(《活下去,并且要记住》,1970),还加入了历史存留与生命之根守护等重要意识(《告别马焦拉》,1976),并对世风日下、人情淡漠、公民责任感缺失、人的道德水准日渐滑坡等现象赋予了自己的思考。拉斯普京20世纪60至70年代的作品常常将人物置于一种“期限”的情感追逼中,予以其“大限将至,何去何从”的道德拷问。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拉斯普京与万比洛夫和阿斯塔菲耶夫构成“西伯利亚文学的三驾马车”,为这一地域文学赋予了崭新含义,作为西伯利亚的“文化原住民”,他们将西伯利亚视为一个独特的文化空间,试图把握并揭示西伯利亚人独特的心理结构和价值准则,并将生态意识以及与之相关的人的精神生态保护问题凸显了出来。

不过,拉斯普京的创作就体裁而言呈回旋式发展。因为他的开山之作并非小说,而是政论文章,即他在大学三年级写下的、发表在伊尔库茨克报纸《苏维埃青年》(1957年3月30日)上的政论文章《没有功夫苦恼》。这篇文章被俄罗斯学者形象地喻为安加拉河上发出的“第一声呐喊”,其政论特征,即“苦恼”,始终隐含在他日后的中短篇小说中。

至20世纪80年代,拉斯普京小说的政论特征越加明显,他的小说《火灾》(1985)被公认为“政论体小说”。在这部小说里,拉斯普京以政论家的激情描写了某仓库因管理无序引发的火灾,而各色人物面对这一灾祸所持的不同态度,再次揭示了日益迫近的精神危机和社会危机,向全社会敲响了“火灾”的警钟。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尤其是苏联解体以后,作家似乎意识到仅凭小说创作已很难写出“痛苦而又勇敢的真实”(《真理报》),他对社会现状和人的道德滑坡忧心如焚,这也促使拉斯普京重拾特写与政论体裁,写下了一系列有关道德、生态、文学问题的特写和政论文章。在他看来,“俄罗斯文学过去从来离不开政论文”,俄罗斯文学“今后也不可能离开政论文”。

曾任戈尔巴乔夫的总统委员会成员

拉斯普京的创作贯穿俄语文学的苏维埃时期和后苏维埃时期,折射了近50年俄语文学的发展进程。无论是在苏联时期、苏联解体前后还是现在,拉斯普京始终是俄语文学的中心人物之一。

拉斯普京苏联时期的创作,具有某种跨题材性或曰超题材性。试以《活下去,并且要记住》为例:这部描写西伯利亚安卡拉河畔小村阿达曼诺夫卡村普通农民生活的中篇,被视为典型的“乡村散文”;但因为男主人公之一安德烈·古西科夫是一位“逃兵”,这部作品常被归为“战争文学”;而小说作者最为关注的家庭和祖国、幸福和责任、苟生与良心等问题,则是地道的“道德题材”。“乡村散文”、“战争文学”和“道德题材”是20世纪七八十年代苏联文学最重要的三大构成,而拉斯普京的《活下去,并且要记住》以及其他作品却能同时诉诸不同题材的文学,表现出可贵的综合性。

在苏联时期,拉斯普京两次获国家文学奖,两次获列宁勋章,还有其他众多奖项,甚至曾任戈尔巴乔夫的总统委员会成员。在“换了人间”的当今俄罗斯文坛,在重新排序、价值颠倒的后现代狂欢之后,苏联时期的走红作家大多风光不再,一些新的文学弄潮儿应运而生,而拉斯普京却岿然不动,在曾经的“官方苏维埃作家”中,拉斯普京当下的社会和文学影响无疑最大。

然而,拉斯普京并不仅仅是苏维埃文学传统的继承者,从他新近的作品和政论可以看出,他还开始从更为悠远的俄国文学传统中寻求道德力量和精神支撑,他对俄国古代文学的细读和阐释,他参与创办东正教学校和东正教文学刊物,乃至出面担任东正教文化委员会委员,均可视为他有着更深一层的传统继承意识。

(小文)

瓦连京·拉斯普京

(1937-2015)

拉斯普京1937年3月出生于伊尔库茨克州阿塔兰卡,是苏联与俄罗斯著名作家,曾两度荣获苏联国家奖,其代表作有《活下去,并且要记住》、《火灾》、《为玛利娅借钱》等。

拉斯普京的作品自20世纪80年代起就被译成中文,2003年,拉斯普京的小说《伊万的女儿,伊万的母亲》在我国荣获了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和中国外国文学学会主办的第三届21世纪年度最佳外国小说奖;2006年,时逢“中国俄罗斯年”,作家本人应邀来中国访问,参加了在北京外国语大学举办的“中俄作家论坛”。

当我对他的新作《伊万的女儿,伊万的母亲》问世表示祝贺时,他客气地说:“先不要说什么祝贺,还是先看看我的作品。”拉斯普京的这种谦虚和低调作风给我留下很深的印象。

[责任编辑:宋斯琪]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