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我国公民出境旅游高速发展,中国游客海外消费以及购物消费已成为社会关注的一个问题。
据有关方面统计,2013年中国国际旅游支出为1286亿美元,国际旅游收入516.64亿美元,其中,奢侈品消费近500亿美元,环球蓝联近日发布的题为《西班牙,全球消费者的顶级目的地》报告中指出,2014年中国赴西班牙游客购物消费额增长51%,平均每位中国游客在西购物花费924欧元,中国游客成为全球最具利润游客,且其70%的旅游预算用于购物支出,远远超过其它国家游客。
马德里是中国游客欧洲游购物第三大城市,平均每笔消费为1400欧元,同比增长30.2%,位于巴黎(1873欧元)和伦敦(1559欧元)。
巴塞罗那是中国游客购物额增长最大的城市,平均每笔消费额增长69.4%, 全球购物退税服务公司环球蓝联11日发布数据说,2014年全球购物退税消费继续增长,中国游客连续七年购物退税消费额居全球首位。
数据显示,2014年中国游客购物退税消费额较2013年增加18%,占全球总额的三分之一左右。可见,中国出境旅游支出中用于购物花费占有较大比重,在目前的经济环境下,我们建议,为扩大旅游消费水平,缓解我国居民出境旅游购物外汇支出的压力,在我国大陆设立“国际旅游自由购物区”。
为什么要建立国际旅游自由购物区
改革开放30多年来,国家经济发展迅速,逐步由工业化发展阶段步入后工业发展阶段。在经济发展进程中,国家为推动社会经济的发展,在不同的发展阶段,针对社会经济发展的重点,先后设立了不同类型的园/区。这些园/区作为中国对外开放的重要窗口、吸引外资的主要区域以及发展区域经济的关键引擎,凭借良好的区位、土地、政策等多方面的优势,在促进地方经济发展、产业结构优化、引进先进技术等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绩,成为中国经济重要的增长极。
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到90年代初,国内资金短缺、体制相对陈旧,依靠政府财政和国有大中型企业带动地方经济发展异常困难。 1984年开始,中国开始在沿海开放城市和其他开放城市辖区内设立“经济技术开发区”,在促进对外开放、吸引外资、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等方面起到了窗口、辐射、示范和带头的作用,在区域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结构调整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成为了当时的国民经济增长点。此后,中国各级各类开发区不断涌现,在地区经济和空间增长方面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据统计,从20世纪80年代至2014年,全国国家级经开区共有215家(含5个享受国家级经开区政策的工业区),遍及全国各个省市区,普遍成为所在地区重要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极。
80年代后期,随着中国科技改革的不断深化,1988年的《国务院关于深化科学技术体制改革若干问题的决定》中明确指出“智力密集的大城市,可以积极创造条件,试办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并制定相应的扶持政策”,并于5月份在北京建立了中国第一个高新区。自此之后,“高新区”引领我国科技革命的进程。
1991年以来,国务院先后共批准建立了105个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建区以来,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得到了超常规的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探索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道路。
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国家政策的调整和产业结构的调整,开发区的生存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其本身也面临着调整和转型。2014年,随着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的成功试水以来,各项举措得到广泛好评,为进一步顺应市场需求,中央政府将进一步深化改革开放,对可复制改革试点经验在全国范围内进行推广。“自贸区”是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的“聚焦点”,自贸试验区的建设将促进包括服务业在内的市场经济的大发展,将社会关注点由产业发展转向了市场需求,顺应了国内市场发展的需求和全球贸易发展的趋势,提升了我国贸易的发展水平和综合竞争能力。
在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不同阶段,通过针对性地设置不同类型的园/区,对于突破阶段性发展瓶颈具有显著成效,激发了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活力。
随着我国改革进入“深水区”和“攻坚区”,传统型园/区的时代使命也面临深刻的变革。中央工作会议指出,外部环境的变化正在倒逼我国扩大内需、提高创新能力、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要实现向基于内需的开放经济体系转型,必须着力于扩大消费需求,真正发挥居民消费对经济增长的带动作用。
消费驱动型经济增长模式是西方成熟市场经济国家的主要经济增长模式,投资驱动型经济增长模式是赶超型、发展型和传统计划体制下经济增长模式。中国在较长时期内还难以改变投资驱动型经济增长模式, 但从发展趋势看,中国消费率快速上升的特点日益明显。
2013年,我国第三产业增加值首次超过第二产业,标志着我国正在形成服务业主导经济的新格局。同时,伴随居民消费能力的提高,消费取代投资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新主力,其中,服务性消费在我国居民消费结构中比重日趋提升,意味着我国居民消费需求层次的升级。旅游业正在成为国民经济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和人民群众更加满意的现代服务业,旅游消费成为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在我国社会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下,从国家发展战略角度,在我国设立国际旅游自由购物区已成为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选择。
就我国旅游业长期发展战略而言,设立国际自由购物区可以将国内居民的外购需求内引,为国内旅游业的发展提供的新的助力。
据统计,2013年中国出境旅游人次达9819万人次,中国国际旅游支出为1286美元,其中奢侈品消费近500亿美元,2014年,出境旅游人次首次破亿。与此同时,中国公民的出境购物游已经引起了了全球企业的关注,国外纷纷成立专门服务中国游客的服务体系,如在购物中心并配备中国服务员等。通过国际旅游自由购物区的设置将满足国民的购物旅游消费需求,促使排浪式海外购物、尤其是奢侈品消费的理性回归,并形成有效的内需型消费。
目前,我国正处于由工业社会向后工业社会的过渡阶段,服务业已经成为经济增长的最大来源,中国的经济发展模式正在向消费驱动型转变。旅游消费在居民消费总额的地位也在不断提升,其潜力和带动效应正在得到更加充分的认识和肯定。2014年10月29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的部署推进消费扩大和升级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中,将旅游休闲消费作为未来我国重点推进的六大消费领域之一,使之成为推进经济提质增效的重要引擎。
因此刺激旅游消费、推动旅游产业发展是新时代下传统园/区转型升级的重要导向,设立旅游自由购物区将是传统园/区由服务企业向服务消费者转型的重要尝试,是顺应时代发展趋势的必然选择,更是促进我国产业转型升级的重大举措。它不再以各类企业组织为对象,而是前所未有地直面消费者,以关注和发展第三产业为直接目标。对于这一创新性的“消费特区”不能简单理解为免税购物,它以购物旅游为切入点,扩大和升级旅游消费,将其作为第三产业发展的实验田,尝试推进旅游税收、金融、管理等一系列改革措施,从而带动产业升级和业态发展,激发中国经济的活力和动力。
从20世纪90年代伊始,我国旅游业发展进入了一个转型期转型。旅游转型决定于两个方面:一是宏观经济环境和社会经济制度的转型,具体决定旅游业的运行机制以及运行制度,二是产业发展周期的转型,具体决定旅游产业运行方式以及产业功能。前者是旅游转型的外部因素,后者是旅游转型的内部要求,两者共同决定了旅游的转型。
上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旅游发展的外部经济环境发生巨变,如我国工业化基本完成、居民消费水平提升、由旅游创汇国变成旅游花汇国、区域化经济中心形成、交通条件大改善、信息技术迅猛发展,同时,经过30年的发展,旅游产业规模逐渐扩大,产业内部机能也开始发生变化,上述种种成为中国旅游业转型升级的动因。
可见,中国旅游业转型升级具有历史发展的客观性与必然性,是中国旅游业发展的必经阶段。渡过转型期,中国旅游业将成长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和人民群众更加满意的现代服务业,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并将在国际旅游市场上拥有更多的话语权,推动我国由旅游大国成长为旅游强国。
在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不同阶段,通过有针对性地设立不同类型的园/区,以突破社会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瓶颈,并促进相关产业的跨越式发展,“国际旅游自由购物区”的设立既顺应我国社会经济由投资驱动型向消费驱动型转变的趋势,同时,也为我国旅游业的转型升级创造了有力的抓手和新的突破点。
如何打造国际旅游自由购物区
我国旅游业经过30年的发展,市场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第一,随着居民可支配收入持续增加,城市化快速推进,使得国内旅游需求旺盛,国民旅游兴起,取代入境旅游成为最重要的市场。即使如此,中国国内旅游仍远未达到成熟水平,当前,我国国内旅游出游率不足200%,距离发达国家的平均水平仍有很大差距。
第二,出境旅游兴起,中国成为旅游贸易大国。旅游业成为我国国民经济重要的增长级。
第三,从市场结构来看,传统的观光旅游市场向以度假旅游为代表的多元旅游市场转型。进入2000年以来,观光旅游比重从40%下降到了30%以下,而度假旅游比重持续稳步上升,从16.8%上升到了23.4%。
旅游市场格局的转变,促使作为旅游产业微观组成的旅游企业面临新的挑战与机遇。“国际旅游自由购物区”以免税店和高品质出口商品为核心吸引物,并通过多业态的引入形成集旅游度假、休闲娱乐、康体保健、餐饮购物于一体的新型国家级开发区。“国际旅游自由购物区”的设立将形成对我国不同类型旅游企业的有效组织,并辐射旅游产业链的上下游企业及横向关联产业。“国际旅游自由购物区”将促使旅游企业及关联企业形成新的协同发展机制,并最终发展成为旅游企业运行的新生态系统。
产业园区、科技园区和自贸区的提出,从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我国社会经济不同发展阶段的发展诉求。
国际旅游自由购物区,是为满足国内外游客旅游购物需求而设立的,集旅游度假、休闲娱乐、康体保健、餐饮购物于一体的新型国家级开发区。国际旅游自由购物区将以全品类、国际化、高品质平价商品为核心吸引物,一方面通过免税、补贴等形式吸引中国出境游客主要购买的商品品牌入驻,消除同一商品的国内外价差,使中国游客可以不出国门享受到购物的乐趣;另一方面,国际旅游自由购物区还将汇集我国自主品牌的出口型商品,并通过离境退税政策,使国际游客购买到质优价廉的中国商品。同时,国际旅游自由购物区将以当地商贸文化为主题,以休闲娱乐、康体保健为辅助,以高档酒店、特色餐饮为配套,打造全方位的舒适购物环境,给国内外游客带来全新旅游购物体验。从而形成旅游购物全产业链闭环,拉动当地经济发展。
国际旅游自由购物区的设立有利于激发我国经济发展的内在动力,突破旅游业转型升级的瓶颈,并促使旅游企业在新的协同机制中获得进一步的发展,由此国际旅游自由购物区的设置符合国家级开发区设立的宗旨。
2013年4月25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旅游法》颁布,充分体现了国家对旅游业发展的重视。2014年8月9日国务院引发《国务院关于促进旅游业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意见》从树立科学旅游观、增强旅游发展动力、拓展旅游发展空间、优化旅游发展环境、完善旅游发展政策等五个方面为我国旅游业改革发展指明了方向。
其中,《意见》第十条特别提出要“扩大旅游购物消费”,并明确提出“……在具备条件的口岸可按照规定设立出境免税店,优化商品品种,提高国内精品知名度。研究完善境外旅客购物离境退税政策,将实施范围扩大至全国符合条件的地区。在切实落实进出境游客行李物品监管的前提下,研究新增进境口岸免税店的可行性。”《意见》着重强调“鼓励特色商品购物区建设,提供金融、物流等便利服务,发展购物旅游。”国际旅游自由购物区已然呼之欲出。
要把国际旅游自由购物区打造成市场导向型的开发区,以目标市场的需要为依据,以市场为出发点。购物区的规划方案、线路设计、人工游乐设施建设、专项旅游活动项目开发等都要针对已经定位的客源市场游客的消费偏好、消费水平和消费方式。
同时,要形成国际旅游自由购物区的购物-旅游体系基础的架构,明确基本布局,建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机制;保证区域的酒店和地产项目与购物区域开发的协调,促进购物商圈建设与经营发展目标的统一,保护城市长远发展能力与投资主体的积极性。遵循市场规律,适当引入竞争机制,形成合理的业态结构,同时避免同业恶性竞争。
要立足国际旅游自由购物区的长远发展,通过商圈功能布局,合理有效地利用土地,严格保护具有文化历史遗迹和特色景观,发扬当地特色文化内涵;防止对生态环境造成破坏和损害。在追求经济效益的同时,注重文化效益和生态效益的改善,兼顾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
同时,提升国际旅游自由购物区的文化建设水平,培育国际化的区域文化生命力,鼓励商业文化、娱乐和艺术、公益和民俗文化共同发展,提升购物区的文化底蕴,借此提升国际旅游自由购物区的文化软实力,形成独特个性和品牌吸引力的区域文化,通过多元文化内容吸引国内外的游客。
将国际旅游自由购物区规划为布局合理,内容丰富,集吃、住、行、游、购、娱于一体的购物区。首先要以服以大区域总体规划为前提,以区域现有水平为出发点,布局以延续性为前提,为区域预留持续发展的空间。与各专项规划相协调,以城市公共设施建设分区发展目标和功能定位为基础,结合社区划分,立足城市整体发展,适度超前,统筹构建商圈布局。秉承人本主义的规划思想,满足人们交通、游憩、交往等活动的需要,提供多样化服务。
区域规划要遵循整体性、功能性、多样性,发挥地域特点。应在传统商业区的基础上,增加休闲、文化娱乐、休憩等方面的比重,打造功能多样化的商业区;鼓励特色经营,形成特色和个性化风格,避免购物区单一化、雷同化。注重国际旅游自由购物区经营环境的优化,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原则。
以完善功能、方便消费、提升游客购物环境为目标,在区域功能布局中考虑游客购物的便捷性,配套人性化的公共服务设施,合理安排旅游和购物路线,注重景观环境美化、绿化,营造舒适、美观、活泼、生动的休闲环境和消费场所。
国际旅游自由购物区的区位选择要以主要口岸城市为依托,要求有良好的交通区位优势,交通便捷,在成熟的铁路、航线和高铁辐射圈内。区域要有明确的地域界限,面积最少达到二十平方公里,且适于建设集中设配套旅游和购物设施。国际旅游自由购物区要利用、挖掘、发现有经济潜力的地区。利用经济腹地广阔,有较大的市场、劳动力的潜力的较发达城市的郊区。或充分发掘尚未发挥资源和经济优势的新区域,以达到社会有限资源通过合理配置产生出最大的社会效益。 在国务院的领导下,由国务院旅游工作部际联席会议,负责国际旅游自由购物区的审批和管理。并分别设立各个“国际旅游自由购物区”管委会(国家级开发区,行政级别为处级单位或以上),对国际旅游自由购物区进行全面管理。
国际旅游自由购物区作为国家级开发区,机构设置管理模式应以“小政府、大社会,小机关、大服务”为思路。办事机构以精简和高效为原则,为国际旅游自由购物区发展注入活力,同时发挥政府行为优势和企业行为优势。管理机构通过引导基础设施建设、投融资、技术引进、产品推销等方式为国际旅游自由购物区内企业提供服务。
国际旅游自由购物区需制定旅游规划,城市规划、园林规划、产业规划等相关规划要服从旅游规划,旅游规划需通过国务院旅游工作部际联席会议审核,并列入地方法规。同时对规划实施情况执行年审制度。
对国际旅游自由购物区进行科学与高起点的规划布局。按功能区划分、以产业链集聚、对相近性要素整合。以人为本地合理布局工业、商业、人口、交通、景观等各项城市功能,并设定了依法从严的规划管理制度。保证各种生产要素和社会资源的配置,合理有效,发挥最大的效益。国际旅游自由购物区企业加强集群化经营,发挥规模效应。
规划建设时形成合理的功能分区,集合购物、旅游、餐饮、休闲等综合功能,相互作用,推动整个区域的经济和服务质量的增长。政府通过政策制订,选择合适的企业和集团进驻购物区、维护集群秩序,并通过特定的集群政策、形成适合有利的制度等来促进吃、住、行、游、购、娱等服务企业的集群发展。
国际旅游自由购物区要通过价格补贴、免税等系列优惠政策,吸引国内外高级零售商和品牌直营商入驻。要特别注重对中国游客海外购买量较大的商品品类,如奢侈品、高质量日用品、婴幼儿食品用品等的引进,并保证价格与国际价格一致。同时,也要鼓励高质量、高性价比的中国自主品牌的入驻,提升国产品牌的国际地位。
鼓励世界知名主题乐园运营商以合营、托管等方式入驻国际旅游自由购物区;并为高端体检中心、康体中心的设立提供政策支持,增强国际旅游自由购物区国际旅游吸引力。通过“离区免税”促进居民境外消费向境内转移,同时形成优质国产品牌对国际旅游购物者的吸引。真正把旅游自由购物区打造成国际性购物中心,带动周边区域发展;并且能够大力刺激区内的旅游业和零售物流的发展,同时对于平衡服务贸易逆差发挥积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