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报见习记者赵振江实习生曾泽鲲发自北京
这几天,一则关于“大陆首套国学实验教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全国中小学实验教材》高中四册今秋启用的消息,引发了对于全本《道德经》进课堂的讨论。
负责编写该套教材的机构名为中国国学文化艺术中心,早报记者在采访调查后发现,该机构的登记管理机关是民政部,并不属于教育部门。
此外,早报记者发现,早在2011年,人民教育出版社就出版了一套名为《中国传统文化教育全国中小学实验教材》的国学读本,包括从小学一年级到高中二年级的16本教材,其中高一年级读本为《古文观止》,高二年级读本为《道德经》,《道德经》亦为全本。这套教材的编写机构,同样为中国国学文化艺术中心。一位教育界人士透露,该套读本为中国国学文化艺术中心向人民教育出版社购买刊号出版。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课程与教学理论专家认为这套书并不属于严格意义上的教材,只能算是课外读本,同时也对该机构是否具有教材编写资质持保留意见。而复旦大学附中特级语文教师黄玉峰接受早报记者采访时,也表示了对该套“教材”编排思路的不理解。
高考该考诗词歌赋创作?
首都师范大学教授徐玉珍告诉早报记者,教材出版需要先经有关部门的审定,这些部门包括教育部、各省的教育厅等相关部门。经过审定后,教材方可出版,出版后各个学校根据各自的情况选用教材。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资深教材编写人员告诉早报记者,由中国国学文化艺术中心编写的这套书很难被称为教材。在中国的教材体系中,教材(课程)主要分为三个层次,一是国家教材(课程),由教育部的审定小组审定,目前,国内没有国学教育方面的国家教材(课程);二是地方教材(课程),由省级、市级,分别由省教育厅、市教育局审定;三是校本教材(课程),该教材由各个学校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自主开发,只需要校长和相关教研组审定即可。而这套书并不属于这三种情况。
中国国学文化艺术中心秘书长张健接受早报记者采访时介绍,这套“实验教材”高中四册的编写花了大约一年时间,专供高一、高二学生使用。高一学习《论语》、《孟子》,高二学习《大学·中庸》和《道德经》。其中《道德经》为原文全本讲解,另外三册则是按主题归类讲解。
“《道德经》看似比较多,但八十一章都是韵文,朗朗上口,每章东西不多,反而更少更精华,如果节选的话会影响其哲学思想的完整性,如果打散了可能会影响整体的思路,所以全选了。目前的版本非常通俗易懂,贴近现在的社会。”张健告诉早报记者。
这套教材还提供了大量中西文化比较等拓展阅读素材。张健表示,这样的编排和学生高中阶段的评价体系有关,主要考察中学生对中国文化整体的理解和思考。“我们提倡研究性学习,培养学生的治国之韬略、要让学生具有战略性的思维。”张健表示,“中国的孔子讲仁,西方讲爱。我们把所有关于这两方面的文字说明拿出来,让学生体会到中国的文化是高于西方的。”
中国台湾有比较完整的传统文化教育,2013年,中华书局引进中国台湾使用六十多年的《中华文化基础教材》。张健说他接触过这套教材,他认为,二者的培养目标不一样,“现在高中孩子没有接触过国学的东西。编辑这套教材就一个目的,把最精髓的哲学思想打包给学生。”
张健判断传统文化教育进一步进入高考是极有可能的,“现在语文已经考到极致,没有新的东西可考,只有传统文化方面可能出现新的题型。高考语文不光应考诗词歌赋的背诵,更应该考诗词歌赋的创作。考写文章,用文章体现学生的治国韬略、思想的独立完整性。”张健表示,即使高考不考相关内容,学生也应该把古老的哲学传统学到手,这是他们这套书最大的价值。
“教师怎么用这套教材”
复旦大学附中特级教师黄玉峰目前正在编写一部《中华文化基础教材》,他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全国中小学实验教材》选取《道德经》原文全本讲解不太理解,他认为《道德经》中的某些逻辑和思路比较难,让高中学生理解起来比较困难。相反,他觉得把《孟子》《大学》《中庸》全本解读,节选《道德经》和《庄子》的部分内容可能会更好。
针对该套教材每一章节在讲解儒道核心精神的同时,还为学生提供了大量中西文化比较等拓展阅读素材,黄玉峰表示,有这样比较的意识很好。“但我最担心的是能不能比较出东西来,如果要比较的话需要同时弄清楚中国和西方的典籍,这对教师的要求非常高。”
黄玉峰认为相较而言,还是2013年中华书局引进的中国台湾版《中华文化基础教材》更实用。“这种教材虽然没有特别高明的地方,但是比较严谨,符合学生学习的水平,并不是很深刻,量也不多,比较实用。”
“如果我来教的话,要打通这些专题,把注解全部拿出来,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和现实联系起来,让学生通过教材和老师的讲解一点一点积累对中国文化的理解”。在此前3月26日中华书局举办的“国学与当代教育”学术研讨会上,他也提到传统文化教育对老师的要求很高。
这套“教材”编写机构
是什么性质?
中国国学文化艺术中心网站显示,该机构成立于2006年,由中华传统文化振兴基金管理委员会、“十二五”教育部规划课题《传统文化与中小学生人格培养研究》总课题组主管,主要工作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理论研究、专业教材研发和师资培养、海外汉文化应用模式研究和商业模式研究。
早报记者调查发现,主管中国国学文化艺术中心的中华传统文化振兴基金,于中国国学文化艺术中心成立后七年,才于2013年9月27日由中国留学人才发展基金会启动,基金会主任是张健。而据中国留学人才发展基金会官网介绍,该机构是面向中国大陆、香港、澳门、台湾和世界各地公众的公募性基金会,其业务主管是中共中央统战部,登记管理机关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
简而言之,编写首部“国学高中教材”的中国国学文学艺术中心,是民政部主管的中国留学人才发展基金会的下属机构。
此外,中国国学文化艺术中心网站提到的另一个主管部门是“十二五”教育部规划课题《传统文化与中小学生人格培养研究》总课题组。但是,早报记者在《全国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2年度课题评审结果一览表》中,并没有发现《传统文化与中小学生人格培养研究》这一课题。
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接受早报记者电话采访,表示:“是有过这样一个课题,但那是很早的事情了,并且已经结项了。做课题是为了研究,如果用于营销是违规的。”
早报记者发现,在中国国学文化艺术中心网站上列了28位专家委员,其中有全国人大教科文卫委员会委员、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陶西平,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原副司长、原国家总督学郑增仪,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原副所长滕纯,国家教委原专职委员、原国家副总督学郭福昌等人。除几位企业家外,专家委员的成员多已退休。在网站“联系我们”一栏中,只显示了联系电话,并没有显示该机构的联系地址和联系人。
此外,以中国国学文化艺术中心为名的招聘信息较混乱:一则招聘信息显示,该公司系民营企业,地址是香港九龙尖沙咀亚士厘道33号九龙大厦A-302;而四川师范大学文理学院就业处2014年发布的就业信息上显示,中国国学文化艺术中心的通信地址为:北京市大兴区金融路1号,工作地点为:北京市西城区右安门内西街18号。而另一则登在赶集网上的招聘信息则显示,该机构的地址为北京市北三环中路46号;在职友集网站上,显示该机构所属行业为:公关、市场推广、会展等。经查询,上述招聘信息的联系电话皆为同一号码,联系人为镜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