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7日,剛剛拿到證監會合并通行證的中國南車與中國北車,雙雙復牌并雙雙漲停。自此,中國中車股份有限公司的誕生幾無懸念。
4月7日,中國北車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高管向21世紀經濟報道表示,在5月份的股東大會程序完成后,中國南車與中國北車就將退出歷史舞臺,轉由中國中車代之,走向更為廣闊的全球市場。目前留給中國中車的懸念除了人事便是戰略方向。
“現在人事安排已經明朗,但得到5月份才會公開。”該高管向記者透露,除了人事以外,值得關注的反倒是即將誕生的中國中車海外策略的變化。“中車的定位是以軌道交通裝備為核心,跨國經營、全球領先的大型綜合性產業集團,這跟南北車此前的定位是非常不同的,尤其是跨國經營與全球領先有向海外轉移產業鏈和全球采購的意圖。”
“高鐵的海外發展之路肯定困難不小,學習波音和空客吸納全球高鐵供應商,向海外轉移高鐵發展紅利,不僅可以減少海外擴張阻力,也可以改善中國企業的跨國經營效益。”國家發改委綜合運輸研究所副主任李堃表示。而在西南交通大學教授李芾看來,“通過高鐵出海,把中國高鐵相關產業帶著走出國門,也是一大利好。”
首提跨國經營
中國中車股份有限公司的定位,首次出現是在中國南車與中國北車合并預案里,該預案表示“在國內外軌道交通市場快速發展的背景下,中國南車、中國北車作為中國軌道交通裝備制造業領軍企業和全球重要的軌道交通裝備制造商及解決方案提供商,擬通過本次合并進行重組整合,以提升合并后新公司的業務規模,增強盈利能力,打造以軌道交通裝備為核心,跨國經營、全球領先的大型綜合性產業集團,進而提升全體股東的利益”。
“以軌道交通裝備為核心是此前南北車都提過的定位,但跨國經營和全球領先卻是首次提及。”上述高管向記者解釋道,以中國北車為例,過去幾年,中國北車的定位一直是“成為軌道交通裝備行業世界級企業”,盡管在嘗試跨境并購與投資,卻尚不敢談跨國經營或全球領先。
“跨國經營”與“全球領先”顯然是國家對合并后的這家巨無霸軌道交通裝備制造企業的未來期望。
事實上,4月3日,在主持召開中國裝備“走出去”和推進國際產能合作座談會上,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已經解釋了為何要讓中國中車調整戰略定位。
李克強在座談會上表示,經過多年發展,中國裝備制造業的水平和國際市場占有率不斷提升,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中國經濟核心競爭力和抗風險能力的提高,但一些制造業仍然存在“大而不優”、“大而不強”的問題,仍然處于全球產業鏈的中低端,需要發展更加先進的制造業。
“要發展更加先進的制造業,絕不能只在國內競爭啊!”總理說,“通過支持中國裝備走出去,讓中國企業在國際市場上與技術先進、實力雄厚的跨國公司同臺競爭,這將倒逼我們不斷提高技術、質量和服務水平,提高企業的整體素質和核心競爭力。”
李克強表示要推動中國外貿從“大進大出”轉向“優進優出”,形成開放型經濟新格局。所謂“優進”,就是從我國的長遠和根本利益出發,根據國情,有選擇地進口緊缺先進技術、關鍵設備和重要零部件。而所謂“優出”,就是不僅要出口高檔次、高附加值產品,還要推動產品、技術、服務的“全產業鏈出口”。
李克強認為,支持中國裝備走出去、推進國際產能合作,就是推動對外貿易向“優進優出”轉變。這有利于培育對外開放新優勢,使中國經濟和世界經濟在更高層次上深度融合。支持中國裝備走出推進國際產能合作,是中國經濟提質增效升級的關鍵舉措。
一旦定位于“跨國經營”和“全球領先”,未來中國中車的發展思路將有了很大的改變。一位中國南車的海外市場人士向記者表示,未來不僅僅是要把車輛賣到國外去,還要在海外投資、運營。
海外路徑
已經過去的2014財年,作為中國中車的前身,中國南車與中國北車已經為海外業務發展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據兩家公司的年報,中國南車完成35個機車車輛整車項目和多個鐵路配件及新產業產品出口的簽約,實現出口新簽訂單總額37.6億美元,達到歷史最好水平。中國北車2014年的海外業務新簽訂單數量增長亦迅速,全年出口簽約額29.94億美元,比上年增長了73%。
除了海外新簽訂單以外,中國南車與中國北車都積極構建全球資源配置格局,通過投資、并購、合資合作等方式,不斷加快海外戰略布局。推動產品、技術、標準和服務“走出去”,并逐步向產品+服務的模式發展,跨國經營開始啟程。
據中國北車方面介紹,過去一年中國北車投資并購了澳大利亞太平洋鐵路工程公司,投資新設了北車先鋒(印度)電氣公司、北車(美國)公司、北車車輛(南非)公司等,目前中國北車設有境外投資企業12個,建立3個海外技術中心。
中國南車則在2014年收購了德國采埃孚集團旗下的百年品牌BOGE橡膠金屬與塑料業務,中國南車方面表示,2014年,中國南車共計在境外設立了4家區域公司、3個區域辦事處和3個制造基地,初步構建了自主化、協同化、全球化的國際營銷網絡體系,市場的協同效應不斷提升。
僅僅是這樣是無法實現“跨國經營”與“全球領先”的,上述南車海外市場的人士表示,南車對海外市場策略已經深入研究,建立部分核心子公司并購目標公司初選名單和情報跟蹤研究工作,試行新產業和主業境外并購項目量化評估細則,確保項目科學決策。扎實推進在馬來西亞、土耳其、南非等重點市場的本地化投資,帶動了市場的深入拓展和海外產業布局。并通過開展外籍員工南車文化之旅等活動,探索推進了對海外子公司的管理和文化融合。
中國南車董事長鄭昌泓在2014年財報里描述發展戰略時已經坦承,國際金融危機對很多海外相關產業的優質企業造成較大沖擊,為中國南車開展海外并購,加速國際化經營和產業布局創造了有利條件。
結合李克強的“優進優出”思路,未來中國中車有可能會借機抄底海外鐵路裝備相關產業公司,或者吸納部分海外優質企業成為自己的產品供應商,進入中國高鐵產業鏈。
“全球領先實際上就是放棄以前堅守的高國產化率,轉向全球采購、建立全球供應鏈。”一位不愿具名的中國北車高管表示,屆時誰的產品優質,中車便向誰采購,不管它是國外產的還是國內產的,只要保持高鐵產品領先即可。
李堃對此看得更遠。他認為中國高鐵在走出國門的過程中必定遭遇重重阻礙,比如各國貿易保護主義等,而且到目前為止中國高鐵尚無法做到100%國產化。強調國產化率出海,今后無疑會遭遇大量海外知識產權糾紛,不如淡化國產化率強調全球合作,因此,中國中車考慮未來在出海時,將海外優質相關產品納入中國中車的產業鏈。進行全球采購,或會走出一條海外發展新路徑。
“通過高鐵出海,高鐵相關產業也會隨之走出去,這將是中國高鐵產業的一大利好。”李芾是國內知名的鐵路機車車輛專家,他認為國內鐵路產業鏈經過多年發展已趨成熟,如果局限于國內市場發展恐怕會遭遇產能過剩,若能隨著高鐵出海向海外市場擴展,未嘗不是件好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