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马俑灯彩制作复杂,一尊马俑不仅要用5000多药瓶,内部龙骨上更是密布着铁丝网。
▼各种色彩搭配出的绚丽美感,都要归功于上千个药瓶里的液体。而这些液体的颜料仅仅是水、盐与食品添加剂。 本报记者 方非摄
本报记者 李洋
洒满阳光的工作室里,2米多高的兵马俑大型灯彩看上去表情凝重,不言自威。可打量全身,他的铠甲却散发出一种晶莹剔透的美,与传统灯彩的丝绸质感完全不同。这是朝阳区文化馆最新创意制作出的“维他命兵马俑”,由众多玻璃小药瓶组成,象征生命的维系、民族文化的维系。
3500个小药瓶组成铠甲
细看兵马俑的身体,剔透感来自他通体排列的大拇指大小的玻璃小瓶子。这些小瓶子一个挨一个,排列得紧密、整齐,最终串联成一副铠甲。“这些玻璃瓶就是医院里常见的,盛装输液药品的药瓶,只不过它们都是全新的。”朝阳区文化馆馆长徐伟说。一尊兵俑的铠甲大约需要3500个小药瓶,一尊马俑则需要大约5000个小药瓶。“每10个或15个药瓶为一组,在瓶颈的地方用铁丝拴在一起,然后再把一排排的小药瓶绑在灯彩的龙骨上。”现场制作的工人介绍道。
传统灯彩的龙骨都是粗线条的,只需要用铁丝制作出基本形状就行,可为了绑扎小药瓶,工作人员不得不给每一个兵马俑再穿上一层铁丝网“内衣”。“内衣”上的每个网格大约只有二三平方厘米,这样才能让小药瓶绑扎上去后,稳稳当当地贴实了。
食品添加剂勾兑出炫彩
说话间,工人师傅把电源打开,红绿配、蓝黄配……各种色彩搭配营造出绚丽的美感。这都要归功于小药瓶里五颜六色的液体。而给玻璃兵马俑“上色”可是煞费苦心。
要想让玻璃兵马俑变得鲜艳,必须给每个小药瓶里都灌进彩色的液体。用什么样的液体,经过了很多次试验。“一开始尝试用酒,酒本身就有很多颜色,是现成的颜料。”徐伟说,后来考虑到若出国展览,检查会比较繁琐,又换成水。起初以水勾兑广告色,可发现颜料会沉淀,兵马俑的铠甲显得很斑驳,后来换成食品添加剂,才终于成功。可问题又来了,绑着一身“瓶装水”的兵马俑要是站在天寒地冻的室外,身上的水会结冰,也会影响灯彩的效果。于是,又试验添加防冻液、酒精、盐……“我们把不同的液体原料编上号,放在冰箱里冷冻,再一个个观察效果。”最终,水+食品添加剂+盐的方案胜出,不仅色彩艳丽,而且水质透亮,艺术效果最佳。为保证小药瓶的密封效果,工人们不敢频繁开合玻璃瓶上的塑胶盖,而是用针管把液体注射进瓶内。
海外市场催生更多创意
“维他命兵马俑”已经制作出两件样品,兵俑身高2.17米,马俑身长2.5米、高1.8米。更多形态的灯彩已经开始设计创意。
主动不断推出新设计,源自海外市场的需求。自2012年第一次赴海外展出,兵马俑灯彩如今已经走进5个国家,其中4个是纯粹的商业展出。今年春节期间,兵马俑灯彩曾赴悉尼展出。当时展出团队为当地民众举办了一次介绍北京灯彩的公益讲座,勾起了到场者的强烈兴趣。“你们有那么丰富的传统灯彩,为什么不以它们为基础多创作一些新的艺术装置呢?”其中一位聆听者的话给朝阳区文化馆提了个醒,回来以后大家便马不停蹄开始试制新产品。
眼下,兵马俑灯彩赴冰岛、沙特的展览都在接洽中。近日,波兰大使馆还派员来到文化馆,商谈邀请兵马俑灯彩出展事宜。徐伟说,除了兵马俑,他们还将创意其它形象的灯彩,现在图纸都已经设计完,很快将投入制作和试验。
名词解释
兵马俑灯彩
兵马俑灯彩是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文化遗产之一,由朝阳区文化馆创意设计制作。该馆曾是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北京灯彩”的申报单位,正是在整理挖掘传统灯彩技艺的过程中,萌生了将传统技艺与时尚创意相结合的想法。
兵马俑灯彩以北京传统灯彩技艺为基础,以兵马俑造型为设计点,并将传统灯彩的写意风格转变为写实,创意出了与真实兵马俑一般大小、一般模样的大型灯彩。兵马俑灯彩的面部表情直接取自兵马俑文物中的骑射俑等,并增添了妇女俑、儿童俑等形象,增添了温馨感。近两年,兵马俑灯彩已应邀前往5个国家展出。每次展览均以80尊至90尊灯彩组成规模庞大的阵形,营造出震撼的视觉效果。本报2月27日曾刊登《北京兵马俑灯彩展点亮海外》,进行了详细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