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102

改革是穩增長最好工具

2015-04-16
来源:香港商報

  【香港商報網訊】國家統計局昨日公布的數據顯示,今年一季度內地GDP同比增長7%,為自2009年一季度以來的最低增速。其中,製造業、固定資產投資與房地產業的回落是經濟下行的重要因素。國家統計局新聞發言人指,「中國經濟總體平穩、穩中有進的態勢沒有改變。中國經濟這艘巨輪仍然駛在正確的航向,向著既定目標砥礪前行。」專家表示,由於受春節因素影響,一季度的經濟指標並不預示全年經濟走向。隨著民間力量成為穩增長的主力軍,中國經濟在二季度企穩完全可期。 香港商報記者蔡易成

  穩增長政策預期增強

  在經濟下行壓力持續加大情況下,中國經濟2015年開局如何一直是各界關注的焦點。昨日,國家統計局發布一季度宏觀經濟數據。經初步核算,一季度國內生產總值140667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同比增長7.0%。分產業看,第一產業增加值7770億元,同比增長3.2%;第二產業增加值60292億元,增長6.4%;第三產業增加值72605億元,增長7.9%。從環比看,一季度國內生產總值增長1.3%。

  財經評論員余豐慧表示,一季度GDP同比增長7%創6年新低,前次低點為2009年一季度的6.6%。經濟下行壓力加大主要是因為傳統增長引擎失速,而新增長點又青黃不接。從一季度披露出來的經濟指標可看出,不僅房地產不景氣,進出口與固定資產投資也在下滑,顯示出中國經濟面臨的困難仍較嚴峻。他亦指,一般情況下,一季度經濟總量只佔全年總量比重的五分之一左右,因有春節因素存在,這給各種企業的生產造成一定影響。因此,一季度指標並不預示全年經濟走向,市場對這樣的開局不應過於悲觀。在他看來,中國經濟有望於二季度企穩。

  摩根大通首席經濟學家朱海斌亦表示,一季度中國GDP增長放緩至7%,反映出中國轉型中的陣痛。製造業和房地產業的回落是經濟下行的重要因素。在政策方面,或會在近期公布一系列穩增長措施。

  中國經濟二次探底風險很小

  其實,從早前官方公布的各項數據已可察覺中國經濟下行壓力之大。一季度,外貿進出口同比下降6%,進出口增速雙雙下滑;全國鐵路貨物發送量同比下降約9%;3月CPI同比僅上漲1.4%,物價繼續處於低位;3月份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PPI)同比下降4.6%,連續第37個月負增長。一連串數據顯示,中國經濟在一季度持續下行似乎已是定局。

  就在一季度GDP公布前,市場一度預測該數據有可能跌破7%。清華大學中國與世界經濟研究中心研究員袁鋼明表示,「市場普遍預測GDP增速在7%以下都是有根據的,比如1至2月份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只增長6.8%,而一般情況下,GDP增速不會高過工業增加值。」

  中國社科院財經研究院根據前兩月工業、投資等主要數據預測,今年一季度經濟增速可能在6.85%。國家信息中心經濟預測部主任祝寶良此前表示,從目前種種跡象來看,一季度GDP增速低於7%是大概率事件。

  儘管一季度GDP增速並沒有低於7%,但如走鋼絲般定格在7%這個點上亦足夠令人擔憂。不過,從昨日官方表態可窺出似乎一切都在預料當中,無須過於悲觀。「中國經濟出現二次探底或者硬著陸的風險很小。」盛來運表示,一季度經濟增速回落在預期之中,經濟增速回落有利於優化中國經濟結構的調整;中國經濟增長不缺增長點、不缺動力源,關鍵是怎樣把這些潛力和活力激發出來。

  動力轉換還沒銜接到位

  事實上,中國高層對經濟發展現狀了然於胸。日前,國務院總理李克強於經濟形勢座談會表示,現在中國經濟正處在「銜接期」,一些傳統的支撐力量正在消退,一些新的力量則在成長,有的新業態新產業正呈爆發式增長,「但目前新舊產業與動力轉換還沒有銜接到位」。

  中國經濟一季報憂中有喜,其中可以看出,李克強所說「新的力量」正在成長。自2013年服務業佔GDP比重首次超過工業以來,這兩年服務業佔比仍在持續上升,2014年提高到48.2%,今年一季度則進一步提高至51.6%。

  正如盛來運所說,服務業佔GDP比重提高,帶來了中國產業結構的深刻變化,由工業主導向服務業主導轉型的趨勢更趨明顯。中國人民大學財政金融學院副院長趙錫軍指,「從產業領域來看,中高端產業對GDP增速貢獻率在增加,說明經濟轉型升級效果在不斷顯現。另外,傳統製造業產能過剩的情況也有明顯改善,經濟增長質量在提升。」

  儘管一季度經濟增速略有放緩,但主要指標仍在合理區間。比如大家最為關心的就業,人社部數據顯示,一季度城鎮新增就業320萬;今年就業目標是1000萬,僅一個季度就完成了全年任務的近三分之一。而統計局統計的調查失業率也穩定在5.1%左右。另外,收入增長相對也比較穩定,全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實際增長8.1%,和GDP增長基本同步。

  與此同時,一季度新登記註冊企業數增長38.4%;互聯網網上的零售額增長41%,同期消費整體增速僅略高於10%;高新技術產業增加值增長11.4%,比工業平均增速高5個百分點。新能源汽車、機器人都是增長50%以上,快遞業務量增長46.8%。正因這些向好的數據,使盛來運有說出「我們對於經濟前景總體看好」的底氣。

  去年以來,中國這個全球第二大經濟體一直在與疲軟的海外環境、低迷的內需及房地產市場低迷等狀況苦苦鬥爭。2015年,中國政府設定經濟增長目標為「7%左右」,為1990年來最慢。

  撐中小企應對經濟放緩

  去年11月份以來,人民銀行採取了一系列措施刺激經濟,包括兩次減息和一次降準。李克強總理亦再三強調應保持經濟運行在合理區間,推動升級發展,加大定向調控力度。基於首季開局乏力與總理表態,大多數分析師預計人行將有進一步寬鬆舉措,為穩增長加碼。

  對此,余豐慧指,很多人以為政府刺激加碼就是擴大投資,但經驗表明,投資只能帶來短期拉動,長期則會壓制經濟發展。目前來看,最好方式是不再擴大投資,保持平穩運行狀態,為今後的經濟回升創造條件。

  他指,對於中國經濟而言,最好的工具就是李克強在經濟形勢座談會上強調的改革。李總理一再提出政府要釋放民間活力,推動形成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生動局面;只有創造公平的市場環境,才能避免劣幣驅逐良幣。

  從總理表態中不難看出,高層清楚認識到,中國當前經濟發展得益於廣大中小企業的迅猛發展;而鼓勵中小企業發展,減輕中小企業負擔,鼓勵萬眾創業等正是應對經濟放緩新常態的對策。

  中國有足夠能力應對風險

  瑞銀證券大中華區首席經濟學家汪濤:整體來看,中國經濟依然承受著較大下行壓力;但相對於中國經濟體量,7%的增速仍十分可觀。經濟發展方式轉型是一個較為長期的過程,短期的陣痛不可避免,而中國經濟的體量已經位居世界第二,有足夠的能力應對經濟發展過程當中的風險。

  摩根大通中國首席經濟學家朱海斌:一季度固定資產投資明顯下滑,拖累經濟增速放緩,但消費作為中國經濟的穩定器,一季度實際增長10.8%,增速較快。而就業基本穩定,意味著中國對經濟放緩的容忍度會有更大的空間。

  滙豐銀行大中華區首席經濟學家屈宏斌:雖然農業和製造業景氣度有所下滑,但服務業穩步增長,吸納了大量轉移就業和新增就業。

  摩根士丹利大中華區首席經濟學家喬虹:中國經濟步入新常態,增速放緩只是一個表象,更重要的表現是,消費取代投資作為增長的主要動力,對外需的依賴轉向內需,需求引導資源從第二產業向第三產業轉移等。

  野村經濟學家趙揚:中國一季度GDP增速下滑表明,經濟增長勢頭依然疲弱,需要進一步放鬆政策。今年餘下三個季度,人行將在每季度各降息一次、降準一次。

  海通證券首席經濟學家李迅雷:經濟仍在下行通道,二季度GDP增速會繼續走低至低於7%。隨著政府採取更多寬鬆政策,包括二季度貨幣政策可能降準減息、基建投資力度加大等,預計下半年經濟略有回升。

[责任编辑:蒋璐]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