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80

金立成印度手機市場份額最大中國廠商

2015-09-11
来源:南方日報

  國內智能手機市場廝殺慘烈、增速放緩,眾多手機廠商紛紛將目光投向了全球第三大智能機市場印度。不是高調的小米,也不是在全球所向披靡的華為,而是2002年創立于深圳的老牌手機廠商金立,在印度市場賣出400萬部手機,成為印度市場份額最大的中國手機廠商,而且平均價格僅次于蘋果、三星,遠高于當地品牌。

  十年前曾邀請劉德華代言、名聲大噪的金立手機,一度在2010下半年占據全國第三的市場份額,僅次于諾基亞和三星。然而隨著智能機時代的來臨,互聯網思維制造手機的模式大熱,以功能機起家的金立“存在感”卻低于很多新興品牌。金立如何在印度市場獲得這樣的成績?

  “金立在印度的成績不是奇跡,而是對我們努力的回報,同時印度也僅僅是金立全球市場的一個縮影。”金立集團總裁盧偉冰早在1999年就到過印度,開始了解這個國家,2013年起,金立開始放棄印度的ODM訂單轉做品牌,2014年金立全球出貨量2800萬臺、海外約占55%。

  盧偉冰近日接受記者專訪時稱,金立在海外市場保持深耕的心態,最重視的基石是自主研發的高品質產品。“金立投放到印度等國家的產品和中國幾乎同等標準,產品可能比其他產品貴一些,但形成了好的口碑,規模和利潤也隨之而來。”

  在他看來,未來全球智能手機市場的格局將會是“1+N”的模式,1是蘋果,N則是中國的幾家手機企業,金立今年將會聚焦目標人群和細分市場,超強續航、拍照、安全等細分領域都是金立關注的焦點。2015年,金立的目標是出貨量4000萬臺,國內國外各占一半。

  ●策劃:劉勇曲廣寧撰文:南方日報記者馬芳攝影:朱洪波

  從做貼牌到做品牌兩年成印度“六哥”

  1999年,盧偉冰第一次出國去的就是印度。此前一年,他剛剛從清華大學化學系畢業,來到深圳工作。從康佳手機、天宇朗通公司高管,到2010年加入金立至今,盧偉冰完整經歷過國產手機十多年來的起起落落。

  按照盧偉冰的總結,金立在海外市場經歷了“做生意”、“做品牌”這兩個階段,轉型過程中也交了不少學費。他印象里的印度是一個巨虧巨賺、讓企業家又愛又恨的市場,90%以上的外國公司以慘虧收場。

  金立從2007年開始與印度手機制造商Micromax合作,為其貼牌生產手機,目的是擴大規模、賺取利潤,一度成為Micromax最大的供應商,產量占其60%。不過,代工不僅附加值低,而且面臨砍價、砍單等風險。2012年6月,金立決定砍掉ODM、進入品牌時代。這一年,金立在印度的手機銷量約500萬臺。

  2013年1月,金立品牌的手機正式在印度市場上啟動銷售,但全年在印度只賣約100萬臺。數量銳減,利潤與往年相比少了一兩億元人民幣。

  “這是一個艱難的開始。”盧偉冰告訴記者,由于中國手機此前在印度主要以水貨、貼牌形式存在,在當地人中心目中留下了“廉價低質”的形象,中國廠商在印度尋找渠道商都有難度。但隨著產品質量得到檢驗,情況逐漸好轉:2014年,金立在印度賣出超過400萬臺品牌手機,相當于所有中國手機廠商在印度市場的銷售總額。預計今年的銷量還將大幅提高。

  盧偉冰稱,金立品牌進入印度兩周年,已經成為印度第六大品牌,前五位分別是三星、諾基亞、micro Max(印度本土廠商)、lava(印度本土廠商)等。2015年,預計金立將穩進前五。

  他認為,做品牌要有深耕的心態,否則只有生意,沒有品牌。過去幾年中,盧偉冰去過印度的農村和很多鄉鎮,去過孟買最大的貧民窟。如今,金立在印度有大約7000名員工(其中當地促銷人員約6000人),絕大部分是當地人,今年擬增加到1萬人左右。

  此外,金立還在印度每年投入數億人民幣的營銷費用,贊助了當地一些類似于達人秀、好聲音之類的高收視率節目,今年還取代諾基亞成為印度板球超級聯賽(IPL)的冠軍球隊KKR的主贊助商,而板球是印度的國民運動。

  “到目前為止,真正能在海外將品牌做起來的中國公司很少。因為很多企業在以做貿易的思維做品牌,不想做投入、不想融入當地,只想將有公司LOGO的產品賣出去,這也是很多千軍萬馬去印度的手機公司所處的狀態。”

  全球出貨量遞增保證產品質量是根基

  在盧偉冰的辦公桌上,除了一堆各式各樣的手機,還有一個精致的地球儀。據介紹,金立海外市場戰略分為三部分,一是以印度市場為中心的南亞市場,二是尼日利亞等非洲面積比較大的國家,三是2015年剛剛開始進入的歐洲市場。2015年,金立在全球市場的目標出貨量是4000萬臺,國內外各占半壁江山,同比增長140%以上。

  不過,市場研究機構IDC發布的報告顯示,2015年第一季度中國智能手機市場出貨量同比下滑4.3%,這是六年來第一次出現季度同比下滑的情況。金立的底氣來自哪里?

  盧偉冰告訴記者,從全球市場來看,智能手機的出貨量仍在保持增長,尤其是海外市場仍在快速發展。

  除中國外,全世界僅印度有十億以上的人口。2014年,印度是全球第二大移動手機市場,出貨量為2.75億部,占全球市場的14%,其中智能手機出貨量8100萬部,以占全球市場份額6%的成績排名第三。盡管如此,去年印度智能手機的普及率僅為30%,遠低于全球平均水平72%。

  “印度市場手機出貨量的增長勢頭是沒有懸念的,年復合增長率起碼超過30%,金立的年復合增長率預計能達到50%。”盧偉冰分析,金立在印度市場之所以能夠取得較大的份額,最重要的根基是產品,其次是各種形式的大量品牌投入,以及廣泛、深入的線下渠道。

  與小米、蘋果等依靠代工廠的輕資產運作模式不同,金立手機自2002年成立以來100%都由自己的工廠制造。這樣雖然有資產重、不夠靈活的弊端,但盧偉冰認為自有工廠最能保證產能和質量。目前,金立在東莞松山湖設立的工廠年產能力為4000萬臺,全部建成投產后將達到8000萬臺。

  “中國手機廠商在做海外市場時有一個邏輯,那就是新興市場的人沒錢,他們要求便宜的東西,而便宜的東西質量就低,所以業內有條不成文的潛規則:進入歐美的產品質量最高,內銷國內的質量其次,新興市場的最差。”盧偉冰稱,金立堅決不向海外兜售電子垃圾,產品可能更貴一些,但口碑更好,規模和利潤也會隨之而來。

  除了產品本身,金立在印度堅持與渠道合作伙伴進行長期合作,是在印度線下渠道最深、最廣的中國廠家,輻射約15000家當地代理商。金立手機早期在功能機時代就積累了線下傳統渠道資源和經驗,而印度的電商發展與中國相比非常不成熟,線下仍是最主要的銷售渠道。

  全球“1+N”格局下

  聚焦市場細分發力續航和安全性

  在盧偉冰看來,中國手機品牌征服全球的趨勢已經無可阻擋,深圳在全球手機市場的地位也越來越突出,聚集了華為、中興、OPPO、魅族等手機企業,未來全球智能手機市場的格局將是“1+N”:1是蘋果,N則是多家中國手機企業。

  “我認為手機的本質不是標準品,而是時尚性的消費品,不會是一家手機廠商獨大的局面,用戶需要更多的產品和品牌選擇。”盧偉冰強調,手機與PC等產品不同,與用戶的聯系更為緊密,個人屬性更強,只要每個廠家做好自己的目標、人群定位、品牌定位、產品定位,就有足夠的生存之地。

  “1+N”的格局正是金立的機會。今年上半年,金立銷量實現環比翻番,從年初的超薄機型ElifeS7到6月上市、主打拍照的E8、超級續航手機M5,以及高性價比機型F103,四款新品大賣,實現兩個季度銷量環比翻番。尤其是M5上市后引發的續航品類熱賣潮中,金立占盡先機銷量節節攀升,6月同比增長20.2%,7月同比增長50.8%。

  續航是智能手機的痛點之一。根據金立內部的梳理,目前金立手機的目標人群是心理年輕、心智成熟的男性,偏商務,這樣的人群本身并不太愿意隨身攜帶移動電源,對手機續航要求較高。盧偉冰對金立手機的續航能力非常自豪,金立手機的功耗控制已經達到全球安卓手機“前一、前二”的水準,不僅在超薄的機身里放入了數倍容量的電池,而且提高了功耗優化的水平。

  作為金立“最大的產品經理”,盧偉冰對金立續航上的細節如數家珍,如撥出號碼撥號界面不是常見的白底黑字,而是轉為黑底白字顯示,更好地減少屏幕量,另外,省電模式下可以超長待機160多個小時。據悉,金立還計劃與某國民級APP合作,讓其在電量較低的時候自動隨整個系統轉入低功耗界面等,保持在線的同時大幅延長待機時間。

  除了續航,金立手機的拍照速度、防抖等也是盧偉冰津津樂道的地方。盧偉冰總結說,智能手機的挑戰和機遇就在于用戶需求的多元化,金立在手機的外觀、續航、拍照、安全等多個方面都注重洞察用戶不同場景的使用習慣等,挖掘用戶痛點,并且把解決方案優化到最好的體驗中。

  據悉,金立近年來在研發方面不斷增加投入,2011年前研發人員僅三四百人,以硬件開發為主,如今已超過1000人,其中軟件人員比例很高,在印度等地設有四大研發中心。

[责任编辑:蒋璐]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