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商报官网 > 新疆 > 商报专稿

二十年申遗路,新疆一刻不放松

2014-06-24
来源:亚心网

  亚心网讯(记者张迎春)20年,艰辛的努力和漫长的期待,只为走进世界文化遗产的行列,现在,交河故城、高昌故城、北庭故城遗址、克孜尔石窟、苏巴什佛寺遗址、克孜尔尕哈烽燧终于走进了这个行列。

  20年,申遗的路上,几次重大决策,与新疆有着密切联系。

  吐鲁番,这个丝绸之路最早的政治、军事、文化中心,至今还遗存着一座布局清晰可见、规模宏伟、保存完整、堪称世界之最的古老城市遗址,那就是着名的交河故城。

  1994年,中国将承德避暑山庄、曲阜三孔、武当山古建筑群、交河故城、布达拉宫5项文化遗产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按人们的预想,交河故城这样一处中国乃至世界都极为罕见、极富有文化多样性的遗址,申报成功是理所当然的,但是,恰恰相反,其他4处遗址均获成功,唯独交河故城落选。

  失落中,新疆人开始思考:什么是申遗,为什么要申遗?

  丝绸之路是人类社会遗留的规模最大的文化遗产,是伟大遗存承载着历史的记忆,是沿线各民族开拓进取、兼容并蓄的金色印记,早已引起了世界的瞩目。

  1988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启动了“对话之路:丝绸之路整体性研究项目”,之后,先后5次组织开展国际性考察,从陕西、新疆再到中亚诸多国家和地区,驼铃叮当,羌笛悠扬,沿途浑厚的历史文化积淀,让前往考察的专家欣喜不已。不经意间,有人提出跨国联合申遗,这个大胆设想,让丝绸之路沿途诸多国家充满了期待。2006年8月,一直受人关注的吐鲁番,第一次迎来了由中国国家文物局、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中心召开的“丝绸之路跨国联合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国际协商会议”。会议就丝绸之路跨国联合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相关事宜进行磋商、协调,形成通过了《丝绸之路跨国联合申遗吐鲁番行动计划》,标志着丝绸之路跨国联合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工作正式启动。

  紧接着,中国、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等5个国家,通过“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丝绸之路申遗地区研讨会”,确定了丝绸之路概念文件。之后,又成立了丝绸之路系列世界遗产申报政府间协调委员会,对此进行督导。一年又一年,中国与中亚各国都在为丝绸之路的申遗紧锣密鼓地筹备着。但是,多年准备,却突遇调整。

  2011年,世界遗产委员会的专业咨询机构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针对丝绸之路提出“廊道”概念,确认了丝绸之路上的54个“廊道”,认为这些廊道现存的遗产系统数量多、质量高。如果这一系列廊道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就会形成一个整体,反映并代表丝绸之路沿线定居地和遗迹的范围、兴盛和衰落。为此,专家建议两条申遗条件成熟的廊道作为首批跨国申遗项目:一条是中国、哈萨克斯坦和吉尔吉斯斯坦的跨国廊道;另一条是塔吉克斯坦、土库曼斯坦和乌兹别克斯坦的跨国廊道。这个建议,使6国联合申遗的计划夭折,但中国申遗的决心并未动摇。

  中国政府迅速调整策略,进行新一轮的工作筹备,新疆紧跟其后。2011年12月,又一个重要的会议在乌鲁木齐市召开,“丝绸之路跨国申遗协商会”,这个由国家文物局主办的会议,其最重要成果就是决定以中国、哈萨克斯坦和吉尔吉斯斯坦联合申遗,并初步确定的申遗项目名称和名单。2013年,三国联合召开会议,最后确定申遗项目名称为“丝绸之路:起始段和天山廊道的路网”和第一批33个遗产点的名单,并将申遗文本提交给世界遗产中心,其中哈萨克斯坦8个、吉尔吉斯斯坦3个、中国22个。新疆交河故城、高昌故城、北庭故城遗址、克孜尔石窟、苏巴什佛寺遗址、克孜尔尕哈烽燧列入名单。

  “丝绸之路:起始段和天山廊道的路网”自东向西可以分为中国中原地区、河西走廊、天山南北和七河地区4个部分,在丝绸之路整个交流交通体系中具有起始地位。沿线遗迹或壮观巍峨,或鬼斧神工,或华丽精美,见证了欧亚大陆在公元前2世纪至公元16世纪内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阶段,以及在这段时间内多元文化并存的鲜明特色。

  中国是世界文化遗产大国,考虑到还有多年没有申报过世界文化遗产的国家,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对中国评判要求非常高。中国必须拿出无可挑剔的文化瑰宝,才能让其接受。另外,世界遗产委员会对各国申报的项目实行限额制,规定每个国家每年只能申报1项世界文化遗产。几经抉择,中国最终决定在2014年申报大运河为世界遗产。而丝绸之路因为是跨国项目,使用了吉尔吉斯斯坦的名额。

  各国社会发展、文化背景、经济形态等差异,注定了这样的一个跨国联合申遗项目,必然要历经一个长时间的周折、筹备和磨合。新疆的6处遗产点,终于乘着这条大船,向世界文化遗产的行列驶去。

[责任编辑:香港商报编辑 ]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
图片新闻 点击排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