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商報官網 > 湖南 > 湖南新聞

探秘中國高山第一草原——南山

2014-08-27
來源:香港商報

  

  有着“南方的呼倫貝爾”美譽的南山牧場

  【香港商報訊】(記者唐學偉 伍均哲)有學者稱,內蒙古大草原,只能說是歷史的記憶了。如今,在內蒙古很難看到真正意義的大草原了。然而,在湖南城步的南山,卻存在一片優質的天然草原。带着向往,記者從長沙驅車七小時才到達“神秘”南山 。

  “神秘”南山

  在通往南山的通道上,有一條長達34公里的峽谷,峽谷內分布有林麝、果子狸、穿山甲、白鷳、金雞、虎紋蛙等多種珍稀動物。峽谷地形奇特,森林資源十分豐富, 已被國家林業局批准為國家森林公園。

  1934年9月,任弼時、肖克、王震率中國工農紅軍第六軍團翻越大南山,南山留下了紅軍的足跡。當年紅軍長征時陸定一所指的老山界就在南山腳下,至今仍是一片原始次森林。蒼崖陡峭,路旁古樹參天,樹上鐫刻的“紅軍萬歲”的標語依稀可辨。

  上世紀 30年代,地質學家李四光在南山野外考察,橫穿八十里南山時幾乎無路可走。他最得意的學生和好友朱森,身染重病,不治而死。李四光號哭失聲,做詩:“崎嶇五岭路,嗟君從我游。峰巒隱復見。環繞湘水頭。風云忽變色,瘴鬁蒙金甌。森兮復何在?石跡耿千秋。”

  950名青年墾荒大南山 墾荒隊創辦南山農場

  1956年3月,長沙、邵陽等地950名青年墾荒隊員創辦南山農場。“白天開荒背蓑衣,晚上睡覺打雨傘。身上虱子有半斤,手上血泡數不清。為了開墾大南山,再苦再累也光榮”的歌謠,就是當時艱苦生活的真實寫照。

  王震指示辦南山牧場

  1973年春,曾經在長征中路過大南山的王震同志指示湖南省委、邵陽地委:“要把大南山建設成為社會主義的、大型的、現代化的奶菜牛出口基地。”王震在給當時的湖南省委書記張平化寫信中說:“建設好南山具有重要意義。南山地處大三線,建成后將是一個戰備奶粉庫和肉庫,同時也關系到填平補齊我國南方山區奶肉畜牧業的空白問題,必須闖出一條我國自己的山區現代化養牛業的路子,做到出經驗,出產品,出良種。”王老還派來北京農業大學教授馮仰廉等實地考察南山,發現這里有着發展畜牧業的優越條件。1974年,王震同志親自將“南山農場”改名為“南山牧場”。

  高山台地草原

  1979年,中國—澳大利亞進行技術合作,中澳技術合作辦現代化牧場將南山牧場作為我國南方草山開發利用的示范項目。經過努力,建成了一個擁有23萬畝草山連成一片,16000多頭良種牛羊的畜牧業基地,成為中國高原第一草原牧場。南山總面積152平方公里, 最高海拔1940米,平均海拔1760米,是典型的高山台地草原風光。

  九十八盤植被带狀分布

  南山從山腳沿緊慢九十八盤而上,可以看到受氣候影響,植被分布呈明顯的带狀特點,依次是竹海、原始森林、灌木、草山。景區內丘巒起伏,澗瀑流泉密布,常年碧綠如茵。

  “南方呼倫貝爾”

  南山春夏,各色杜鵑竟相怒放,漫山遍野,與碧草相映,形成山花爛漫的海洋,勇敢的游客還可去感受高山漂流的驚險刺激,蕩氣回腸;秋冬,藍天白云,牛羊信步,天高云淡,神清氣爽,偶爾云翻霧涌,間或紅日噴薄,景象萬千。南山,既承北國草原的雄渾,又鐘江南草山的靈秀,有“南方呼倫貝爾”之美譽。

  冬無嚴寒,夏無酷暑

  南山平均氣溫10.9℃,夏秋最高氣溫28℃,冬無嚴寒,夏無酷暑,炎炎盛夏,地無暑熱;數九寒冬,亦無長寒, 一年四季,綠草如茵,風景如畫,其氣候屬亞熱带山地季風濕潤氣候,夏無酷暑,冬無嚴寒。

  實施“飛播牧草”

  2007年國家農業部審批通過南山牧場“飛播牧草”項目立項。該項目實施期為三年,總投入資金300萬元,第一期投資90萬元。南山牧場在板栗坪、建家坪、龍須坪、深沖河等2萬畝范圍內成功實施了飛機播種。

[責任編輯:劉宇婷 ]
網友評論
相關新聞
圖片新聞 點擊排行 更多>>
返回頂部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