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商報網訊】李建平報道:“我們這裏資源豐富、生態優越,有越來越多的外鄉人前來流轉山地,投資蔬菜、白茶、養牛等多個種養殖項目,我們農民的腰包也越來越鼓了。”7月28日,江西省遂川縣雙橋鄉雙橋村民肖瑞明對筆者說。
近年來,遂川縣在統籌城鄉發展中不斷探索前行,圍繞統籌城鄉發展這條主線,在農業產業升級、激活生態旅遊經濟、轉移農村剩餘勞力方面進行改革創新,初步形成了產業相互融合、社會協調發展、差距明顯縮小的城鄉發展新格局,越來越多的遂川農民享受到城鄉統籌帶來的幸福生活。
產業助農增收
從大廣高速遂川出口進入遂川縣城,一路向南,不出10分鍾路程便來到枚江鄉連溪村西瓜基地,展現在你眼前的是500餘畝的西瓜基地,一條條排水溝渠錯落有致、一排排西瓜大棚蔚為壯觀,在基地裏,長長的西瓜藤鋪滿地面,映入眼簾的是一片綠色的瓜田,一個個西瓜圓咕隆咚藏在綠色的瓜藤下,陽光將瓜曬出甜甜的味道。
“以前一年種田的收入,只能基本滿足溫飽。自從我們把土地租給浙江老板種上了瓜田,我們每畝收500元承包租金,自己又給老板“田間工廠”打工掙工資、學習先進技術並自家也栽種,一年至少增收2萬多元,”該鄉村民劉衛仔告訴筆者。
該縣枚江鄉是傳統種植大鄉,目前一些農民通過土地流轉,在種植大戶帶動下也紛紛種植優質西瓜、李子、梨等經濟作物,並在工商、農業等部門幫戰下,建立農產品專業合作社。“我們各家在“單幹”的同時,有合作社帶著幹嘗到了甜頭,不愁銷路。”劉衛仔坦言。
在統籌城鄉發展中,遂川縣把發展富民產業、增加農民收入作為關鍵的一步棋走好走活。該縣立足實際,以農業結構調整為主線,按照“一鄉一業、一村一品”的原則,做大基地規模,發揮財政獎補資金引導作用,鼓勵農民發展茶葉、金桔、板鴨、井岡蜜柚、油茶、毛竹等農業優勢產業,重點沿大廣高速公路、高速公路遂川連接線、遂桂公路、久營公路,打造“四線”茶葉長廊;沿遂井公路,打造“百裏金桔”長廊;確保茶葉基地面積達到20萬畝、金桔基地13萬畝、井岡蜜柚基地4萬畝、油茶基地65萬畝、毛竹基地面積穩定在38萬畝,有效地促進了農業增效和農民增收。截至目前,該縣農產品加工企業達135家,培育“特”字號龍頭企業80多家,帶動農民發展農業產業基地近30多萬畝,創建100多個農業專業合作社,帶動全縣5萬戶農民增收致富。
搭建平台致富
“我的兒子,今年端午回來沒出去,就在鎮裏不遠的遂川盛世明天林業開發有限公司找到了工作,一個月能領到3000多元!”說到現在的生活,家住衙前圩鎮李世華老人臉上笑開了花。他告訴筆者,他家2個孩子再也不用外出務工了,都在圩鎮的企業或基地裏上班,在家門口也能掙錢吃飯了。
該縣在發展城鄉建設中,堅持以各個鄉鎮中心鎮建設為主體、統籌推進城鎮化與和諧秀美鄉村建設規劃中,提出了走人口轉移型與結構轉換型相結合道路,積極搭建平台引導農民就地轉化為市民,改變了以往因城鎮化建設促使失地農民不得不“棄農進城”的方式,通過推動工業、農業和旅遊業融合發展,讓農民不離鄉、不離土,在家門口上班,促進了農民增收致富。
勞動力資源的回流,旅遊業的興旺蓬勃引發的裂變效應加速凸顯。對此,在戴家埔圩鎮搞餐飲的古俊傑深有感受。以前單純在家種養,一年忙碌下來,除去開支所剩無幾。這兩年,鎮上的路修好了,產業和旅遊業也發展起來了。眼看著鎮裏人流量越來越大,他便開了個小餐館。現在,餐館的生意很紅火,因為忙不過來,還招了2個工人。
“為激發農村富餘勞動力創業和促進農民實現家門口就業,該縣通過政策、融資、培訓等方式,挖掘農村潛在生產力。”遂川縣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局長曾昭川說,該縣就業部門市場需求為導向,以提高勞動者技能為目標,加大了農民職業技能培訓,並優先發放小額擔保貼息貸款支持扶持全民創業,促使更多的農民選擇不離土、不離鄉,就地就近創業、就業。
聯動“農旅”文章
位於遂川縣衙前鎮西北部溪口村茶盤洲。這裏風光誘人,兩岸群山環繞,遒勁挺拔的古樹參天,翠竹繞岸,綠蔭如蓋,煙波蕩漾,風光無限。蜀水左江越境而過 。。。。。遊客們紛紛拿起相機將美景定格。“這裏空氣清新,環境優美,景色秀麗,感覺自己像在畫中遊!”從福建到遂川自駕遊的陳女士帶著家人正在 “國家AA級鄉村旅遊示范點” 該縣衙前鎮溪口村茶盤洲內,感受著色彩斑斕的美景。
在該縣堆子前鎮鄢溪耕讀廣場、於田鎮加莊農業科技園、黃坑鄉客家農耕博物園、新江鄉千年楠木群等景點,隨處可見結伴來此盡情享受夏日風情山色的遊客。更多的遊客走進鄉村“農家樂”,吃農家飯、住農家屋、看農家景,在景色如畫的山區鄉村享足特色美味。“眼看來村裏遊玩的遊客越來越多,還有好多是來自廣東、福建那邊來的呢,我把自家的房子改成了‘農家樂’,每年收入可增加4萬元至5萬元。”溪口村茶盤洲村民何小平樂呵呵地告訴筆者。
近年來,該縣在開展“美麗鄉村”建設中,把“美麗鄉村”建設與旅遊開發相結合,出台優惠政策,精心培育生態旅遊、文化旅遊、鄉村旅遊、溫泉旅遊、紅色旅遊等多元旅遊業態,同時引導農民建立各種生態農莊,打造極具田園風格的旅遊項目,該縣在於田、碧洲、湯湖、新江等鄉鎮開發了種植、養殖、采摘等農業旅遊項目20多個,初步形成了以觀光生態農業開發基地為主體的生態遊、以體驗鄉村生活情趣為主的農家遊、以展現現代農業技術為主的科普遊、以休閑農莊為主體的度假遊、以采摘體驗為主的果園風景遊等農業旅遊產品,使農民是得到最大實惠的群體,鄉村旅遊的發展,創造了農民就業和增加收入的機會,促進了農業結構的調整和社會的轉型,實現“大旅遊”和“大農業”的聯動發展。 據悉,該縣今年上半年,農村生態旅遊接待省內外遊客10多萬人次,帶動農民人均增收300多元,極大地促進了農村發展、農民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