滚动新闻:
香港商报官网 > 安徽 > 本地新闻

加快调转促 黄山绘制发展新蓝图

2015-12-08
来源:香港商报

 

黄山经济开发区一瞥

[香港商报讯]记者吴敏 特约记者倪文华 

引言:

  2014年7月29日,习近平在中南海主持召开党外人士座谈会时表示,要把转方式、调结构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

  同年12月13日至14日,习近平在江苏调研时强调,把经济发展抓好,关键还是转方式、调结构,推动产业结构加快由中低端向中高端迈进。

  10月30日,李克强陪同第8次正式访华的德国总理默克尔访问安徽合肥。李克强在亲切接见了安徽省、合肥市四套班子负责同志时说:

  这几年,安徽发生了巨大变化,在全国展示了像黄山一般的雄姿。

  前不久召开的安徽省加快调结构转方式促升级动员大会指出,调转促升级已成为时代潮流,谁见事早、行动快、力度大,谁就能抢占先机,掌控主动。

  梦幻黄山,礼仪徽州。黄山是安徽、中国的名片,也是全人类的宝贵遗产。作为我国现代旅游业的重要起源地,近年来,黄山市加快旅游转型升级,努力把旅游产业打造成调结构、稳增长、惠民生的新支点。当前黄山市正借助“六大战略平台”,深入推进旅游、文化、生态三位一体融合发展,加快打造美丽中国建设先行区和世界级旅游目的地。

  新常态下,经济回稳动力和下行压力仍在相持,新兴增长动力的孕育与传统增长动力的减弱继续并存。面对经济持续下行的严峻形势,国家、省相继出台了一系列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的政策措施。黄山市加强经济运行调节,突出转型升级导向,积极创新措施,努力打造经济新引擎,增强发展新动能,释放改革新红利,“调转促”工作取得了新进展。 

  旌麾直指“十三五” “十大引擎”齐轰鸣

  加快调转促,必须登高望远观大势,在谋全局中谋一域,用清晰的思路明确目标和实现形式。黄山市成竹在胸,把加快调转促当作推动“十三五”发展的前奏和先手,视为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市经济转型升级的主引擎和总抓手,奋力做好调转促的大文章。

  最近,黄山市委、市政府制定了《关于贯彻落实加快调结构转方式促升级行动计划的实施意见》,绘就了今后五年全市加快调转促的宏伟蓝图和实现路径,在黄山大地吹响了加快转型升级、奋力跨越发展的战斗号角。

  意见提出:到2020年,全市产业结构明显优化,创新能力大幅增强,质量效益显著提升,发展活力不断激发,旅游文化生态优势全面彰显,初步形成以战略性新兴产业为先导、先进制造业为主导、现代服务业为支撑、精致农业为基础的现代产业新体系。

  其中,人均主要经济指标走在全省前列,社会、生态指标走在全国前列。国家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任务全面完成。现代服务业增加值占服务业比重达到60%以上。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和主要污染物排放达到国内先进水平;经济总量向千亿级冲刺。做大做强黄山现代服务业产业园、黄山经济开发区等产业园区,产值超百亿元园区达到3个以上。

  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发展工程。突出产业特色,全力推进现代服务业、绿色包装、汽车电子、绿色食品四大产业,创建国家级和省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发展基地。到2020年,力争战略性新兴产业总产值达到500亿元以上;

  传统产业改造提升工程。围绕推进新型工业化,加快推进传统产业与新兴产业融合发展,推动全市传统优势产业转型升级,加速淘汰落后产能,提高先进产能比重,提高产业发展层次和水平。到2020年,实现工业产值450亿元以上;

  服务业加快发展工程。积极推进“旅游+”,打响“梦幻黄山、礼仪徽州”城市品牌,探索建立大黄山国家公园,着力打造幸福旅游、美丽旅游、智慧旅游、信用旅游。以黄山现代服务业产业园建设为重点,推进生产性服务业向专业化、高端化发展。到2020年,服务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50%以上;

  农业现代化推进工程。以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和经营体系为重点,加快推进农业绿色增效、品牌拓展、主体培育、科技推广、产业融合、改革创新,全面提升农产品精深加工水平;

  创新驱动发展工程。以科技体制改革为动力,以增强产业核心竞争力为主线,加快形成具有黄山特色的区域创新体系。到2020年,规上工业企业研发机构覆盖率达40%,每万人有效发明专利达到5件,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超过100家;

  民营经济提升工程。按照“扩量提质”的总体思路,进一步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引导优质资源向民营企业集中,推动民营经济跨越发展。到2020年,新增注册企业1万户以上,民营经济总量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70%以上,民营经济对经济发展的贡献率明显提高;

  园区转型升级工程。坚持科学定位,着力推进特色发展、集约发展和集聚发展,实现开发区由追求速度向追求质量转变、由政府主导向市场主导转变、由同质竞争向差异化发展转变、由硬环境见长向软环境取胜转变。力争到2020年,全市新增开发面积20平方公里以上,开发区经营收入达到900亿元,入驻工业企业达到1500户;

  县域经济振兴工程。以国家新型城镇化试点为契机,以城乡协调发展为目标,分级分类有序推进县域经济提质提效,促进城乡在规划布局、产业发展、公共服务、生态保护等方面相互融合,形成一体化发展新格局。到2020年,县域经济总量占全市经济总量60%以上。

  质量品牌升级工程。深入实施品牌战略,加大品牌宣传、培育和保护力度,推动区域经济由产品竞争向品牌竞争提升。到2020年,力争地理标志保护产品达到18个,安徽名牌产品总数达到100个;注册商标总数突破10000件,中国驰名商标达到25件,安徽省著名商标总数达到200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总数达到10件;品牌经济比重超过60%;

  人才高地建设工程。以企业家、高层次创新人才和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为重点,围绕产业链打造人才链,以人才优先发展引领产业转型升级。到2020年,人才资源占人力资源总量的比重提高到18%,努力跻身全省人才强市行列。

  建设区域经济发展新样本

  今年以来,面对持续加大的经济下行压力,黄山市坚持精准发力、聚焦突破,不断加快经济“调转促”步伐。

  完善政策支撑体系。黄山市委、市政府先后出台了促投资稳增长深入推进项目工作、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等政策意见,整合4个多亿财政资金,研究出台“1+12”产业政策体系,全力支持重点产业发展。各区县也迅速响应,拿出真金白银支持实体经济发展。如歙县设立3270万元专项基金,为激励企业上市及为中小微企业应急还贷提供周转支持,祁门县安排1500万元产业扶持资金,专项支持祁红、电子等重点产业转型发展,黟县设立900万元工业专项资金,用以激发企业技改创新、品牌塑造、电子商务拓展等。

  合力推动项目攻坚。该市以工业转型升级规划为引领,大力发展七大优势产业,加快建设四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发展基地,继续实施“优势产业培育行动计划”,突出抓好园区发展和转型升级,发展以信息软件、文化创意、新兴金融为重点的现代服务业。围绕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海西等重点区域组建6支驻外招商小分队。全市新签项目中10亿元以上项目5个,国内500强2家,上市公司2家。

  持续强化旅游营销。抢抓京福高铁开通机遇,在北京、济南、合肥等高铁沿线城市开展旅游促销活动,实施黄山旅游集团等国有企业改革,推进黄山旅游“二次创业”。1-9月,全市共接待游客3666.46万人次、增长12.31%,旅游总收入318.11亿元、增长13.59%,黄山旅游的知名度、美誉度不断得到提升。

  打造安徽对外开放新高地

  前进的道路上从不会一帆风顺,总是交织着各种问题与矛盾。对于前路的荆棘,黄山市委、市政府始终有着清醒的认识:调转促任务纷繁复杂,要牢牢抓住重点工作的“牛鼻子”来实现“新突破”。

  据了解,该市按照“经济工作项目化、项目工作责任化”的要求,加强项目谋划,建立市级“4105”行动计划重大项目库,确保项目库谋划项目规模在3000亿元以上。着力拓宽项目建设投入渠道,积极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和PPP等投资模式,激发民间投资活力。着力推进金融产品和服务创新。

  强化改革创新。深化行政体制改革,加快转变政府职能,加快建设法治化营商环境。深化国企国资改革,积极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整合建立统一的公共资源交易平台,促进和规范公共资源交易活动。

  强化开放发展。抢抓国家“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中国制造2025”、“互联网+”以及国际产能和装备制造合作等重大战略机遇,深度融入长三角,推动与珠三角、海西、京津冀城市群等区域的经济合作,加快把黄山打造成为安徽对外开放的新高地。以皖南国际文化旅游示范区建设为重点,积极参与国际产业分工,增强国际竞争力,拓展国际市场空间。

  一揽子新政“撑腰”重点产业发展

  为促进重点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发展,培育和催生了经济发展的新动力,加快调结构转方式促升级。9月17日,黄山市政府集中公布促进重点产 业发展一揽子政策,并启动“政策进园区”宣传活动。

  记者了解到:黄山市此次出台的一揽子新政,包括《关于加强政府性资金引导促进重点产业发展的意见》以及基金、解决企业融资、促进重点产业发展、招商引资优惠政策等四大类12个专项文件。

  黄山市政府副市长徐德书介绍,这些政策吸纳整合了近年来上级以及市里陆续出台的扶持民营经济发展、促进企业上市、科技创新及现代服务业、新型工业化、农业产业化和茶产业发展等既有的专项政策,突出对电子信息、文化创意、装备制造、绿色软包装等七大重点产业,绿色食品、汽车电子等四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发展基地,以及科技型企业和中小微企业的重点扶持。

  该市专门设立了产业引导基金、天使投资基金以及企业上市专项奖补、中小企业还贷应急、鼓励银行加大信贷投放、科技创新扶持、促进服务业发展、促进新型工业化发展、促进特色现代农业发展、招商引资等专项资金,总盘子约5亿元。通过“拨款变投资”“资金变基金”,实现由事后为主转向事中事前介入为主、分散使用转向集中使用、无偿使用为主转向有偿使用为主、直补企业为主转向创造外部环境为主的“四个转变”,发挥财政资金“四两拨千斤”的作用。

  今年,该市还相继与邮储银行安徽省分行、农发行安徽省分行、交通银行安徽省分行等金融机构签署战略合作协议,举办了多场银企对接会,缓解经济下行环境下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等多重压力。

  记者观察:保持战略定力,步入山高水阔新境界

  地处皖南的黄山市是古徽州核心区,秦初置县,已有2200多年历史。这里,既是称雄中国商界三百余年的徽商故里,又是徽文化的发祥地。拔地千仞的黄山,流淌千年的新安江,粉墙黛瓦的皖南古村落,勾画成安徽南部壮美的山水画卷。 在中国社科院发布的《2014年中国城市竞争力蓝皮书》中,黄山紧随香港,和澳门一道成为中国生态城市竞争力前三甲。

  随着6月28日合福高铁正式通车,黄山市踏入高铁时代。合福高铁串联了皖赣闽黄金旅游走廊,让黄山的对外通道更便捷、更快速,黄山的经济社会发展也由此步入山高水阔的新境界。

  今日的黄山,正按照“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依托国家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皖南国际文化旅游示范区、徽州文化生态保护区等战略平台,全力推进旅游、体育、文化、生态多元融合的现代服务业发展,争创旅游业改革创新先行区,加快打造美丽中国建设先行区、世界一流旅游目的地、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创新区,努力谱写“梦幻黄山 礼仪徽州”的崭新篇章。

  在持续的经济下行压力下,经济增长的速度取决于新旧动力的转换进度。黄山市主官认为,要充分认识加快调转促是经济发展的永恒主题,是顺应发展大势、抢占新一轮竞争制高点的战略选择,是破解发展难题、培育发展新动能的迫切要求,是抢抓发展机遇、厚植发展优势的关键举措,更是黄山实现新常态下新发展的根本之举。

  共筑更美更富“黄山梦”。黄山市委书记任泽锋指出:省委、省政府作出的“调转促”决策部署,是黄山市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构建绿色产业体系的重要指南。要从黄山实际出发,做好节能降耗的“减法”,学会绿色低碳的“加法”,探索新兴产业的“乘法”,将绿色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竞争优势。

  推进新型工业化是黄山市的重要工作取向。要以《黄山市工业转型升级规划》为引领,立足黄山经济开发区和区县经济园区,实现节约集约、清洁循环发展。大力发展“旅游+”,抓住高铁时代来临和皖南国际文化旅游示范区建设机遇,以争创大黄山国家公园为抓手,加快发展旅游这一绿色朝阳产业,推进黄山旅游“二次创业”,统筹推动旅游与农业、文化、体育、休闲、养生、研学、互联网等深度融合,为经济转型升级添加强劲“绿色动力”。努力提升发展的科技含量、绿色含量、财富含量、品牌价值含量。

  加快调转促,还会产生对传统产业升级改造的倒逼力。站在决策部署的风口,战略性新兴产业必须“当仁不让”。李克强总理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新兴产业和新兴业态是竞争高地。抓住重大的政策机遇,肩负神圣的发展使命,战略性新兴产业必将走进“春天里”。

  黄山市主官认为: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发展基地建设务必按下“快进键”,除了相关政策配套等要立即付诸实施外,这些基地内的新兴产业要瞄准更高的目标,更好地发挥创业创新精神,将责任与使命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勇当“调转促”的领头羊,释放转型升级的“激情与速度”。

  黄山经济开发区是非常重要的城市组团,要聚焦定位,持续推进开发区各项重点工作,努力在全市经济发展中当标兵、做表率。

  项目谋划是“十三五”发展的重要支撑。黄山市初步摸排了投资5亿元以上的“十三五”重大项目194个,总投资近3500亿元。

  黄山作为海内外著名的国际旅游城市、生态大市,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其独特价值将越来越凸显,黄山要始终保持战略定力,争当排头兵,打好“调转促”硬仗,助推安徽加快融入“一带一路”区域经济发展战略,推动形成与长三角互联互通的新格局,在建设美好安徽的进程中发挥更大作用。

  精准施策、集中发力,聚焦突破。当前,“调转促”行动计划正在转化为黄山市上下豪情满满的行动自觉,转化为古徽州大地生机勃勃的行动实践。

[责任编辑:李宁 ]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
图片新闻 点击排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