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商報網訊】記者李苑立報道:近日,廣東省消費者委員會攜手該省23個地市(區)消委會,聯名向全國人大法工委、國務院法制辦及國家商務部提交整治規范預付式消費問題的建議報告,向上述部門通報了廣東預付式消費相關投訴數據及案例,剖析了預付式消費侵權現象及問題產生的原因,并代表廣大消費者提出了關于加強立法、強化監管及推動共治等方面共十余條解決建議。
據該省消委會介紹,此次聯名“上書”國家有關部門,主要源于近年在廣東,預付式消費侵權問題頻發,消費投訴逐年大幅增長,虛假宣傳、消費欺詐及服務陷阱等常見“消費大坑”增多,而且維權追責及索賠面臨諸多困難。
另有個別不良商家甚至惡意卷款“跑路”,往往涉案人數多、金額規模較大,容易引發群體性維權事件,對消費者權益保護、社會和諧穩定造成嚴重的危害。
經過多輪調查,該省消委會認為,預付式消費問題產生的原因主要有三方面。首先是法律規范問題。國內目前專門針對預付式消費的法律規范,僅有商務部2012年9月份出臺的《單用途商業預付卡管理辦法(試行)》。該辦法是行政規章,層級較低,且規范對象及適用范圍都比較有限。
其次是執法監管問題。目前監管體制不完善、監管機制不健全、監管職責不清晰等問題仍然比較突出,無論是主體監管、行為監管還是信用監管,都實施不是很到位。
最后是商業誠信問題。一些經營者缺乏守法誠信的意識自覺,在經濟利益的驅使下,不惜采取損害消費者權益等不當手段來謀取自身利益。
在報告中,廣東消委會呼吁全國人大法工委、國務院法制辦對預付式消費進行專項立法,出臺國家層面的法律規范,并在立法中以問題為導向,重點解決預付式消費的準入、規范、監管及維權等方面存在的突出問題;建議國家商務部作為預付式消費的重要監管部門,積極推動預付式消費立法,健全執法監管體系,推動社會協同共治,并積極探索采用信用監管、第三方監管、推行先行賠付等有力監管手段,引入行業連帶擔保、資金第三方存管、行業消費卡退卡等制度規范,切實整治和遏止預付式消費亂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