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山圣境
【香港商報訊】記者吳敏報道:9月14日下午,為期三天的第二屆聯合國教科文組織(UNESCO)名錄遺產與可持續發展黃山對話會勝利閉幕。會議圍繞“名錄遺產·氣候變化·空間技術”主題,在3天時間內舉行了9場報告會和討論會,共有40個主旨報告,17處名錄遺產地分享經驗。
此次黃山對話會邀請了包括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國際自然保護聯盟(IUCN)和國際古跡遺址理事會等37個國際組織或機構、9個外國名錄遺產地和機構共計52名國外專家學者參與其中
作為此次大會的一項重要成果,大會發表《黃山倡議》。《黃山倡議》指出,天-空-地傳感技術的應用高度發展,可以支撐關于世界自然文化遺產的保護和可持續發展問題的研究、管理和規劃。同時,這些技術將在名錄遺產地制定有效減緩和適應氣候變化的戰略和實現可持續發展目標方面發揮關鍵作用。
黃山是安徽乃至中國旅游的“尖刀”,黃山不僅僅是一座山,而且是中國山岳文化的典型代表;黃山不是一座山,它是中華一脈文化的精神締造。
1979年,中國國家領導人鄧小平視察黃山,發表著名的“黃山談話”,揭開了中國現代旅游業的發展序幕。鄧小平指出,黃山是發展旅游的好地方,是你們發財的地方;要有點雄心壯志,把黃山旅游的牌子打出去;要很好地創造條件,要搞好道路、交通、住宿、設備,上山道路要很好地整修,將來要能開快車;服務態度、清潔衛生很重要,搞旅游的人要有點外語知識……
從現在看,鄧小平的很多理念依然在踐行,具有無可比擬的現實感。
2015年8月,全國鄉村旅游提升與旅游扶貧推進會議在黃山召開,李金早局長登上黃山,以中國旅游掌門人的身份說,“中國旅游從黃山再起步”,這是一種跨越時空的歷史呼應,更是對黃山旅游的一種鞭策、一種鼓舞。
雖然,今天的中國旅游已不再以接待外賓賺取外匯為目的,而是成為人民大眾普遍的消費需求,成為國家戰略支柱性產業,成為供給側改革的新引擎,成為地方轉型發展新動能。
但不可置疑的是,黃山,不僅是中國現代旅游的起點,也是最能代表中國山岳文明精神的一張世界名片。
黃山,以追求卓越管理而著稱于世
黃山,位于中國安徽省黃山市境內,素以“神奇的地質地貌、美妙的自然景觀、良好的生態環境、獨特的地方文化”以及不斷追求卓越的品牌管理而著稱于世。
黃山山脈南北長40千米,東西寬30千米,劃入保護區的面積490平方千米,規劃區面積160.6平方千米,規劃為溫泉、玉屏、北海、松谷、云谷、釣橋等管理區。境內群峰林立,或橫空出世傲視蒼穹,或亭亭獨秀風華多姿。黃山峰海中,海拔千米以上的山峰88座,蓮花峰、天都峰、光明頂是黃山三大主峰,最高峰蓮花峰海拔1864.8米。
自1980年代始,黃山先后被評定為國家級風景名勝區、國家5A級旅游景區、全國文明風景旅游區、國家地質公園、國家森林公園。1985年,黃山入選“中國十大風景名勝”。2005年, 黃山入選“中國最美十大名山”。
2010年,黃山入選“中國十大最佳旅游目的地”:“沒有見過黃山的奇峰、怪石,你就不會懂得中國山水國畫的美;不曾領略黃山的云海、松濤,你就無法進入中國詩詞歌賦的意境。”
黃山之美,是自然的純真寫意,是中華民族的文化符號。黃山之美,無論是崔嵬雄渾的陽剛美、峻峭婀娜的嫵媚美,還是錯落有致的浪漫美、銀妝素裹的圣潔美,無不薈萃了唐詩宋詞的文化底蘊、山水國畫的思想意境。
中國人的黃山情結
作為“中國十大風景名勝”中惟一的山岳景區,黃山享有“天下第一奇山”的美譽。這座以奇松、怪石、云海、溫泉、冬雪“五絕”景觀而著稱的天下名山,美輪美奐的景致只是其絢麗的外在,滄海桑田的變遷歷程、兼容并蓄的文明洗禮,積淀成為凝練厚重的審美圖騰,這才是中國人“黃山情結”的文化內核。
2009年,中國最具有影響力的時政雜志《半月談》稱贊黃山是“中國山水的經典代表、中華民族的重要象征、中國旅游業的品牌和名片。”千百年來,黃山與大千世界絲絲萬縷的文脈聯系,源遠流長。
“薄海內外,無如徽之黃山。登黃山,天下無山,觀止矣!”400年前,中國“游圣”徐霞客登上了“彩潑蓮花”的黃山最高峰,“狂叫欲舞”之后為黃山寫下千古傳頌的廣告詞。自此,大眾游覽者對于黃山的向往,多半來自于“五岳歸來不看山、黃山歸來不看岳”這句通俗版的“徐氏語錄”。
幾個世紀以來,無數詩詞歌畫在描繪黃山、贊頌黃山。這其中有明末清初最為響亮的三個名字:漸江、石濤、梅清。他們扎根于黃山,潛心體味黃山無象景致,描繪黃山美妙絕倫的佳境。他們在中國傳統山水畫的基礎上獨辟蹊徑,形成了獨樹一幟的“黃山畫派”。黃山也因此成為了中國山水畫的“搖籃”。
近代以來,黃賓虹、汪采白、劉海粟、李可染深得黃山畫派之真傳。黃山畫派以黃山為師,黃山是他們的藝術源泉。劉海粟打破了歷代畫家登臨黃山的紀錄,從首次潛心融入到第十次心靈穿越,劉海粟發出了石濤的同樣感慨:“黃山是我師,我是黃山友。心期萬類中,黃山無不有。”
黃山是波瀾壯闊、一望無邊的天地大山水。“峰奇石奇松更奇,云飛水飛山亦飛。”境內1019個景觀資源中,壯美與秀美的萬千風姿,整體構成了黃山該靜卻動、該動卻靜的巨幅長卷,賦予了黃山神奇的魅力,塑造了黃山永恒的靈性。
黃山,在中華歷史文化長河中,賦予了我們太多的靈感。
黃山,是中國的更是世界的
“山以文顯,人與山和。”攜手一路走來,“徽之黃山”承載著華夏文明的厚重,映射出中國大好河山的瑰麗,演進為對外友好交往與展示形象的“國家名片”。1990年,黃山入選世界文化與自然遺產名錄,成為全球第17處世界混合遺產地;2004年,黃山成為首批世界地質公園網絡成員。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前總干事助理、地學部主任W. Eder贊嘆:登上黃山蓮花峰,我發現了地球上的天堂。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中心前主任Brend. Von. Droste感慨:黃山,擁有無與倫比的美,黃山,具有偉大的文化意義;黃山,世界遺產的杰出代表,中國的亮麗名片,我為她驕傲!
“且持夢筆書奇景,日破云濤萬里紅。”在全球將旅游視為人類最高、最深層愿望的今天,黃山又率先展紙磨墨,譜寫著世界遺產地可持續旅游的壯麗詩篇。
自上世紀末開始,黃山先后獲得聯合國教科文組織Melina. Mercouri“文化景觀保護與管理國際榮譽獎”、世界旅游業理事會“明日旅游業獎”、亞太旅游協會“中國旅游社會責任最佳實踐獎”,2013年,黃山通過世界優秀目的地中心認證,成為全球首個“世界優秀(景區)目的地”。
2008年,聯合國世界旅游組織、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發起召開了“世界遺產地可持續旅游黃山國際研討會”,并發表《黃山宣言》;自此,“世界遺產地可持續旅游(黃山)觀測區”問世。2013年,聯合國世界旅游組織提煉總結“黃山可持續發展模式”并宣傳推廣。
聯合國世界旅游組織秘書長Taleb. Rifai欣然題寫:這是一次終生難忘的體驗,這是一種無以言表的美。黃山之美,惟有精心呵護她的人們所付出的熱情、愛心以及奉獻,才能與之交相輝映。
2010年,黃山作為首個亞洲旅游區加入全球可持續旅游委員會;2011-2013年,黃山作為亞洲業界代表參與起草、制訂《全球可持續旅游目的地標準》、參與修訂《全球酒店業與旅游經營商可持續發展指南》(2.0版)。
2012年,全球可持續旅游委員會批準黃山為首批“全球可持續旅游目的地實驗區”。可持續旅游國際創始人Brian. Mullis評價:黃山,是用于指導同類目的地發展的“模版”;鑒于黃山在可持續旅游方面所做的各項工作以及各種努力,當之無愧是世界上很好的一個榜樣。
2013年,可持續旅游國際邀請黃山共同發起創立可持續目的地領導者聯盟,共同促進全球六大洲不同文化背景下的目的地更加充分地“交流可持續發展思想、分享可持續發展經驗”。近年來,黃山先后與瑞士少女峰、美國約塞米蒂、加拿大班芙、希臘萊斯沃斯等國家公園締結了國際友好景區合作關系。
2010年,美國著名導演卡梅隆拍攝巨片《阿凡達》在中國成功上映,卡梅隆在首映式上說——“哈里路亞山的原型來自中國的黃山,是中國黃山給了我們靈感,只是我們把原型放到了天上。”——這成了《阿凡達》與人間仙境——夢幻黃山相關聯的一個紐帶。影片中的許多景致與黃山的西海大峽谷、排云亭和始信峰景區不僅形似而且神似。這是名導演、名影片和名山的完美結合。
融入神奇,穿越時空。在人與山水的親和對話中,放飛我們自由的心靈,恢復我們愉悅的天真,釋放出不一樣的人生情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