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商报官网 > 安徽 > 本地新闻

黄林沐:合力推动旅游景区的未来可持续发展

2016-09-20
来源:香港商报

  【香港商報訊】9月11日—15日,第二屆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名錄遺產與可持續發展黃山對話會在皖黃山市召開,這是繼2014年“黃山對話會”之后,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三大名錄遺產專家再次聚首黃山,共議可持續發展。來自UNESCO、國際自然保護聯盟(IUCN)和國際古跡遺址理事會(ICOMOS)等組織在內的37個國際組織或機構、27個國內外名錄遺產地和機構的約200余位專家學者與會,共商可持續發展并發表《黃山倡議》。

  對話會上,黃山市委常委、黃山風景區黨工委書記、管委會副主任、大會組委會聯合主席黃林沐作為名錄遺產地一線管理者的一位中國代表,就聯合國可持續發展議程框架下的未來發展作了主旨報告《聯合國可持續發展議程框架下的黃山可持續發展若干思考》,備受關注。 該報告著眼于聯合國“可持續發展目標”,系統闡述了《可持續旅游景區評價體系》,認為要從完善體制機制、健全政策體系、強化基準評測、提升法規意識、促進持續改進、廣泛溝通協作等方面發力,引導全球旅游目的地共同可持續發展。

  發展目標需納入長期規劃

  2015年9月,聯合國發展峰會成功舉行。峰會展示了各國追求合作共贏、實現共同發展的美好愿景,通過了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為未來15年各國發展和國際發展合作指明了方向,成為全球發展進程中的里程碑事件。

  經過本世紀初以來的15年實踐,國際社會在“什么是可持續發展”問題上基本達成共識,確立了經濟發展、社會進步、環境改善“三位一體”的可持續發展觀。

  報告指出,作為聯合國“千年發展目標”(2001-2015)的接替計劃,聯合國“可持續發展目標”(2016-2030)首次將可持續發展理念以17大項、169個子項的具體內容給予落實,這說明了世界各國盡管在歷史、文化等方面有所不同,但是對于保護地球家園、保障可持續發展,有著共同的訴求。

  黃林沐認為:落實聯合國可持續發展目標,要求我們改變傳統觀念,改變不可持續的消費和生產方式,我們應當在保持資源以及環境永續利用的前提下,實現經濟和社會的發展。落實聯合國可持續發展目標,更重要的是,要求我們結合實際,制定落實和跟蹤機制,并且納入長期發展規劃。

  2016年4月,中國政府發布《落實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中方立場文件》,倡導各國要攜手將領導人的承諾轉化為實際行動,認真推進落實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通過發展,應對各種全球性挑戰,助力各國經濟轉型升級,攜手走上公平、開放、全面、創新的可持續發展之路,共同提高全人類的福祉。2016年3月,全國人大審議通過了“十三五”規劃綱要,實現了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與國家中長期發展規劃的有機結合。

  引導全球旅游目的地共同可持續發展

  黃林沐介紹:去年8月,在聯合國發展峰會之前1個月,在紐約聯合國總部對面的一幢大樓內,黃山風景區管委會與美國一家非政府公益組織—可持續旅行國際共商:聯合國千年發展目標之后的15年內,旅游景區如何應對挑戰,迎接可持續發展的未來。協商的結果是,提升我們雙方發起設立的“可持續目的地領導者聯盟”的先導作用,引導全球旅游目的地共同可持續發展。

  在此基礎上,著眼于聯合國“可持續發展目標”,今年初,黃山風景區管委會決定與地球評測機構合作,共同開發一個適應未來15年黃山可持續旅游的新型項目。目前,已初步定稿《可持續旅游景區評價體系》,主要框架與監測要點如下:

  (一)完善體制機制

  法規體系方面:管理機構應當具有合法授權;管理機構應當清晰界定管轄范圍與工作領域;管理機構應當建立規章制度或出臺文件,明確ECSE(環境、文化、社會、經濟)可持續發展要求;管理機構應當獲得恰當的資金支持。

  組織結構方面:管理機構應當制定組織結構圖,反映出管理機構及社區內部的能力建設;管理機構的職責應當通過崗位職責、合同協議等書面形式規定;組織結構的力量配置應當有利于ECSE(環境、文化、社會、經濟)效益均衡。

  人員配置方面:管理機構應當通過委任書或崗位職責等形式明確可持續旅游協調專員;協調專員應當接受相應培訓以達到可持續發展目標的要求;協調專員應當擁有通過書面形式確定的權力和許可;管理機構應當成立綠色工作小組以支持可持續旅游協調專員工作;綠色工作小組應當涵蓋來自公私部門不同代表;綠色工作小組成員應當接受專業培訓。

  基準信息方面:管理機構應當制定數據收集策略,精準獲取基準績效數據;管理機構應當制定一套系統來取得所有基準評測數據并用該數據來撰寫目標報告書;管理機構應當通過多種渠道向社區進行信息溝通;管理機構應當全面真實記錄ECSE(環境、文化、社會、經濟)信息與數據來源。

  (二)健全政策體系

  政策制定方面:及時修訂可持續發展政策,并確保這些政策因地制宜地促進ECSE(環境、文化、社會、經濟)等發展成果日漸顯著。政策制定時,充分考慮到吸收其他地區/國家或國際可持續發展規范;考慮到績效評估的綜合方法;考慮到績效目標的適宜性、績效問責的公正性;考慮到咨詢機制的有效性、政策采納的廣泛性;考慮到政策的公開透明;考慮到違反政策的糾偏與預防措施以及年度審查機制。

  環境政策方面:設定生態環境同比目標,確保環境關鍵評估領域的相關目標逐年良性提升。

  文化政策方面:促進文化遺產認同意識;豐富文化遺產保護手段;審慎管理旅游探訪不利影響,確保文化遺產價值得以良好保存。

  社會政策方面:聯合當地社區共同尋求ECSE(環境、文化、社會、經濟)的均衡效益;教育、引導中小型企業以及社區、居民共同遵循可持續發展意識;出臺政策時,充分考慮倫理要求。

  經濟政策方面:促進當地就業;支持本土化企業發展;加強企業道德約束;鼓勵企業創新發展;倡導符合時代要求的可持續發展項目。

  (三)強化基準評測

  環境評測方面:促進能源利用效率提升、加強能源節約與管理;推行溫室氣體排放減量;保護空氣質量、控制噪音及光污染;合理調配、利用淡水資源;加強廢污水、排水及溪流管理;嚴格生態系統保育與管理;依法規劃與利用土地資源;推廣可持續交通;強化固體廢棄物管理。

  文化評測方面:重視文化遺產戰略;完善文化遺產管理體系;加強標志性景觀的系統管理;宣傳推廣地方特色遺產。

  社會評測方面:完善公共服務建設;服從扶貧戰略大局;確保性別平等;保障人格尊嚴;遵循“安全第一”原則要求;不斷提高生活質量;不斷提升社區滿意度與幸福指數。

  經濟評測方面:鼓勵企業和社區不斷創新;促進旅游業的可持續發展為當地社會經濟帶來正影響效應。

  (四)提升法規意識

  主要包括加強對經營合法的結果審查、遵章守法的過程審查,以及致力于采用符合國情的國際標準和最佳實踐。

  (五)促進持續改進

  行動計劃制定方面:針對運營相關范圍,系統、周全地制定行動方案。行動方案首先是厘清ECSE(環境、文化、社會、經濟)的可持續發展問題;其次是界定主要關鍵評估領域;第三是明確利益相關者參與方式及其培訓計劃;第四是結合行業基準來設定量化改進目標;第五是不斷提升行動計劃的領導力。

  行動計劃公開方面:確保行動方案中不同序列群體相互協作,每個群體知曉前后序列的工作內容與具體流程;確保公眾共享行動方案。

  行動計劃監測方面:建立績效監測的完整衡量體系時,首先要依據可持續發展政策;其次要依據基準評測表現;第三要依據改進目標;最后要依據相關法律法規。

  行動計劃審查方面:通過程序設置,定期更新行動方案;每年全面審查已實施的行動方案,糾正或處置不合規事項。

  風險評估方面:高度重視通過書面風險評估來評定所有現實的、潛在的風險,科學設置流程,識別主要評估領域內的風險因素、確認主要的外部影響。風險評估時,充分考慮到潛在影響的可能性和嚴重性;考慮到預防和緩解可能產生影響的應對能力;考慮到涵蓋氣候變化的預測影響;考慮到員工接受突發事件和緊急情況處置的培訓因素;考慮到風險評估的重視程度;考慮到風險評估是否面向公眾。

  (六)廣泛溝通協作

  協商方面:鼓勵不同利益相關者積極參與ECSE(環境、文化、社會、經濟)決策與實踐;建立反饋管理的恰當程序;確保協商機制落到實處。

  交流方面:建立與社區定期溝通機制;主動與當地主要利益相關者推廣氣候變化等環境意識;針對環境敏感或重要景觀,以適當的語言、適宜的方式,向游客提供充分的解說信息;建立健全游客滿意度監測體系并記錄保存相關數據。

  報告方面:全面監測可持續發展貢獻;及時編寫并發布可持續發展報告;完整保持協商溝通記錄與會議紀要;加強對管理機構的效能審查。

  黃林沐透露,為響應聯合國大會確立的“2017國際可持續旅游發展年”,將在上述《可持續旅游景區評價體系》的基礎上,結合中國政府發布的《落實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的中方立場文件》的要求,共同起草制訂《旅游景區可持續發展指南》標準。“作為中國山盟的發起者,我們相信,只要不懈努力,我們一定能夠持之以恒地推動黃山及其合作伙伴的未來可持續發展。”

[责任编辑:邓煜闽 ]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