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睡資產”變“創業活錢”
——信豐縣試點農村承包土地經營權抵押貸款
信豐縣總耕地面積65.46萬畝,全縣農村家庭承包土地經營權流轉面積16.46萬畝,土地流轉達到一定規模。同時,作為贛州市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確權登記頒證工作試點縣,土地確權率、頒證率均達到100%,為農村承包土地的經營權抵押貸款試點工作順利開展奠定了基礎。
近年來,作為農村承包土地經營權抵押貸款全國試點縣,信豐縣在認真落實政策的過程中,從規范貸款流程、創新貸款授信方式和健全風險防控機制等方面入手,出台了一系列配套政策和機制,將農民“沉睡”的土地喚醒,變為“創業活錢”,為農業主體解決了資金需求,激活了農村經濟的發展。
規范貸款流程
“我承包了40多畝地種西瓜,手頭錢不夠,還差十幾萬元。聽說土地經營權可以貸款,我就向銀行申請了,沒想到很快就拿到了貸款。”大阿鎮村民鄒小敏從農商銀行獲得12萬元的貸款後激動地說。據悉,鄒小敏在大阿鎮蓮塘村租地發展大棚西瓜種植,已經投入30多萬元。
抵押貸款的辦理時效是借款人比較關心的。為此信豐縣出台了《抵押貸款登記辦法》《抵押貸款評估辦法》,設立了兩級農村承包土地的經營權抵押貸款服務中心,規范了抵押貸款流程,提升貸款效率。
借款人只要带好身份資料、財產資料、經營資料、承包協議等到金融機構進行申請,金融機構對借款人申請數據進行審核,同時通知鄉鎮農村承包土地的經營權抵押貸款服務中心對借款人經營權抵押物開展評估,評估報告當日就報送縣級服務中心;縣級對評估報告進行復核,並進行抵押登記;金融機構收到縣級服務中心出具的他項權證後進入審貸程序發放貸款。一筆貸款一般在3個工作日內就能完成。
創新授信方式
“農村土地的價值相對來說比較低,貸款的金額比較少,單一抵押授信的方式,無法滿足借款人的需求,這導致試點工作一開始進展比較艱難。後來我們推出了組合抵押授信方式,提高了貸款額度,情況才慢慢好轉起來。”信豐縣農商銀行工作人員劉觀亮說。
單一授信僅對借款人以農村承包土地的經營權抵押給予授信;組合授信是指借款人在以農村承包土地的經營權抵押貸款不能滿足需求時,地上附着物為溫室大棚等投資較大、後續使用有一定年限的固定設施,或價值較高、價格穩定、容易變現、能由第三方進行有效監管的農作物,納入抵押物范圍,實行“農村承包土地的經營權+土地附作物”組合抵押給予授信。組合授信方式提高了抵押貸款的額度,切實解決了借款人的資金需求。
健全風控體系
“土地經營權不同于房產等固定資產抵押物,目前缺乏市場機制進行交易處置,也缺少買家,一旦違約如何變現?流轉土地上的附着物歸屬如何划分?土地流轉承包協議多為一年一簽,當出現風險進行處置時,隨着時間推移出現價值折損甚至經營權過期怎麼辦?這些問題是我們所擔憂的。”中國人民銀行信豐支行副行長鐘凌坦言。這些問題決定着銀行土地經營權抵押貸款業務的動力、積極性以及規模,更決定着這項惠農業務的未來。
為健全農村金融風險分擔機制,減輕金融機構承擔的風險,鼓勵金融機構擴大農村承包土地的經營權抵押貸款規模,信豐縣發揮財政的保障引導功能,出台《信豐縣農村承包土地的經營權抵押貸款風險補償資金使用管理辦法》,對符合規定條件的農村承包土地的經營權抵押貸款出現的風險,在銀行追償後出現的淨損失,由縣財政風險補償資金按照80%的比例給予貸損補償,金融機構僅承擔20%的貸款風險淨損失。這大大消除了各承貸銀行風險顧慮,提升了銀行的積極性,獲得銀行積極響應。截至目前,信豐縣共發放貸款164筆、3461萬元。
劉 濱 陳 龍 本報記者 唐 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