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贛鄱新征程 贛商新機遇
江西在中國千年變局中的經濟地位日趨凸顯,正處于綠色崛起的關鍵時期,江西只有突破對傳統產業發展模式的路徑依賴和思維束縛,以創新引領精神走出一條跳躍式的綠色產業轉型升級之路,才能在未來競爭中佔得先機。這更預示着,格局大變動所带來的激活新動能、發展新經濟將產生巨量商機。
贛地與贛商是同氣連枝的命運共同體,全球贛商是贛地發展的主力軍和生力軍。江西彎道超車的跨越式發展如何與贛商當代化的崭新超越,實現同頻共振、相得益彰?首屆世界贛商大會的舉辦正是為這兩者的同步發展提供了一把解題的金鑰匙:打好“親情牌”,搭好“招商台”,增強“創新力”,唱好“發展戲”!
江西是贛商永遠的家,贛商的根永遠在江西。有根就有生命,有根就有親情,有根就有力量,有根就有騰飛!萬商返贛,萬眾矚目,以“情”為根,以“興業”為枝,以“情系江西、共謀發展”為本,只為那股“強贛”力量的交融凝聚,只為堅守心中的家國一體情懷,只為那份“根莖枝葉”情懷的心靈朝聖——回歸!
香港商報記者 劉正輝、郭美勤、黃穎報道
“千萬贛商”在崭新升級中回歸
11月12日7時30分,江西南昌被一陣風馳電掣般的“馬”蹄聲叫醒,數萬跑友在加油鼓勁中激情飛揚,順勢奮然沖出起跑線,馭風前行加速奔向新征程。“贛馬”奔騰,萬眾歡騰,江西沸騰!這其實正是折射當下江西發展全貌的一個常態化縮影!挑戰自我、實現自我的“馬拉松效應”,正在全省上下持續升溫。
新興科技企業
在全球一體化背景下的江西,目前既處于爬坡過坎、轉型升級、彎道超車的關鍵期,處在決勝全面小康、建設富裕美麗幸福江西的關鍵期;也正迎來前所未有的戰略機遇期,迎來貫徹新理念、激活新動能的綠色崛起新時代。主要經濟指標增速位列全國第一方陣,經濟總量由2012年的全國第19位提升到去年第17位,“一带一路”、長江經濟带、長江中游城市群、中部崛起、鄱陽湖生態經濟區、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國家級贛江新區等多重國家戰略利好在這方熱土深度交匯疊加交織,“龍頭崛起”在昌九一體和贛江新區的連片支撐下接近成型。今天的江西正憑着創新引領、決然改革的精神,書寫着綠色大升級的發展傳奇。
伴隨激活新動能、發展新經濟將產生巨量商機,伴隨投資環境改善和產業承載能力增強,江西各地還涌動着另一種氣勢磅礴的沸騰力量,那就是全球贛商回歸的巨大浪潮。
江西正面臨國內外贛商回鄉創業的最佳機遇期。近幾年,贛商踴躍返鄉創業,投資額佔全省引進省外資金總量近三分之一。2015年,全省新簽贛商返鄉創業5000萬元以上項目527個,簽約額2109億元,其中項目開工356個,項目投產125個。2016年是進入贛商回鄉投資高峰年,全省新增贛商回鄉投資項目472個,實際投資843億元,佔全省引進省外資金總量的14.3%。2017年1-6月份,全省新增納入統計,贛商返鄉投資創業項目259個,在建項目實際進資123.2億元。9月,長三角百名贛商回鄉投資懇談會進一步提升了回鄉投資的熱情,會上集中簽約項目20個,簽約金額248億元,為首屆世界贛商大會召開預熱和造勢。全球贛商回歸已成為推動江西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力量,呈現出人數越來越多、領域越來越廣、起點越來越高、產業越來越新的升級態勢。
——返鄉創業成為新潮流。據來自江西省就業局的數據顯示,截至目前,江西全省累計返鄉創業人員達32.4萬人,带動就業近150萬人,平均每1人返鄉創業就能吸納就業4.6人,釋放出創業带動就業的倍增效應,為家鄉注入資本、技術、人才、項目和先進理念,實現了由“外出一人致富一家”向“創業一人致富一方”轉變,形成了人回鄉、錢回流、業回創的“雁歸效應”,推動當地經濟提高產業集中度、延伸上下游鏈條、促進產業轉型升級。
——組團興業成為新趨勢。贛商回鄉投資已經由過去單個投資開始向以商會抱團投資為主、以產業園投資為主。毅德控股集團投資100億元,在贛州建設毅德城,並率先將集團總部遷回贛州;用友軟件投資60億元,在南昌建設用友產業園;中智互通集團投資48億元,在上饒建設鎂合金產業基地;方大集團投資30多億元,在南昌建設新材料生產基地;正在建設的饒商回歸產業園、宜商回鄉創業園、南昌電子商務產業園、修水黃龍宗文化產業園,為形成各具特色的贛商產業集聚發展不斷探索着新模式。
——巨額投資成為新標杆。作為贛商回歸的典范,坐上了全球智能終端制造商龍頭地位的廣東贛商合力泰,總投資200億元的6.5代線項目成為江西電子信息產業中投資最大的單體項目。深圳贛商企業科陸電子投資的鋰離子電池項目、廣州贛商企業木林森股份投資的木林森LED照明項目、深圳贛商兆馳光電在南昌LED生產項目,投資額都在50億元以上。
實現興贛富民,4600萬江西“本土老表”是主力軍,廣大在外打拼的“江西出口老表”是生力軍。據不完全統計,目前全球贛商已超過300萬人,江西籍海外僑胞約有42萬人,分布在全球的72個國家和地區。實力較強的省外贛商企業數量已超20萬家,較大規模的有6000多家,在境內外上市的贛商企業100多家。外省地市以上江西商會已由2011年9月的71家,發展到2017年10月的200余家。隨着贛商回歸群體所迸發的噴薄之勢,這股生機勃勃的強大生命力量正與江西發展同頻共振、相得益彰。
我們不能忘記。早在2014年12月,江西省政府就未雨綢繆,正式出台了《關于支持贛商回鄉創業發展的意見》,成為支持和激勵贛商發展、提升贛商回鄉創業工程的指導文件;2015年7月22日,省委書記鹿心社履新不足一個月,即在省委十三屆十一次全會要求“大力實施贛商回歸工程”。
我們不能忘記。省長劉奇在9月舉行的長三角百名贛商企業家回鄉投資懇談會深情呼喚,江西是每位贛商寄托鄉愁的地方,是一個需要特別感恩的地方,是一個充滿生機活力的地方,是一個進一步成就事業的地方,希望大家共同呵護這個“夢里老家”,做家鄉發展的參與者、貢獻者、分享者。
目前,江西正着力破解制約贛商投資熱情的體制機制障礙,讓贛商看到江西大開放、大發展的寶貴機遇,共同分享江西跨越發展的紅利。嚴格落實“非禁即入”原則,對法律法規未明確禁止的產業和領域,鼓勵和支持社會資本進入,拓寬贛商回歸的渠道,特別是大力破除社會資本進入電力、電信、交通、油氣、市政公用、養老、教育等領域的不合理限制,讓在外贛商資金能投、願投、敢投。
參天大樹,必有其根;懷山之水,必有其源。在外打拼的新老贛商,無論走到哪里,無論身家幾何,浮云難遮望眼。在他們內心深處,最大的榮耀是家鄉的認可,最渴望的是助力家鄉發展。
總投資約70億元的江西城市綜合體旗艦項目“同心谷——全球贛商之家”,正是贛商抱團發展的標杆。
由江西省總商會牽頭發起,溫顯來、張果喜、林印孫、黃代放、王再興等40余位海內外知名贛商聯合投資70億元,打造新時代的“江西會館”——“同心谷·全球贛商之家”,50多家實力贛商企業總部將入駐這里抱團發展。
“每個人都要有感恩之心,要感謝自己的家人,要熱愛自己的家鄉,熱愛自己的祖國——人生應該具有這樣一種情懷,這是大勢所趨。”江西贛商聯合總會會長、科瑞集團董事局主席鄭躍文這樣認為。鄭躍文的話,代表着全球贛商的心聲——他們以信心為江西發展代言,以投資為江西經濟助力,將自身企業壯大與江西跨越升級緊密結合起來,把個人富裕與創造全省人民美好生活和幸福未來結合起來,以熱切的心、真摯的情,與家鄉的親人一起,同創興贛富民的偉業。
省領導為回鄉創業優秀贛商代表頒獎
“江右商帮”在唯變所適中回歸
其實,當代新贛商群體的崛起和回歸,本來就是江右商帮千年傳承的創業基因和優良品質。要知道,贛商在歷史上被稱為“江右商帮”,是中國古代最早成形的商帮,縱橫中華工業、金融、鹽業、農業商品等市場900多年。江右商帮在唐宋時期萌芽,在元朝及明朝前期日趨壯大,明清兩朝時達到鼎盛,在規模上成為中國第一商帮,在能量和財力上與晉商、徽商並列為三大商帮。
浩蕩西江流未歇,廣淼鄱湖風水興。千古贛商流布滄桑歷史,以人數之眾、操業之廣、滲透力之強為世人矚目。下江浙、上京畿、走西南、填湖廣、過閩粵、涉海外,足跡遍及大江南北、幽燕關陝、八閩兩廣、荊楚川蜀,甚至深入西藏以及東南亞的緬甸、孟加拉,如隨陽之雁而負販遍天下。在湖廣,流傳着“無江西人不成市場”的說法;在云貴川,“非江右商賈僑居之,則不成其地”。
500年前,江西是全國最富庶的地區之一,也是整個中國的經濟、文化中心之一。不僅物產豐富,有瓷器、茶葉、紙張、夏布、大米、藥材、木竹、煙草、藍靛、煤炭、鎢砂等,全國各地開中藥鋪的商人,十有八九來自江西樟樹,故有“藥不到樟樹不齊”,“藥不過樟樹不靈”之說法。當時,江西每年外輸糧食達500萬石、茶葉500萬斤、夏布230萬匹、售紙50萬令,均居全國之首。連素稱富饒的江蘇一带,都有“三日不見贛糧船,市上就要鬧糧荒”之說。瓷都、藥都、銅都、錫都等地名,記載的是江右商帮創造的工商業文明。
瓷都景德鎮精美瑰麗的陶瓷,無論在哪里都是引人矚目的焦點
更值得一提的是,全國五大手工業區江西據有其二,制瓷業的景德鎮和造紙業的鉛山,成為贛商行走天下的兩大貨源地。當年,江右商帮將景德鎮產的瓷器南下運到廣州、泉州,再從那里出海運往世界各地,助力閩商開辟了當年的海上絲綢之路;而將鉛山縣的紅茶通過運河北上運往蒙古,然後輾轉送往俄羅斯和歐洲各國。可以說江西是古代全國唯一一個涵蓋“一带一路”的省份。
如今遍布全球、雄視四方的1400多座萬壽宮,不僅是江右商帮心系鄉梓的精神寄托,是抱團發展的認同紐带和共同平台,是贛商財富與實力的象征,更使得江右商人的輝煌有了凝固的實體記錄,成為了江西最具影響力的文化旗帜。
撫今追昔,讓人無限感慨!從往昔氣勢磅礴的江右商帮,到如今行商全球的萬賈云集;從當年人數眾、操業廣、小富安的草根商人,到當下逐浪新科技、駕馭新產業、弄潮新經濟的世界新贛商。任憑時代的浪潮日升日落,贛商傳統總是一脈相承,贛商革新都是唯變所適。
面對這個經濟全球化的激蕩時代,“用無常道,唯變所適”,每個“世”代都有其特殊的“用”。這個“世”就是不斷變化的時代,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這個“用”就是恒守不變的大我靈魂,順應時代而萬物所用,其標准就是“唯變所適”。唯有如此,在全球共同進步的今天,在江西經濟發力趕超的當下,當代全球新贛商群體才能把握時代機遇,有望重振江右商帮的歷史榮光。回望歷史之長河,江右商帮之興衰正是“唯變所適”法則的正反之用!
江右商帮之興,興在搶抓了政治時局之變。唐宋時期三次吸收中原移民南遷,奠定人口和技術的基礎優勢;推動贛民“填湖廣”,湖廣和云貴川是移民聚集的重點地域,拓展了穩固的基礎市場;同時,把握了明朝開創作為後勤基地的巨大商機,把握了海禁政策引發內貿雄起的供給時運,把握了中國經濟中心南移的歷史機遇。
江右商帮之興,興在搶抓了技藝革新之變。江西的地域資源、自然資源成為贛商發展壯大的關鍵土壤。在物產豐富的基礎上,創新工藝發展手工業,景德鎮青花瓷、樟樹藥材、進賢毛筆和煙花、鉛山造紙和紅茶、宜黃夏布等特產均馳名海內外,為江右商帮带來巨額利潤。
江右商帮之興,興在搶抓了水路交通之變。以千里贛江銜接南北的水道運輸十分活躍,使江西物資銷往長江下游兩岸,交通便利為江西商人外出經商和運輸貨物創造了極為有利的地域優勢。
江右商帮之興,興在搶抓了文化日新之變。贛鄱文化曾經在宋元明時期佔據中心位置三百年,江西厚重的歷史文化提供了充足的精神養分,江右商帮所立身系魂的賈德,正是宋明理學朱陸二門的教義精髓,使其走南闖北、不避艱險、勤奮擔當、團結互助。
由于抓住各個時代的多次歷史機遇,江右商帮取得了數百年的興旺發達。正是“唯變所適”之用,江右商帮的崛起带動了區域經濟的崛起,他們在特定的歷史時代里縱橫捭闔,承續和推進着中國商業文明壯美的經絡。反之,後來的衰落也緣于沒有抓住機遇“唯變所適”,留給我們更多是漸行漸遠的蒼涼背影。
世易時移。農業文明的時代漸行漸遠,工業化的浪潮洶涌澎湃,經濟全球化的迅猛擴張,網絡時代的無限溝通,使國際市場日益統一、地球村逐步成為現實。當代的新贛商,不僅是江西的贛商,也是中國的贛商,更是世界的贛商。從“江右商帮”到“全球新贛商”,需要從時代深處探求“新”的崭新內涵,這不僅是時代演進的必然,更是千年傳承和不斷創新的必然。
如何在全球化市場和完善的法制環境下,以比先輩們更先進的理念、更開闊的眼界、更卓越的膽識、更無畏的氣概,來進行“觀念創新”?如何適應新時代的客觀需求,結合國、省產業政策和自身獨特優勢,通過科技進步带動生產力的發展,來進行“科技創新”?如何面對經濟一體化的大機遇,打破傳統經營方式,創新適應市場經濟和互聯網時代的崭新商業模式,來進行“模式創新”?如何在新世紀商業格局與商人氣質發生劇變的背景下,集成贛鄱優秀傳統文化和紅色文化,結合現階段省情日新其內涵,來進行“文化創新”?
可喜的是,近年來新產業、新技術、新模式、新業態中涌現了一批新贛商代表,共享經濟的代言人、全球最大的出行平台滴滴打車的創始人程維,全球成長最快的獨角獸公司之一、柔宇科技創始人劉自鴻,用友軟件創始人王文京,“步步高”創始人段永平,土巴兔創始人王國彬等,紛紛走到時代舞台的聚光燈下。在這些新銳身後,劉經綸、張華榮、李國平、程長仁、熊健民、顧偉、鄧文云、文開福、徐桂芬、楊文龍……這些人們耳熟能詳的江西子弟,扮演着國內外工商界各行業領域的“龍頭翹楚”。
當代全球新贛商的崛起是江西發展的必然產物,並將在現實中成為中國經濟發展的重要推動力量。我們相信,全球新贛商能夠在乘風破浪的新時代,擁有放眼世界的大胸懷和大格局,立足于政治環境的改變、交通格局的提升、思想觀念的更新與商業模式的創新,带動區域經濟的崛起,從而無縫對接世界,以打造世界級企業的雄心壯志,開創全球化的新贛商時代!
“自性精魄”在千年視野中回歸
當代新贛商要在中國的版圖上重新崛起,首要既不是物質層面也不是制度層面,而是體現在新贛商的心智成熟程度,體現在沉澱千年的文化底蘊、覺知本體的精神力量和對于財富態度的價值取向。只有完成對贛商整體人格結構的當代化改造和創新性重塑,喚醒古老的江右商帮在當下中國的復興,才能站在穩固的基石上。
就像人類對自己的基因圖譜有着濃厚的興趣一樣,希望通過了解自己的生命密碼,了解自己的天性和不足,從而不斷完善自己的人格。這是一個解剖自我、脫胎換骨、鳳凰涅槃的痛苦修煉過程,這是一個解脫束縛、破除枷鎖、打碎桎梏的思想解放過程,更是一個超越常規、打破定律、改寫模式的思維創新過程。要完成這一文化追溯的歷史使命,需要徹底沖破傳統觀念的牢籠,盤清自己可資吸取的精神資源,比較商帮之間不同的地緣特質,融合歷史與現實深處的精髓。
從地緣態勢上看,江西被福建、廣東、浙江、安徽、湖南、湖北夾在中間,四周強鄰環繞。與湘商比較,少了敢為人先、胸懷天下、經世致用的大格局;與浙商比較,少了臥薪嘗膽、通曉經營、富可敵國的大財富;與粵商比較,少了開放包容、通江達海、引領風氣的大先機;與漢商比較,少了精明敢干、圖強爭雄、縱橫捭闔的大進取;與徽商比較,少了善觀時變、順勢而為、妙算天下的大能量;與閩商比較,少了愛拼會贏、以水為田、經略海洋的大地理。見人之所長,可以勵氣;知己之真性,可以壯心!
一方水土養一方人,幾千年傳統所形成的人文精神已經深深植根于這片土地,必須從她的源頭去汲取精神營養:弄清自己是從哪里來,要到哪里去。這是一個商帮生命意識覺醒的標志!“認識你自己”,一念萌生,天地動容!其實每個商帮都有她的自性特色、優秀品質和文化精髓。無論是哪家商帮,共同點都是一樣,不同點是地域性的差異,地理差異構成了文化差距。
●尋根溯源——打破盆地意識;
江西的地理環境就是一塊山環水繞的大盆地:長江北枕、一水中穿、三面環山、五岭南傍、武夷羅霄、東西屏障。除了北部鄱陽湖平原聯通長江中下游平原外,諸山脈間只有一些天然險要的隘口和通道連通外省。這個相對獨立的地理單元,自然很難有向外交流的機會。由于江西的地勢南高北低,省內有贛江、撫河等2400多條大小河流大多數“一江春水向東流”,匯于鄱陽湖歸入長江,四通八達的贛鄱水系為農業灌溉交通漁業和經商行賈提供了便利。人首先是自然環境的產物,有強烈地緣特征的地方都有自己獨特的精神氣候,這種精神氣候一定會影響當地人性格的形成。
一方面,大山大水的環境讓贛人窮則思變,造就了吃苦耐勞、勤奮堅毅、堅忍不拔、不屈不撓的品格,成就了強大信念驅動下的一往無前、義無反顧的精神,養成了贛人朴實剛烈、執拗執着、不怕困難、不等不靠的性格。這種與生俱來的的精神底色和強大力量,是贛鄱文化中最寶貴的財富。後人把她們比喻成具有蒲公英種子的“紮根精神”、具有蜜蜂的“勤奮擔當精神”和具有螞蟻的“不服輸精神”。另一方面,“由于被四圍高山遮住了視線,視野自然狹窄,胸懷也無法寬廣。”無論是朝向內陸的政治文化中心,還是朝向外部世界的沿海地區,江西都處于邊緣地带。將高聳青山看做世界的邊緣,置身主流之外,困于小農意識,封閉保守、自然木訥、孤立內斗、安逸自滿、因循守舊、小富即安,陶醉在“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盆地生活之中。這些地緣性格影響了後來江右商帮的人格結構和精神氣質。
●承繼傳統——尋找精髓沃土;
從文化傳播的地緣角度上看,贛鄱文化就“盛”在這個以山為邊界的盆地之中。江西半封閉的地域特征仍很明顯,這使得江西文化傳統和氛圍得以保持自己的特色。又由于江西處于從北向南的中間通道上,北方文化長期以來呈現出向南傾斜的態勢,使得江西雖處江南,卻對中原文化有一種天然的向心力。特別是由梅岭而直下贛江水道這一交通大動脈貫通後,導致南北文化在大庾岭這個交通關隘上發生激烈碰撞,觸發了贛江流域的文氣迸發。同時,江西還處在周邊經濟文化重鎮的中原文化、荊楚文化、湖湘文化、吳越文化、客家文化與岭南文化的輻射范圍之內,贛鄱文化的一些棱角自然會在文化激蕩中磨平,並與周邊強勢文化互濟融合。
這種多元並存、海納百川、兼收並蓄、博采眾長的文化特質,恰恰是與其他省份的不同之處。這份積澱直接托起了贛鄱文化的發軔發育、凝聚傳遞和創造開新,以至于在深蘊厚蓄之中起爆核能,從首開風氣到蔚成大觀,由中興再起到傲然殿後,可謂“名家巨匠賢才薈萃,鼎鐘野瑟相激百世”。江西三百年內處于全國領先地位,他省少見其比。這無疑為江右商帮提供了培養商業倫理和商會精神的精神沃土。
豐城白馬寨古村因商而富,在清代的江西商帮中,“白馬商帮”算是一支勁旅
江右商帮的精神是江西古代文化長期造化的結晶,他們為人含蓄平和、矜持有道、謙遜低調、崇尚和諧,“總是能化身為中華傳統美德的移動展覽館”;他們處事崇文善賈、勤奮堅毅、吃苦耐勞、潔身自好,東鄉商人“牽車者遍都大邑,遠逾黔滇不憚”,豐城商人“無論秦蜀齊楚閩粵,視苦比鄰”;他們行商以義取利、厚德誠信、篤行實干、和衷共濟,形成了“以誠待客,以義制利”、“和氣生財,公平守信”,“貨真價實,童叟無欺”等一系列道德要求;他們展現“從小買賣到大開張”的創業精神、“一個包袱一把傘,走遍天下做老板”的闖蕩精神、“以眾帮眾”的抱團互助精神、“使予而商,身劬母康”的擔當精神,生機不息又生命不息。
●順應時代——賦予崭新內涵;
對生命的探討是逆向回溯,而生命的本質特點則是順向延續。生于斯長于斯,回眸與前瞻並舉,只有從源頭中尋找到優秀文化基因,我們才能發展出與時代相適應的性格與面貌。只有認識自己,並看清我們的歷史淵源和生存環境,才可能找到新贛商的現實崛起之路。傳統不是新贛商邁向當代化的包袱和阻力,而是當代化取之不盡的源泉,只有順應時代去發展傳統,傳統才會有更強大的生命力,也只有在繼承傳統的基礎上走向當代化,這個當代化才是有根的,才能以此為基礎創造出新的東西。
在追尋先輩輝煌的同時,我們從古老的商帮文化中汲取滋養現代商業文明的營養,探尋在時間之河中差點湮沒的商業文明脈絡,又理性剖析其病灶,在透析傳統文化的合理內核的同時,又注入了新的時代內涵,推動江右商帮的傳統內涵煥發現代的生機,獲得精神心力、文化自信的回歸。只有注入求心思變的新贛商理念,才能突破封閉保守的觀念束縛;只有建立開放性的天下贛商理念,才能和現在這個日益扁平的“地球村”相適應;只有弘揚富有包容性的中國贛商理念,才能廣大贛文化海納百川、兼容並蓄的傳統。
鑒往是為察今,察今方能通變。借用江西一位學者型官員的理性判斷:新贛商人格結構和重塑完成之日,也就是新贛商重新創造歷史的輝煌之時。精神自有精神的報答,我們失去的一定是束縛與禁錮,收獲的一定是成功和輝煌!
“贛鄱聯結”在雙向開放中回歸
贛鄱大地上的立體交通樞紐
縱觀千年江西大勢,于南北通衢區位中有傲世嬌嬈,于陸權歷史輝煌中有盛世繁華,于贛鄱文化鼎盛中有治世情懷。特定時期特定區域經濟文化的發展,既決定于自身的自然、人文條件和個性,也決定于國內政治、經濟和交通格局的變化。其本質在基于地緣區位的開放之變!從江右商帮到當代新贛商的時運演進,就在在新的技術背景和人地關系中跌宕起伏。古往今來,贛商之興衰同步于贛鄱大地之興衰!
●內陸南北水路航線的“超級聯結”是古代江西興盛的關鍵。
隋唐成功開鑿大運河連接南北水系,贛江成為內水連接海上絲綢之路的交通要道,經過江西的四條主要的漕運通道,正好是中國東南的重要樞紐。加上明朝長時期的禁海政策,“運河——長江——贛江——珠江”成了中國封建社會後期最重要的黃金水道。在陸權時代,最繁華的樞紐往往是大陸深處的結合部,江右商帮抓住了這個歷史機遇,助力古代江西從邊緣走到中心。而近代南北交通的重心西移,京漢、粵漢、津浦等鐵路修通,改走兩湖、冀豫及魯蘇皖,水運河運變成陸運海運,江西的通衢交通樞紐優勢便喪失殆盡。在近數十年世界海權大興之時,江西多有歷史的沉湎,而少有驚世的創造!
●當代江西正迎來放眼世界的內陸雙向開放“世紀聯結”。
隨着當代中國經濟重心南移和中國全球戰略的新一輪布局,標志着中國內陸開放和重塑內陸優勢的時代大幕正式開啟。江西處于華東、華南、華中三大區域的聯結點,從大尺度上看,江西是三大經濟發達地區長三角、珠三角和閩東南的共同腹地,深度融入“長珠閩”經濟板塊成為重中之重。放眼全球來看,“長江經濟带”成為連接“絲綢之路經濟带”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重要紐带,也是以沿海開放地區為縱軸,以長江流域為橫軸的“T”形開發開放戰略的核心,江西處于“一带一路”和“長江經濟带”的心脏地區,具有連南接北、承東啟西的天然優勢,必將伴隨整個長江中下游崛起,成為中國經濟的龍頭省份。所以,江西全力打造有別于沿海、不同于沿邊的內陸雙向開放新高地,全球新贛商正是實施和強化這個“世紀聯結”的最大抓手之一。
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就現在的世界格局來說,中國今天已經成為“陸權國家”和“海權國家”的結合體,並進入因陸、海兼備優勢而擴張影響力的窗口期。在搭建“一带一路”合作平台推動陸海權並進的新時代中,江西在中國千年變局中的經濟地位正日趨凸顯。歷經2000多年,全球新贛商會助力未來江西,由昔日的“塌陷”窪地轉化為今天的開放高地,再次走向中心嗎?
如今,江西全省高速公路通車里程有6000公里,居全國第7位。滬昆高鐵、合福高鐵在這里交匯,昌吉贛深高鐵正在加快建設,並形成了融合長三角、珠三角、閩東南三角區的“空中1小時、高鐵3小時、高速公路6小時”經濟圈;開通對接“一带一路”的贛歐國際鐵路貨運班列、12條鐵海聯運線路、4條“五定班列”;擁有17個國家級開發區,特別是國家級贛江新區享有眾多先行先試的政策優勢,成為江西發展的新高地。江西“朋友圈”不斷擴大,先後與220多個國家和地區建立了經貿聯系,66家世界500強企業在江西落戶。
今日之新贛商,應以更富浪漫主義和創新精神,敢于在前人止步處邁出更新更遠的步伐,在現實的局限中,盡自己最大的努力去追求自己所需的目標,助力打造雙向開放新高地,為江西經濟轉型升級注入新動能。今日之新贛商,要有放眼世界的大胸懷、敢為天下先的精神推動中國企業與全球的深度融合,成為中國經濟與全球經貿、文化交流的使者,展現出中國胸襟和中國價值。
在這種背景下,“一带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成為贛企海外投資的新熱點。一支支贛商企業揚帆出海的“聯合艦隊”陸續組建。去年底,由江西27家“走出去”企業及金融機構聯合發起、近200家贛企參加的江西省“走出去”企業戰略合作聯盟正式成立,基礎設施、能源資源開發、農業、工業等海外投資聯盟也隨之紛紛成立,搭建起了一個贛商精誠合作、抱團發展、互惠共贏的平台。
《山海經·海內經》云:“南方有贛巨人,虎首鳥足”,表現的是贛地先民奉虎、鳥為精神圖騰。這正是虎首養王氣,以本體覺醒而生無爭于心;鳥足走全球,以開放發展大爭于世!一位江西學者為此激情寫道:當贛地所有的資源都調動出來並相互激蕩之時,贛巨人的動脈靜脈便有了一種鼓脹的感覺,恰似秋天山林里那飽滿欲滴的紅彤彤漿果,江西便有了與世界對話的能力。
從這個意義上講,首屆世界贛商大會的舉行不應只是當代新贛商發展的一個新高峰,更是江西省委省政府為全球新贛商搭建“聚力練事”國際化平台的新起點。
“綠色使命”在全球棋盤中回歸
一場規模大、層次高、國際化的全省性經貿盛會,將以豐富的形式呈現在全省人民面前。首屆世界贛商大會莊嚴地吹響了重振江右商帮千年歷史榮光的嘹亮號角!
綠色新動能企業
這一聲嘹亮的號角是歷史的呼喚!呼喚偉大商帮精神的回歸,當代江西急需要一批縱橫捭闔、運籌帷幄的創業家,與一批勇于探索敢于改革的創新者,抱團聯手引發一場突進狂飆,以傳奇來連接歷史的長河和現實的滄浪。
這一聲嘹亮的號角是時代的強音!奏響全球新贛商的崭新內涵,新贛商更應超越地域的界限,體現為一種精神層面的集中表達,具有全球江西商人和在贛全體商人的復合內涵,展現贛商開放包容、有容乃大的氣魄和胸懷。
這一聲嘹亮的號角是首聲的啼哭!預示“江西文化認同”的新生,人不分南北、地不分東西,只要認同新贛商精神,認同江西文化,就對江西在中國乃至世界上的精神定位和務實發展,有着社會責任的擔當和抱團互助的使命。
這一聲嘹亮的號角是雄壯的旋律!高揚錦繡回歸的前進大旗,“創新引領,綠色崛起,擔當實干,興贛富民”渴望新贛商的回歸,“龍頭昂起、兩翼齊飛、蘇區振興、綠色崛起”渴望新贛商的回歸,富裕美麗幸福江西的建設大潮渴望新贛商的回歸。
如今,紅色、綠色、古色、金色的江西,開放、創新、奮發、和諧的江西,正以昂揚之姿、激揚之勢奮勇向前!回望歷史之滄桑,瞻望當下之時空,展望未來之寰宇,百年江西發展,既是革命宏篇的龍興寶地,也是工業新篇的勃興所在,更是開創未來綠色新文明的經世樣板。
物換星移,生態文明的曙光從地平線上冉冉升起。2016年2月,習近平總書記視察江西時強調,綠色生態是江西最大財富、最大優勢、最大品牌。他特別提出江西要走出一條經濟發展和生態文明水平提高相輔相成、相得益彰的路子,打造美麗中國“江西樣板”,在生態文明建設上作出榜樣。
歷史機遇已經到來,綠色是方向和引領!——“新經濟”驅動綠色發展動力升級,“新成果”推動綠色改革境界升級,“新版圖”带動綠色協調戰略升級,“新試驗”促動綠色產業崛起升級,“新高地”拉動綠色開放格局升級,“新提速”引動綠色扶貧攻堅升級。綠色發展已成為贛鄱大地最雄壯的主旋律!目前,“美麗中國”江西樣板正進行新一輪生態文明建設的示范升級,從先行示范區到生態文明試驗區,意味着江西從先行探索者完成了向綠色經濟發展排頭兵、美麗中國領跑者的華麗蛻變。
從這個意義上講,全球新贛商回鄉創業就是要依托整個格局的變化,在世界綠色革命風起云涌的背景下,順應江西“大綠色升級”的發展方向,主動適應新常態,圍繞“綠色新動能”和“發展新經濟”兩大財源富礦大力掘金,從贛地發展升級中捕捉商機,以“生態+現代農業”、“生態+現代工業”、“生態+現代服務業”的方式培育壯大生態經濟,助力江西實現彎道超車。
讓人欣喜的是,在代表着未來的新制造、智慧經濟、綠色經濟、共享經濟、新服務經濟等領域,越來越多的新贛商崭露頭角、叱吒風云,助推更多的資金、技術、人才等要素集聚江西,促進新舊動能接續轉換和產業升級。在智力成果躍升為重要生產要素的新時代,無論是基于科技創新成果上的工商業藍海,還是基于工商業大廈上的科技創新,新贛商都表現出非同一般的潛質。學商共濟、產研互長,綠色創新成為新時代贛商的鮮明特色。新贛商正在積極成為新理念的踐行者,新動能的培育者,新標准的制訂者,新模式的創造者,新思想的弘揚者,新產品的開發者,新科技的發明者,新經濟的代表者。
從更高的視野登高望遠,綠色生態不單是環保問題、綠色產業問題、道德問題或者文化傳承問題,更是人類社會的可持續發展問題。 “綠色江西”不光是綠水青山和金山銀山,它更多應是一種健康和諧的戰略規划和制度安排,是一種集中應用于東方的綠色的並必然要對資源日益緊缺的未來世界有示范意義的新文明形式,是要走一條綠色、和諧、健康、自主的社會主義新文明道路。
這種具有生態文明根本特征的新型社會形態,將在世界范圍內带領全人類走出西方世界危機循環和國家歷史性興衰輪回的陷阱提供現實路徑借鑒,從而助力中國開創新的文明。“綠色江西”這種探索的先鋒意義更在于,她將成為綠色新文明樣板全球化探索起點的組成部分,走出一條生態與經濟協調融合的綠色發展新路,創造人類歷史上最優越的生存范式。
明清史專家方志遠曾用“搖籃說”來形容江西的貢獻,如果把這項重大的“綠色使命”作為江西立于世界的脊梁和支柱,那麼,當下的江西正在為未來綠色文明的建設貢獻了一個新的“搖籃說”。從這個全球引領的高度上看,新贛商的歷史使命還任重而道遠。
後記——回歸是踐行初心 回歸是奮勇前行
深情的回歸是在踐行中回望。只有經過現實磨練,才能在夢想中不忘初心、在實踐中牢記使命。面對挑戰,才能秉承“厚積薄發,敢為人先”的傳統,追求“內秀外拙,坐看云起”的境界,最終立足江西放眼全球而守正出奇。
深情的回歸是在溯源中開新。只有經過千年溯源,才能在變革中揚棄重塑、在比較中催生自信,才能“見人所長”反觀“知己之性”;只有通過大我定位的立命,才能覺知贛地的“崭新精神”,引發江西整體意義上的思想解放。
深情的回歸是在壯志中聚力。只有經過啟程壯志,才能在時勢中奮力升級、在聚力中潛心練事。通過開新壯志的築夢,眾多贛商的競相“鳳還巢”,將為江西引資引智、引技引才,從而廣開財源,助力新一輪的“贛鄱崛起”。
深情的回歸是在時代中前進。只有經過時代檢驗,才能在變局中傳承奮發、在創新中實干復興。江西將通過審時度勢,在當下時代中磨礪“百年動力”;將通過凝心鑄魂,在浴火重生中造就“鳳凰涅槃”,成就一個國際化、現代化、全球化的新江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