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商报官网 > 广东 > 地市简讯

千人校长大会深圳站开幕,深沪杭港澳五地名校长对话“创新人才培养”

2017-11-26
来源:香港商报网

  【香港商报网讯】记者吴伟报道:11月25日,由教育部学校规划建设发展中心主办,中国教育智库网、校长派承办的第二届学校(基础教育)创新发展研讨会深圳站,在深圳桃源居中澳实验学校召开。近2000校长参加了此次会议,会议主题聚焦未来教育发展方向、未来学校构建模式以及未来校长培养标准,以宏观层面引领学校发展。本次深圳站议程,则通过聚焦创新人才培养,给与会校长们更多微观层面引领,使校长们在面对未来时更加从容、淡定。

  会议上,教育部学校规划建设发展中心数据与研究处副处长张智在致辞中谈到,当教育进入了提升质量的阶段,当社会进入了信息和人工智能时代,教育面临着深刻变革。我们应该积极思考教育的未来,努力探索未来教育、未来课程与管理方向。

  中国教育智库网总负责人郑德林表示,希望依靠智库的力量共同创造教育未来的价值。

  深圳市委教育工委副书记范坤在致辞中谈到,想要发展教育强国,创新是发展的第一动能,因此深圳也将教育创新作为大力研究和实践的工程,积极开展着创新、创客教育。

  从核心素养到关键能力,当创新成为21世纪的关键词,创新人才培养也成为所有教育人都关心的话题。本次深圳站,来自沪、杭、港、澳的名校长也分享了自己的真知灼见。

  浙江杭州四中校长张伟韬指出,基础教育的核心未必是创新的结果,更多的是创新的形成过程。同时提到,学校要解决好核心素养和创新能力的问题,就要建构选择的平台、构建有机发展的平台,这是未来学校应该做的事情。

  上海师范大学嘉善实验学校校长肖远骑认为,创新是中国现实发展的必然要求,当中国人用30年消化了全人类300年的成果时,模仿、消化、吸收的道路已经无法继续。因此,智能化教育的时代,应该努力构建优质、有特色、个性化、无边界、可选择、适合学生成长的现代教育,以此来适应未来社会发展。

  香港培正中学校长谭日旭谈到了:未来十年势必会发展以学生为本的正向教育,以老师为中心的学习模式将被淘汰,每一个教育工作者都应该思考教育未来的发展方向,教育是要让每一位同学都能找到适合自己、有效、快乐的学习方式。同时谭校长还介绍了香港培正中学独特的级社制度,以级社的互爱精神转化到读书、求学之中,形成学生彼此终生的紧密链接。

  澳门培正中学副校长陈敬濂则分享了本校基于大数据下,教育做出的诸多改变,他认为,大数据将会改变未来教学。同时,不能忘记:教育应该教之于学,育之于情。

  深圳作为我国创新人才培养成绩突出的地区之一,几位深圳专家及校长的发言极具实践性和借鉴意义。

  深圳市教育科学研究院院长叶文梓谈到,教育行业进行的创新,不是把教育做成创新的样子,而是要把人培养成为具有创新能力的人。创新的教育并不是面向少数人的教育,它是通过教育激发出每个人都具有的潜能。因此,创新是未来教育的重要品质。同时,开展创新教育要思考两个层面的问题:现有的教育模式下有哪些东西制约着创新?我们又能够改变哪些方面?改掉创新的制约因素,也是创新教育的积极推进。

  深圳南山外国语教育集团总校长崔学鸿以学校的校徽文化为切入口,介绍了如何通过对校徽内在含义的创新与升华推进校园文化建设,让学生实现“像树一样生长”。

  深圳市福田中学校长王德久表示,创新人才绝不是在一般模式下产生的,只有默默地 “做土”,真正大师级人物的诞生才会水到渠成。教育人要坚守“做土的功效”,要崇尚“泥土精神”。

  深圳桃源居中澳实验学校常务副校长、民办部校长郭云峰谈到,未来学校并不会消亡,但它所承担的任务将发生巨大的变化:未来学习将走向个性化和终身化;未来学习方式将随着科技变得更加丰富;以知识为特点的教学方式将会发生变革,但人类始终需要丰富而充满人性化的精神家园。郭云峰校长还介绍了学校开展创客教育的经验,这对与会校长有着极大的借鉴意义。

  据悉,11月26日,本次研讨会还将在深圳桃源居中澳实验学校、富源学校分别开设五场分论坛,将未来教育细化至智慧学校与教育信息化、创新教育、传统文化、国际化、新高考等多个维度。

  校长派总负责人谢文辉表示,面对教育改革的发展和挑战,中小学校长都充满了困惑,未来教育的发展与变革需要在智者的引领下向前发展,我们希望和教育者一起探讨这些问题。校长派·校长智库相信:我们在一起,能够成为改变的力量。

[责任编辑:蒋璐 ]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