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商報官網 > 江西 > 本地新聞

海內外各界在九江紀念理學開山周敦頤誕辰一千周年

2017-12-03
來源:香港商報網

開園儀式

  【香港商報網訊】記者劉正輝報道:濂溪公園開園、紀念館免費開放、千人齊聲誦讀《愛蓮說》、大型歷史話劇《濂溪先生》濃情上演、盛大傳統祭祀莊嚴肅穆、學術報告會開言有益、事跡展和書法美術作品展此起彼伏,這是九江市近日舉辦理學開山周敦頤誕辰一千周年紀念大會上的連台好戲。

  九江冀"濂溪文化+" 轉化現實生產力

  來自新加坡、馬來西亞、泰國、印尼、越南、香港、澳門等國家和地區的專家學者、周氏後裔等千余人,齊聚九江市周敦頤紀念館,共同紀念宋明理學開山鼻祖周敦頤誕辰一千周年。在現場舉行的濂溪公園開園啟動儀式上,九江市委書記楊偉東、市長林彬楊蒞臨祝賀。

  今年是周敦頤誕辰一千周年,為打造理學文化研究基地、廉政文化教育基地和市民文化休閑基地,九江市委、市政府決定擴建周敦頤紀念館,將項目命名為"濂溪公園"。該項目規划面積六萬多平米,項目總投資5400萬元,目前主體建築和景觀園林全部完成,一派江南園林氣象。

  九江市長林彬楊告訴記者,將圍繞"濂溪文化"品牌這個內核,認真做好"文化+"這篇大文章,提升文化軟實力,積極推進文化與生態、文化與旅游、文化與教育等融合發展,加快把豐厚文化底蘊和豐富文化資源轉化為現實生產力。據了解,濂溪區投資洽談會也同步開啟。

  周敦頤于1017年出生于湖南道縣,三十多年的官宦生涯大部分在江西,晚年定居廬山北麓,終年57歲,與九江結下不解之緣。他在南昌、贛州和九江的修水、星子為官吏,濂溪精神也融入九江文化,濂溪區、濂溪墓園、濂溪港、濂溪大道、蓮花池等都成為了九江人銘記周敦頤的文化印記。

  香港周氏宗親總會理事長周桂洪告訴記者,海外周氏後裔一直心系聖賢故地,周氏宗親總會在前期捐資數十萬港元的基礎上,這次又捐資200多萬港元擴建紀念館。

  海內外各界關注先聖思想的當代價值

  周敦頤是中國宋明理學的開創者和奠基人,其代表作《太極圖說》和《通書》援道入儒,打通道家的宇宙論與儒家的人生觀,僅以三千余言"為往聖繼絕學",于探求本原的理路和社會道德的實踐上開辟了新空間,重塑儒學新形態,在中國哲學史上具有划時代的意義。

  對于周敦頤思想的當代價值,九江市長林彬楊表示,要弘揚好清風正氣,學習宣傳周敦頤先生清廉為官、誠實做人的精神,加強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社會主義教育,努力提升全社會文明程度。

  學者張和珍告訴記者,盡管歷經千年世事變遷,人們心中必須要有一條流淌不息的濂溪,以出淤泥而不染的高尚品性去做人為官。

  凡是一種思想學說,不可能一成不變地永遠有效,必須順應新的時代環境,應對新的歷史局面,自我更化,重新注入活力,從而激發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生機與活力。在周敦頤哲學思想學術報告會上,湖南科技學院國學院院長張京華表示,宋代理學就是儒學在兩宋階段的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周敦頤以他卓越的理論貢獻,成功地完成了這一歷史使命,從而使得儒家思想自孔孟以來,經歷漢唐一千三百余年,破除迷暗獲得新生。他說,周敦頤奠基的儒家理學在中古時期的中興,樹立了一個思想自我更新、文明復興再造的成功模式,為當代文化創新提供了可資借鑒的范例。

[責任編輯:蔚然 ]
網友評論
返回頂部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