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商报官网 > 湖南 > 湖南新闻

邵商力量谱写宝庆传奇——湖南邵阳市重商、亲商、安商、富商,支持邵商创新创业发展纪实

2018-01-02
来源:香港商报网

 

  【香港商报网讯】记者刘洗涌报道:2017年12月17-19日,湖南邵阳市召开了第三届邵商大会。中国工程院印遇龙院士、郑健龙院士,中国科学院毛军发院士等专家、学者,以及来自全球各地的600多名客商齐聚一堂,共商邵阳发展大计。省商务厅、省旅发委、省经信委、省扶贫办、省工商联、省财政厅等单位领导出席。

  中共邵阳市委书记龚文密在会上表示,现在的邵阳发展势头强劲,市委、市政府将全面引导邵商在总部、产业、资本、人才、科技、旅游、市场渠道、社会公益八个方面实现回归,坚持重商、亲商、安商、富商理念,以更加开放的姿态、更加优惠的政策、更加优质的服务,支持广大邵商创新创业发展,努力营造尊重和激励企业家干事创业的优良环境。

  该市市长刘事青向人们描绘了邵阳未来的发展前景:邵阳日益改善的交通区位条件,无以伦比的资源禀赋优势,坚实可靠的支持支撑力量,非常宽松的投资环境,干货十足的优惠政策,是广大客商投资兴业的沃土,创业发财的宝地。

  近年来,邵阳已成功举办多届邵商大会,引进了大批重大项目,在打造邵商品牌、搭建合作机制、扩大对外影响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已成为邵阳扩大对外开放、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抓手和窗口,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可。

  古城底蕴育商机

  邵阳古称宝庆,上通云贵、下接长衡,是一座有着2500多年历史的文化古城,诞生了著名思想家魏源、传奇将军蔡锷、人民音乐家贺绿汀等一大批仁人志士。邵阳人“呷得苦、霸得蛮”,敢为人先,善贾重商,赢得了“哪里有市场哪里就有邵阳人,哪里有邵阳人哪里就有市场”的美誉。

  邵阳交通便利,地处湖南“一带一部”结合部,已从“高速时代”迈向了“高铁和航空时代”。建成和争取了沪昆高铁、怀邵衡铁路、呼南高铁客专、娄邵铁路扩改、武靖高速、白新高速、武冈机场,实现了县县通高速。未来还将建设以沪昆、呼南、怀邵衡等为基础的“三纵三横二连”快速铁路网络,以沪昆、二广、呼北等为基础的“三纵三横二连”高速公路网络;规划开建城际轻轨、旅游轻轨、高铁与机场连线轻轨以及邵阳南站综合枢纽,建成“无缝对接、零距离换乘、铁公机一体化”的现代综合交通网络,对接国家“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

  邵阳物华天宝,自然资源和产品资源丰富:生猪、肉牛、奶牛、山羊养殖,中药材种植,草山面积全省第一;森林面积和活立木蓄积量全省第二;粮食产量全省第三,是国家商品粮生产基地和杂交水稻制种基地;建成和在建风电装机总量全省第一,水能资源可开发量居全省前列。宝庆苡米、邵阳油茶、南方山银花、龙牙百合、武冈铜鹅、雪峰蜜桔、新宁脐橙、邵东黄花、隆回三辣、打火机、小五金、发制品、皮具箱包等久负盛名,三一湖汽、湘窖酒业、九兴鞋业、智能制造小米电饭煲、彩虹玻璃、亚洲富士电梯、锐科机器人等新添异彩。

  邵阳山青水绿,是全省重点林区和全国著名旅游区。拥有国字号旅游资源46处,世界自然遗产崀山成功创建国家5A级景区,南山新晋全国十家、湖南唯一的国家公园体制试点。以云山、罗溪、黄桑为主的生态观光游,以高州温泉、花瑶苗寨、白水洞为主的休闲体验游,以上堡古国、魏源故里、蔡锷故居为主的人文历史游,开发前景诱人。

  邵阳人口众多,是湖南第一人口大市,830万人口中劳动力数量超过500万。邵阳还是国家老工业基地城市,有一大批技能精湛的产业工人。本地大中专职业院校,每年也能培养1万多名高技能人才。

  邵阳的这些优质资源,不仅奠定了邵阳经济发展的物质基础,而且增强了对沿海产业转移的承载能力。

  宝庆崛起谋良策

  自邵阳市第十一次党代会确立建设省域副中心、湘中湘西南经济文化中心和全国区域性综合交通枢纽的“二中心一枢纽”发展战略以来,邵阳立足地处湖南东部发达地区与西部欠发达地区过渡带和长株潭、湘南、环洞庭湖、大湘西4大经济板块结合部的“一带一部”区域优势,积极凝聚内力、联通外部,不断挖掘发展潜能,在开放崛起的道路上阔步前行。

  2017年9月1日,邵阳经济开发区挂牌成立。新的邵阳经济开发区整合原湖南邵阳经济开发区和宝庆工业集中区两个园区,并将原双清区高崇山镇,火车站乡世纪新村、栗山村等“一镇十村”委托经开区管理;同时简政放权,将各市直部门的232项管理权限集中下放到经开区,园政合一,形成与事权相符、集约高效的运行机制。

  邵阳经开区管委会主任陈秋良认为,邵阳经开区是邵阳工业发展的核心,也是产业建设的聚焦地,要把产业做上去,把园区做强大,一是背水一战,发展实体经济;二是把邵商引回去,把技术引进来,把产业带动起业,促进邵阳经开区产业的转型和升级;三是网罗一批人才,建设一批院所,引进一批企业。

  当今邵阳,投资环境日益宽松,投资条件日益优越,投资优势日益凸显,是大投资、大项目的理想选择之地。

  这些年来,邵阳以建“双百”城市、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全国文明城市为抓手,全力推进城市大建设、大改造和大提质。城区面积由50平方公里增加到72平方公里,相继获得“省级园林城市”、“省级文明城市”、“全国双拥模范城”等称号,2017年又捧回“国家卫生城市”匾牌。

  2014年,省委、省政府专门出台“十条优惠政策”,支持邵阳先行先试,邵阳也制定了23条具体政策,加快建设湘商产业园,全市13个湘商产业园已开工建设标准厂房458万平方米。

  2014年以来,该市开展无偿全程代办服务,开设“绿色通道”,设置“最简程序”,建立审批“快速通道”,推行“即来即办”模式。精简行政许可项目180项,非行政许可项目151项。同时大力加强资金扶持、通关服务、企业减负等要素保障,推动优化服务向纵深发展。邵阳设立了30亿元的产业发展基金、5亿元的创业扶持资金和3亿元的工业“过桥”资金。株洲出入境检验检疫局邵阳工作组、长沙海关驻邵机构先后挂牌成立,湖南出入境检验检疫局邵阳办事处已获批,市进出口通关服务中心开工建设,中国电子检验检疫主干系统上线运行,实现了全国检验检疫通关一体化。

  2017年,邵阳加紧制定实施“3+X”配套服务体系。“3”即出台《邵阳市进一步推进招商引资的若干政策》、《关于规范招商引资工作的若干意见》和《邵阳市迎老乡回家乡创业发展的若干支持意见》等3个支持政策;“X”即出台招商引资、委托招商、对接“500强”、对接“一带一路”、对接邵商会、保税仓建设改革运营试点等多个行动方案。

  未来,邵阳将着力建设沪昆高速百里工业走廊,智能制造、农副产品、文化产业、全域旅游、健康产业、现代物流六大基地的“一走廊六基地”,重点发展现代农业、先进装备制造、特色轻工等14大产业。在产业发展空间布局上,邵阳着力打造以经开区为核、沪昆高速百里工业走廊为带、县市工业园区为点,布局“一核一带多点”发展体系,构建东部城市群和西部生态圈同频共振的发展格局。

  邵商反哺报桑梓

  邵商与温州商人并称“中国的犹太人”,其从商人数之多、分布之广、运营能力之强、影响范围之大,堪称“湘商”劲旅。他们走南闯北开店办厂建市场,互相帮衬、抱团发展,足迹遍及海内外。

  目前,邵阳在外经商的有100万之众,拥有超过4万亿元的资产。成立异地邵阳商会46家,企业会员2万多家,涵盖100多个行业和领域。这些邵商扎根当地,努力打拼,积极作为,把“邵阳”品牌在世界范围内叫的越来越响,成为推动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推动邵阳与外地交流合作的主要力量。以邵商为主体的泰国湖南工业园、老挝湖南工业园、越南商贸物流园均获批为省级境外园区。据不完全统计,仅在老挝,就有近10万邵商。摩托车销售额中的90%、手机生意的60%、服装和箱包50%以上的市场份额均被邵阳人占领。

  邵商回归的杰出代表之一、邵东籍泰国湖南商会会长刘纯鹰,2010年在泰国创建了湖南省首个境外工业园,2013年“转战”家乡,创办隆源中小企业创业园。第一期20万平方米的标准化厂房建设完成后,27家转型升级企业入驻园内。2017年前10个月完成出口3亿美元,实现税收6000多万元。

  据邵阳市商务局局长许红梅介绍,十年前,邵阳在全省率先提出“引老乡、回故乡、建家乡”口号,广大邵商纷纷回家创业兴业。自2012年首届邵商大会以来,各地邵商回家乡投资项目600余个,投资金额达2000亿元,占邵阳招商引资总额的76%以上。

  河南省郑州邵阳商会副会长蒋震宇响应家乡召唤回乡创业,2013年底在邵阳经开区创建了中国(中部)快时尚产业金砖谷(原邵阳宝丰国际服饰箱包城),项目计划总投资60亿元,占地面积约3000亩,打造以服饰、箱包、皮草、鞋业制造为核心的现代复合型产业集群,可解决数万人就业。建成在即的4万平方米厂房,今年1月将交付给8家企业使用。

  邵商们致富思源,不忘回报家乡,积极造福桑梓。据不完全统计,近5年来,各地邵商捐助家乡公益款项达3.4亿元。“全国脱贫攻坚奋进奖”获得者、湖南华兴实业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向长江主动回乡担任村主任,三年累计投入近4600万元开展产业脱贫,使向家村成为隆回县第一个整体脱贫村。湖南省“百名最美扶贫人物”、湖南七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杨淑亭身残志坚,带动504人就业,其中205人为建档立卡贫困人口、49人为残疾人。

  放眼今日宝庆,得天时,居地利, 更具人和,遍地商机。邵商回归,其时已至,其势正成,其兴可待。建设富饶美丽幸福新邵阳,邵阳人民翘首以盼,百万邵商大有可为!

[责任编辑:郑婵娟 ]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