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商报官网 > 湖南 > 市州简讯

文化扶贫 提振贫困群众的精气神

2018-01-08
来源:株洲日报

  在株洲,文化扶貧在發力。一方面加快貧困居民固有習慣、風俗、心態及價值理念的解構與重構,改變他們的精神面貌;另一方面加大對特色文化產業的扶持,促進貧困地區經濟、社會、文化結構的優化,幫助他們脫貧致富。

  村裏有了文化服務中心,風貌煥然一新

  文化扶貧,基礎設施先行。

  株洲縣龍門鎮李家村位於株洲縣、攸縣、醴陵市三地交界處的大山之中,屬於省級貧困村,全村共478戶人家,有36戶貧困戶。去年11月,上千平方米的村級綜合活動中心在村部落成,農家書屋、電子閱覽室、廣播室、影音室等一應俱全。

  “扶貧攻堅,勤勞致富。”去年12月22日上午,68歲的劉家正在活動中心練毛筆字,他是這裏的常客,每天上午都會來。“活動中心修好後,這裏漸漸熱鬧了起來。村裏打牌的人明顯少了。”他說。

  基層綜合文化服務中心不僅能改變貧困地區的精神風貌,還能帶領當地村民脫貧致富。位於炎陵縣城東4公裏的霞陽鎮石子壩村村級綜合文化服務中心,不僅送文化,還送科技、扶智慧,提高村民的致富本領。

  肖友林是當地的貧困戶。每次文化服務中心請來農業專家講課,他都主動前去聆聽。在專家的指導下,他種了3畝黃桃,年增收2萬元,一家四口也搬進了新房。

  完善公共文化基礎服務建設是文化扶貧的落腳點。近年來,我市一直致力於基層公共文化設施建設。全市行政村1020個,目前建有村級綜合文化服務中心1118個,建成率達81%。

  送戲下鄉時,很多地方跟過年一樣熱鬧

  去年7月24日,市戲劇傳承中心的39名演職人員顛簸3個多小時來到炎陵縣,接連3天,他們馬不停蹄,送戲到縣裏的5個村。孟仁秀是策源鄉梁橋村村民,聽說有花鼓戲來到竹園村,她專程騎摩托車,趕了20裏山路去觀看。“花鼓戲寓教於樂,我從小就特別喜歡。”

  市戲劇傳承中心副主任唐農家說,每年送戲下鄉都有很多感人的場景,很多地方的村民放鞭炮接送,跟過年一樣。他還記得前兩年到炎陵時,因為演出場地太小,當地老百姓為了騰出場地,竟然毫不猶豫地推倒自家圍牆。

  近年來,我市將戲曲進鄉村和文化扶貧相結合,全市5個劇團每年送戲800多場。

  

  ▲10月25日,第四屆“羅霄放歌”——集中連片貧困地區文化巡演暨株洲市文化扶貧主題月專場演出在炎陵縣舉辦。(炎陵縣旅遊和文體廣新局 供圖)

  去年10月25日,第四屆“羅霄放歌”文化巡演在炎陵縣文體中心舉行,來自湘贛9個縣市的文藝工作者紛紛登台亮相。“今年的‘羅霄放歌’活動惠及兩省近400萬群眾。”市文體廣新局副局長謝春利介紹,該活動不僅促進了貧困地區的文化交流,而且成為展示文化扶貧成果的重要品牌。

  發展特色文化產業,是文化扶貧突破口

  株洲縣淥口鎮花園村的一個小山坳裏,藏著一家小酒坊,米酒甘甜香醇,其酒曲是中草藥制作的,配方傳承了100多年,酒坊老板賀進是第四代傳承人。今年,賀進多次被文化部門推介參加省市各類展銷活動。賀家米酒銷量大增,帶動了當地人就業。

  54歲的張選蒲是花園村的貧困戶,家中妻兒均有殘疾。從今年1月起,他來到賀進的酒坊工作。酒坊離他家近,不影響他幹農活和照顧妻兒。

  離賀進酒坊不遠的現代田園農家樂設有非遺展示館,裏面展示了株洲縣10項市級非遺項目,例如賀家米酒、劉雙喜漆畫、鄒桂文木雕等,還提供與非遺相關的商品讓遊客選購。農家樂的營業額翻番,帶動附近40多名貧困人員就業。

  發展特色文化產業是文化扶貧的突破口。近年,我市致力於挖掘貧困地區文化資源,開發農村文化產業項目。溈山古窯址是醴陵瓷業的發祥地,當地政府通過陶瓷文化吸引和招攬遊客,將溈山鎮打造成旅遊特色小鎮,以“文化+旅遊”的方式,將文化資源轉變為旅遊資源,為當地貧困戶增收。

[责任编辑:朱剑明 ]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