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商報網訊】記者萬柔報道:為打好新時代農業結構調整主動仗,讓江西農產品更優、農業更強、農民更富,江西省于近日印發了《關于加快農業結構調整行動計划》(以下簡稱《行動計划》),這將是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江西省農業結構調整的綱領性、指導性文件,受到了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1月16日,江西省農業廳專門在省政府新聞辦新聞發布廳召開新聞發布會,對外解讀《行動計划》。
提質增量 現代農業發展新格局2020年基本形成
《行動計划》提出,到2020年基本形成“產地生態、產品綠色、產業融合、產出高效”的現代農業發展新格局。培植稻米、蔬菜、果業、畜牧業、水產、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等6個千億產業,茶葉、中藥材、油茶等3個超百億產業;培育年銷售收入超10億元的農業龍頭企業100家、超50億元的10家、超100億元的3家;讓科技支撐強起來,農業科技進步貢獻率達到60%以上,農業信息化水平達到60%以上,主要農作物耕種收綜合機械化率達到70%以上;讓農業綜合實力強起來,新增農林牧漁業總產值1000億元左右,農林牧漁業總產值達到4000億元以上,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18000元。
抓住機遇、乘勢而上,省農業廳廳長胡漢平指出,推進農業結構調整,江西將走質量興農的路子,從源頭抓好農產品質量安全,健全完善農產品質量安全追溯體系,擴大“三品一標”農產品比重,讓江西農產品成為“質量安全”的標簽。綠色生態是江西農業的優勢所在,為此,江西將堅持綠色興農,加快建設一批高標准、高起點、規模大、市場競爭力強的綠色農業生產基地,全面叫響“生態鄱陽湖 綠色農產品”品牌,讓“綠色青山”變成“金山銀山”。
同時,堅持以市場需求為導向,站在農業增效、農民增收的角度,引導新型經營主體“什麼賺錢種什麼、什麼效益高種什麼”,讓種出來的好產品,賣個好價錢。胡漢平表示,此次農業結構調整將更加注重小農戶與現代農業發展的有機銜接,打通新型經營主體與小農戶的利益聯結機制,带動廣大小農戶共同搞調整、共享調整带來的效益。
“九大工程 ” 農業強省步伐鏗鏘
此次農業結構調整的內容是什麼?王水平介紹,主要是實施“九大工程”:
一是優質稻米產業發展工程,重點是圍繞優質大米、富硒功能大米、有機大米等三大優勢品種,建設鄱陽湖優質大米產業園、撫吉優質大米產業園、富硒功能大米產業園、贛西有機大米產業園“四個產業園”。
二是蔬菜產業發展工程,重點發展城郊產區、供港產區、供沿海及“一带一路”產區、特色產區和水生產區,擴大蔬菜播種面積,特別是設施蔬菜播種面積,提高蔬菜自給率。
三是果業發展工程,重點是做大做強以“臍橙、蜜桔、甜柚”等柑橘為主的優勢產區,加快發展獼猴桃、葡萄等特色產區,形成以柑橘為主、多種特色水果共同發展“一主多特”的果業發展格局。
四是茶產業發展工程,重點是唱響“四綠一紅”茶葉品牌,重點打造狗牯腦茶產區、廬山云霧茶和寧紅茶產區、婺源綠茶產區、浮梁茶產區以及白茶產區。
五是中藥材產業發展工程,重點是聚焦建設中藥材產業強省的目標,加快推進“三子一殼”中藥材產區(車前子、黃梔子、茱萸子、枳殼)、特色中藥材產區、藥食同源中藥材產區建設。
六是草地畜牧業發展工程,重點是推進宜春片、吉安片肉牛優勢產區,以及贛西、贛西北和贛東北肉羊優勢產區建設,提高牛羊肉佔肉類總產比重,進一步優化畜牧業結構。
七是水產業發展工程,重點是在穩定常規水產業的基礎上,加快發展特色水產業,打造一批蝦蟹、龜鱉、鰍鱔特色優勢產區和稻漁綜合種養產區,加快形成生態良好、生產發達、裝備先進、產品優質、漁民富裕、漁區和諧的現代漁業發展新格局。
八是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發展工程,重點是構建贛北現代休閑農業示范區、贛東北景觀農業度假區、贛西綠色生態農業養生區、贛中鄉村耕讀文化探秘區、贛南客家民俗風情體驗區等五大功能片區和環鄱陽湖濱水休閑農業游憩带。
九是油茶產業發展工程,重點是推進高產油茶林新造、低產林改造和品牌建設,加快發展林下經濟。
據悉,對標九大產業發展工程項目,圍繞中藥材、特色水果、肉牛、肉羊、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等產業,江西省將組建10個產業技術體系,組建產業技術聯盟,全面提升產業科技支撐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