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商报网讯】“郑州和新乡两座城市仅有一河之隔,融合发展的条件已经成熟,需要政府再推上一把”,28日,河南省政协委员、光明日报河南记者站负责人王胜昔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应以交通一体为先导破解郑新融合发展,助推大都市区建设。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再次提出,要推进郑汴、郑许一体化和郑新、郑焦深度融合,加快大都市区建设。王胜昔认为,近两年郑新融合发展有了一些长足进展,直接推动了与郑州一桥之隔的新乡市平原示范区的快速崛起。但目前还存在着交通路网一体化规划滞后,影响了两地的一体化发展。“目前除了郑州黄河公路大桥免费通行外,其它路桥均在收费,郑州到平原示范区的公交各个层面呼声很高,但一直没开通”。而这些问题,涉及多个部门多个领域,仅凭一个城市的努力很难解决。王胜昔建议,以目前郑州市中州大道标准对郑州黄河大桥并桥拓宽改造,畅通郑新快速路,并尽快开通郑州到平原新区的同城公交。由省相关部门组织编写郑新一体化道路交通先行专项规划,对连接郑新穿黄路桥、轨道交通、郑州地铁2号线北延至平原示范区的线位走向、实施时间、建设标准予以明确,加速推动两地交通路网一体化。
此外,王胜昔还对拯救中医药民间绝活偏方提出了自己的见解,他认为尽管民间中医在百姓医疗服务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但是却因为长期以来运行机制的问题,导致民间中医普遍萎缩,存在着突出的问题,诸如民间中医地位得不到重视、民间中医技术手段没有得到整理挖掘断层现象比较突出、缺乏政策的支持等等,对此王胜昔认为,民间中医是广大农村和基层医疗保障的重要力量,其中虽有一些人从事不正当经营,但绝大多数是有真才实学的、对中医有一定的认识和研究,很多在一些疾病防治方面有绝招,但因为各种原因无法取得资质,影响了职业身份确定,建议实际出台民间中医管理办法,对这些中医进行职业能力的认证,给予其执业的机会;第二,建议省委省政府采取措施,组织人力对河南民间中医发展现状进行调查研究,摸清民间中医发展现状;第三,采取对民间中医激励的措施,或可采用联合开发研究的模式,形成有效的献方、献技术的工作机制;第四,利用各种平台和信息化技术手段搭建民间中医与高校、科研院所或相应中医医疗机构的对接机制;此外,还要搭建民间中医与中药材研发、生产企业之间的联系沟通桥梁,加快挖掘、转化民间中医绝活、偏方的步伐。(郭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