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商报官网 > 湖北 > 本地新闻

十堰市长陈新武:打赢精准脱贫和污染防治两大攻坚战

2018-03-08
来源:香港商報網

陈新武

  【香港商报网讯】记者李映华 见习记者杜一可报道:3月8日上午,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湖北代表团全体会议在代表住地举行,并向中外媒体开放。

  十堰市长陈新武在回答本报记者提问时说,十堰市是全国、全省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也是国家重要生态功能区和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核心水源区,承担着生态保护和脱贫致富的双重责任。一直以来,十堰都把脱贫攻坚作为全市的第一民生工程,计划在2018年脱贫14.5万人,2019年脱贫19.5万人。在推动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坚持生态立市,积极推进绿色循环低碳发展,竭力保生态护水质,确保一库清水永续北送。

  脱贫攻坚基本成效

  近年来,十堰市按照湖北省委、省政府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安排部署,坚持以脱贫攻坚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紧盯“两不愁、三保障”目标,全面构建作战指挥、政策支撑“两大体系”,着力解决扶持谁、谁来扶、怎么扶、如何退“四大问题”,围绕“六个精准”,大力实施产业扶贫、易地搬迁、教育扶贫、转移就业、医疗救助、兜底保障“六个一批”,脱贫攻坚工作稳步推进,取得扎实成效。

  据悉,2014年至2017年,十堰累计脱贫49.2万人。全市资金整合的做法和易地扶贫搬迁经验得到汪洋副总理的批示,精准扶贫“查、改、促”、金融扶贫和“四双”驻村帮扶工作做法被国务院扶贫办转发全国各地学习和推广,脱贫攻坚工作连续三年在省考核中被评定为优秀等次。

  竭力保生态护水质

  十堰作为国家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坝区、主要库区、移民集中安置区、核心水源区和转型发展先行区,功能重要,责任重大。陈新武说,为确保库区水质安全,2012年迄今全市投入6.6亿元实施工业点源污染治理企业100家、实施清洁生产企业260家,投入3亿元实施农村环境整治200个村,拒批有环境风险的重大项目120个,涉及投资总额260亿元。目前,十堰市正按照国务院批复的《丹江口库区及上游水污染防治及水土保持“十三五”规划》,积极推进15类规划项目的实施。

  除了水质资源,十堰也在全方位加强生态建设。近年来,在全省率先开展了国家卫生城市、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国家森林城市、国家生态城市和全国文明城市“五城联创”活动。目前,国家卫生城市、国家森林城市已经创建成功。大力开展“绿满十堰”行动。累计完成植树造林86.53万亩,完成退耕还林237.2万亩,治理水土流失708.8平方公里,修复裸露山体1.52万亩,建成国家、省、市三级保护区总面积379万亩,全市森林覆盖率达64.72%,林地面积、森林面积、活立木蓄积三项指标全省第一,先后被评为全国最佳生态保护城市、全国绿化十佳城市、全国十大低碳城市、全国氧吧城市。

  实现“三转变”

  陈新武指出,2018年是十堰脱贫攻坚最为关键的一年。要借鉴外地先进经验,创造具有十堰特色的工作验验,切实进一步提升脱贫攻坚工作水平。

  实现“三转变”,一是由找准帮扶对象向精准帮扶稳定脱贫转变。在抓好贫困对象动态管理的基础上,抓实推进精准施策,按照“六个一批”的要求,因地制宜、因人因户因村分类施策,巩固脱贫成果。二是由关注脱贫速度向保证脱贫质量转变。实现贫困地区环境条件改善,贫困群众思想观念转变,劳动技能提升,有稳定的收入渠道,脱贫质量有保证。三是由开发式扶贫为主向开发式扶贫与保障式扶贫并重转变。认真落实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与扶贫开发政策有效衔接政策,完善以最低生活保障为基础、各类专项救助为辅助、社会力量参与为补充的社会救助保障体系,在推进开发式扶贫的同时,对无法依靠产业扶持和就业脱贫的家庭实行政策性保障兜底。

  搞好“三结合”

  陈新武强调,在深入推进脱贫攻坚各项政策、项目到村到户的基础上,把扶贫、扶志、扶智有机结合起来,进一步改进帮扶方式,用政策引导、用教育引导、用典型引导,着力激发群众内生动力,着力加强对贫困群众增收技能的培养、培训,帮助他们掌握一技之长,实现稳定脱贫。

[责任编辑:朱剑明 ]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