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商报官网 > 江苏 > 今日热点

齊聚無錫「才交會」高端論壇 眾專家獻言產學研縱深發展

2019-05-07
来源:香港商报网

  【香港商報網訊】5月6日,2019高層次人才創新創業無錫交流大會正式啟幕。當日上午,多名專家學者走進主題峰會高端訪談室,就科研應用、人才發展以及能源、航空航天等尖端領域的問題與記者展開深度交流。

 
  「研以致用」還需理論與應用並肩
 
中國工程院院士蔣劍春
 
  中國工程院院士蔣劍春在接受本報記者採訪時表示,產學研融合發展機制是促進科研與產業更好結合的重要途經。產學研融合發展旨在打通基礎研究、創新成果與生產應用之間的轉化渠道,有助於科研工作者更好地定位研究目標、實現「研以致用」,在注重前瞻性創新基礎研究的同時,更多關注科技成果的轉化與應用、注重對行業技術進步的「靶向」型研究。為此,科研工作者需要進一步加強與企業的交流融合,基於產業發展方向開展更多針對性的應用型研究。現行的科研體系也需要不斷完善:一方面,通過促進基礎理論研究水平的提高,不斷與國際學術發展前沿相銜接,獲得更多創新性研發成果;另一方面,鼓勵科研工作者將更多創新成果服務於產業需求,形成理論研究與應用研究齊頭並進的良性循環機制,共同助力產業發展與技術突破。
 
  蔣劍春說,目前我國在生物質新能源開發利用方面還存在一些不足,需要在技術應用與經濟效益之間尋找出最佳平衡點。在市場化應用方面,經濟因素對技術發展提出了更高層次的要求,技術研發需要結合經濟因素來考慮其實際可行性,進而促進技術應用形成規模化的產業。從新能源開發的角度來看,農林廢棄物等固廢材料的能源化和材料化利用是發展的重要方向,通過技術創新提高產品的附加值是其市場化應用的重要途徑,並且需要長期不懈的基礎科學研究來完善和支撐技術應用。
 
  智慧教育科技點亮科學發展新未來
 
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士馬里奧·莫利納
 
  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士、1995年諾貝爾化學獎獲得者馬里奧·莫利納在回答本報記者提問時說,科學本身的不確定性決定了科學研究是一個不斷提問並不斷驗證的過程,一項新的科研成果不僅需要在學界得到廣泛認可,更需要經受時間的檢驗。在科研領域應當明確的一點是,多數相信的存在與事實證明的存在是截然不同的,被多數人所認可的事物必須通過實踐來自證。
 
  在談到其團隊和豐頌教育科技有限公司共同籌建的諾獎工程技術轉化科研院時,馬里奧·莫利納說,近年來,他主要致力於教育事業的發展,在積累了大量科研成果的基礎上,已建立起新型的教育模式,並稱之為智慧化教育科技,這種新興教育模式通過將AI、3D等前沿技術融於教師授課,並以課堂講演為作用方式帶給學生更為直觀的學習體驗,從而使學生能夠在知識積累的同時激發出新的創造力,這將成為未來國際教育的一種趨勢。即將落戶江陰市的研究院能夠促使他個人的教育理念與江陰的技術設備相融合,以期為學生提供更加全面和優質的實踐性教學平台。
 
  人才三部曲奏響高端製造集結號
 
哈爾科夫航空航天大學技術科學博士、教授、校長尼古拉·尼切巴魯克
 
  哈爾科夫航空航天大學技術科學博士、教授、校長尼古拉·尼切巴魯克對本報記者說,烏克蘭是中國「一帶一路」倡議的重要合作夥伴,期望藉此加強兩國在航空航天領域的合作,航空航天事業的發展需要高精尖人才的支持,希望與中方攜手,重點培養航空航天事業所需的專業人才。他介紹說,今年三月哈爾科夫航空航天大學已造訪無錫的多所院校,此外也與中國其他地區進行了友好交流,並與中國多所院校初步探討了合作機制,未來還將推出深層次的合作計劃,並期望將其儘快落實。
 
  科技創新與產業發展離不開人才的支持,上海歸國華僑聯合會副主席、浦東新區歸國留學人員聯合會會長程東闡釋了人才發展的三部戰略。短期來看,仍需依靠項目招引人才;在此基礎上制定相應的人才激勵政策,例如無錫提出的「太湖人才計劃」2.0,是為中期舉措;着眼長遠,則需要建立起適宜人才長期發展的優良生態環境,為此,首先應當豐富並完善人才評估體系,兼顧學歷與能力;其次,為人才謀求自我價值的實現提供良好且公平的發展平台;此外,國家仍然需要從宏觀層面給予政策支持,例如,持續優化科研環境、為科研人才提供更優的保障、進一步提高全社會對知識的重視程度等。(杜林 李愛)
 
 
[责任编辑:实习生 ]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