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商报官网 > 湖南 > 善行中国

龍骨水車寄鄉愁:專訪邵陽市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代表張湘平

2019-05-21
来源:香港商报网
  

  【香港商報網訊】5月16日下午,記者一行來到位於湖南省邵陽市雙清區石橋街道屏豐村2組的一間陳列館,專訪龍骨水車市級傳承代表張湘平。
 
  “政府將張氏龍骨水車製作技藝列入‘非遺’保護名錄,這是我們張氏傳承人的幸運,也是我市歷史文化的幸運!”張湘平激動的對記者說。在他身後,密密麻麻地擺放著60來架舊水車,似在訴說著一段深幽的歷史。在陳列館旁邊的一間作坊裏,裏面還擺放著10餘架水車,張湘平共收藏保護著80來架年代不一、規格各樣的舊水車。
 
  龍骨水車亦稱“翻車”“ 踏車”“ 水車”,曾流行於我國大部分地區。因其形狀猶如龍骨,故名“龍骨水車”。龍骨水車始於東漢,三國時發明家馬鈞曾予以改進。此後一直在農業上發揮巨大的作用。上世紀90年代,隨著抽水機和農用水泵的普遍使用,它才完成了使命,悄悄從人們視野中消失。
 
  今年57歲的張湘平是回族人,出生於張氏水車製作“世家”。據其族譜記載,其祖上從明代洪武年間就開始製作龍骨水車,此後一直父子、師徒相傳。張湘平的爺爺張柏林一度將龍骨水車的製作技藝推向頂峰,經他手製作的水車做工精良、經久耐用,且製作一臺水車只要三天時間。因此英名遠播,十裏八鄉的鄉民都來購買水車,一般要提前五天預訂。他父親張鎮忠是邵陽龍骨水車第二十代傳承人,到哥哥張玉民和自己這一代,已傳承了二十一代。哥哥張玉民去年被評定為省級龍骨水車非遺專案傳承人。受父親薰陶,張湘平從小就對製作龍骨水車產生了濃厚的興趣。1979年初中畢業後,他子承父業,進邵陽市木工廠龍骨水車分廠當學徒,隨父親學做龍骨水車、風車、犁、耙等農具。不到兩年,張湘平憑著高超的悟性和勤奮苦練,熟記水車製作的30多道工序、上百個數據,對製作技巧等家傳秘笈熟記於心。張湘平在工作上能獨擋一面,成為龍骨水車分廠的骨幹。1992年木工廠改制後回鄉務農做木工,經常受邀為貧困無電山區的農民製作、修補龍骨水車等農具。
 
  張湘平介紹完水車製作的歷史和現狀後,又領我們去作坊,講解製作程式,示範用銼子削制木楔。在他身旁遍地的刨花上,擺放著一架新做的微型龍骨水車。龍骨水車加工製作所使用的原木自然生成,採用砍伐、日曬、風乾等方法備料。上下齒輪是水車的心臟,輪轂的大小和齒輪尺寸的多少、長短由藝人根據車型,憑經驗掌握制定。龍骨水車的“羊爪”“車葉”直接用斧頭削砍成型,連結成龍骨的68個(或83個)羊爪用斧削成後,其拔齒坎的前後誤差不超過1毫米。張氏龍骨水車車身纖長呈流線型,進水口呈弧形喇叭口,羊爪瘦長,車葉兩邊與車身的間距不超過2毫米。具有輕巧省力、車水速度快、經久耐用等特點。
 
 
  雖然龍骨水車已退出歷史舞臺,張湘平傳承龍骨水車製作技藝的熱情不曾削減,自覺肩負起傳承祖輩龍骨水車製作技藝的重擔。從1992年以來,共收藏龍骨水車80餘架,其中有爺爺和父親作品50餘架,並製作了3臺龍骨水車贈送邵陽市非遺展覽館永久陳列,供市民和後輩參觀、瞻仰。上世紀80年代末期,張湘平在邵陽市木工廠帶有兩個徒弟專門做龍骨水車,後因木工廠改制,做龍骨水車的師傅都轉行做其他木工手藝,再無人繼續學做龍骨水車。直到2014年7月,才恢復龍骨水車的製作作坊,收張賜男、張益為徒,作為張家龍骨水車的第二十二傳承人。張湘平和徒弟將水車的比例尺寸縮小,製作成了藝術陳設品和旅遊產品,探索龍骨水車技藝傳承與創新發展。
 
  “龍骨水車傳到我這一代,沒有幾個年輕人願意主動學,我感到很迷茫,生怕這麼好的東西就此失傳。”張湘平端起那架微型水車,感慨地說。“好在我收了兩名好徒弟,加之政府將龍骨水車製作技藝列為‘非遺’加以保護,我感到很欣慰!”說到這裏,張湘平雙眼掠過那些鱗次櫛比的水車,滄桑的臉上,笑容漸漸舒展開來。(劉洗湧 周志斌 劉恩權)
[责任编辑:赵书琪 ]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