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商报官网 > 重庆 > 文化旅游

“曬文化·曬風景”渝榮昌亮瑰寶

2019-06-11
来源:香港商报网
  
榮昌夏布織造技藝歷史悠久

  【香港商報網訊】記者 蔣曦 報導:近日,重慶全市“曬文化·曬風景”大型文旅推介活動正如火如荼地舉行。憑藉悠久的歷史文化與優美的自然風光,重慶市榮昌區以“一片陶”“一匹布”“一把扇”的三大國家級非遺和具有深厚底蘊的萬靈古鎮吸引眼球,成為重慶“雙曬”活動中一大突出亮點。
 
  融巴蜀靈氣  興天下榮昌
 
  榮昌,繁榮昌盛之意也。自古以來,榮昌便是陸路交通要道,特殊的地理位置成就了巴渝文化與蜀文化的交匯融合,使榮昌在悠長的歷史脈絡中沉澱出獨特的地域文化,摺扇、陶器、夏布等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映射出“天下榮昌”的厚重與豐饒。
 
  “金竹山,瓦子灘,十裏河床陶片片,窯公吆喝悍聲遠,窯火燒亮半邊天”。榮昌陶興起於漢代,繁榮于唐宋。作為民窯,榮昌陶被稱為“中國四大名陶”之一,榮昌安富也贏得“中國三大陶都”的美譽。上世紀五十年代初,榮昌組建榮昌安陶廠,彙聚榮昌陶器領域能工巧匠和大批專家對榮昌陶進行多方面改進,先後研製出了上千種新產品,使榮昌陶由日用陶轉型為工藝美術陶。在此後的30餘年裏,榮昌安陶廠年產陶器最高達900萬件,年出口陶器最高達40多萬件,遠銷歐洲、非洲等20多個國家和地區。
 
  2010年,榮昌陶博物館正式開館,目前館藏陶瓷3325件,並于2011年成功申報國家級非物資文化遺產保護專案。近年來,榮昌大做“陶”文章,依靠傳統產業優勢,先後引進一大批知名陶瓷企業,成為西南地區最重要的陶瓷產區。榮昌安陶小鎮至今已接待遊客150萬人次。
 
  作為中國紡織“活化石”,榮昌夏布在傳承中實現蝶變。夏布又稱麻布,是用葛、大麻纖維手工紡織而成,由於古代常用它製作夏季服裝和蚊帳,因而得名夏布。榮昌夏布織造技藝歷史悠久,距今已有上千年。如今,夏布文化產品既有民族元素,又有時代特色。傳統夏布不僅融入現代生活,更以自主品牌活躍在時裝周等舞臺上,產品附加值提高了數十倍。今年1月,國內最大的麻紡企業湖南華升集團正式簽約落戶榮昌,投資5億元建設紡紗、織布、針織生產基地,助力榮昌夏布這一傳統產業實現新發展。
 
榮昌萬靈古鎮見證歷史滄桑
 
  榮昌摺扇被譽為“三大名扇”之一,制扇工藝流程共有16個大工段、145個操作工序,幾乎每個工段都成立有自己的行會,行會使榮昌摺扇實現了專業化、組織化生產,也推動了榮昌摺扇製作工藝的不斷精進。在清光緒年間,榮昌城中就已有專業扇鋪200多家、專業生產人員2000多人、年產各種摺扇400萬把。上世紀七八十年代,榮昌摺扇還保持在200萬把左右的年產量。但是隨著電風扇、空調進入千家萬戶,買扇子消暑的人越來越少,摺扇受到巨大衝擊,面臨行業性的生存困境。面對危機,榮昌摺扇何去何從?
 
  在時間裏沉澱,在傳承中創新。榮昌摺扇結合摺扇的傳統文化功能,大膽融合創新,逐步將其從日用品變成工藝品。為此,榮昌摺扇藝人們研發出了夏布摺扇,整合多種藝術資源,將夏布作為摺扇扇面,並在扇面上創作山水、花鳥、人物,從而研發出工藝品摺扇,摺扇這一傳統文化產業由此打開了新市場。目前,榮昌仍有摺扇企業11家,年產摺扇50多萬把。
 
  深厚的榮昌文化不僅蘊含在榮昌“一片陶”“一匹布”“一把扇”的三大國家級非遺產品中,還交融在榮昌的自然風光和人文情懷之中。“水墨萬靈,煙雨古鎮”,厚重的榮昌文化在萬靈古鎮實現傳承。在這裏,有太平門、煙雨巷、大榮橋,蜿蜒曲折的青石板伸展至座座深宅大院和條條幽深小巷;有老屋、老街、古寨,一種寧靜而超脫的距離,為萬靈引來眾多訪古探幽之客。漫步石板街,在古老的宅院門口、在雕花的木窗之下、在青磚黛瓦間,歲月的流轉被深刻記錄,生活在小鎮裏的人們仿佛依然沉浸在古老年月,邁著悠然的步子。
 
  在萬靈古鎮,古寨、古橋和靈動的河水融匯成一幅水墨畫卷。萬靈之特,特在哪兒?一是水,萬靈享有“移民水鄉”的美譽,一條秀美的瀨溪河貫穿全境。在南宋時期,瀨溪河是一條主要交通運輸通道,既通漕運又出產宮廷貢品蜂蜜,萬靈成為當時著名的碼頭與物資集散地,南來北往的客商均彙集于此,形成了古鎮最初的形貌。二是寨,萬靈鎮的“大榮寨”是目前中國西南地區少有的、保留完整的且由原住民居住的“漢寨”。萬靈鎮是川渝之間典型的以水興市、以市興鎮的寨堡式古鎮,古鎮青山環抱、依山就勢,建設時分階築台、臨坎吊腳,呈現出層樓疊宇的群體風貌。三是人,勤勞智慧的古鎮人創造了獨特的歷史文化。纏絲拳、萬靈遊藝、殺年豬、賽龍舟等14項非物質文化遺產在古鎮傳承至今,“守本心、行正道”的萬靈人傳承著祖輩們的優秀品質和文化,續寫著古鎮的歷史。
 
  如今,萬靈古鎮正在爭創國家5A級旅遊景區。榮昌以“旅遊+文化”,不斷完善基礎設施、配套設施建設,逐步發掘和開發旅遊資源,豐富景點內容和體驗專案。

 

[责任编辑:赵书琪 ]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