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商报官网 > 湖南 > 善行中国

湖南省邵陽市級非遺傳承人唐文林:以火為墨,舊時光烙下滾燙的愛

2019-11-20
来源:香港商报网
  【香港商報網訊】11月14日,湖南省邵陽市公佈了第四批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湖南省工藝畫大師、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邵陽學院藝術設計系教授唐文林被認定為“寶慶烙畫”代表性傳承人。今年53歲的他,將青春傾注於烙畫的創作、保護和傳承。30餘年的鑽研與堅守,終於讓“寶慶烙畫”在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領域“守得雲開見日出”。
 
 
  烙畫古稱“火針刺繡”,又稱“燙畫”“火筆畫”,是利用烙鐵的溫度和運筆輕重的變化,在竹板、木板、糙紙或者其他材料上熨出烙痕的一種畫種。
 
  早期的烙畫作品,大多採用中國畫和民間畫相結合的表現手法。經歷代藝人的不斷探索實踐,在吸收西洋畫表現手法上進行大膽嘗試,力求在繼承傳統花色的基礎上不斷豐富、創新,並結合竹刻中的陰刻手法,具有獨特的藝術效果。其內容多為古典小說、神話故事、吉祥圖案和山水風景等,圖案清新,美觀大方,永不褪色,是我國一種極其珍貴的傳統畫種。
 
  上世紀50年代,邵陽手工業興起,寶慶竹藝廠應運而生,生產製作以翻簧、竹刻等為主的工藝品,並在創辦伊始就成立烙畫小組,瑜文、劉德義、劉時良等有著深厚美術功底的藝人強勢加盟,專門從事烙畫的鑽習與研發。民間還有王延意、劉中和以高超的烙畫技藝在當地享有盛名。
 
  唐文林與烙畫結緣,源於他與妻子王豔萍的愛情。上大學時,唐文林與王豔萍相識、相愛。王豔萍的父親便是寶慶烙畫藝人王延意,在王延意的薰陶與傳授下,王豔萍和弟弟王浩宇均習得了不俗的竹刻與烙畫技藝。“因為愛著你的愛”,唐文林對寶慶烙畫竟一見傾心。
 
  隨著技藝日益精進,唐文林不再滿足於機械照搬他人畫作。在他看來,烙畫的靈魂在於原畫,為此他遍訪山山水水,溝溝壑壑。2013年大年初一淩晨3時,邵陽還沉浸在除夕喜慶的氣息中。唐文林和家人吃過團圓飯後,拿上事先備好的行李,與妻子、兒子、外甥女一行四人出發前往700裏外的廣西三江縣同樂鄉,拍攝紀錄侗族新年婚娶的習俗。回家後,他根據拍攝的照片,創作了《新娘挑水》《新娘回門》等烙畫作品,分別獲得“百花杯”中國工藝美術精品獎銀獎、“金鳳凰”創新產品設計大獎賽銀獎。近年來,他參與創作的烙畫作品《竹簧花瓶》《侗寨情》《蔑匠鐵匠剃頭匠》《侗寨之綏寧上堡》先後獲得國家級金、銀獎。2014年,《竹簧儲物盒》獲得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頒發的“傑出手工藝品徽章”。
 
 
  唐文林並不滿足於這些,他萌生一個念頭,用“烙”的形式將邵陽本土的老手藝畫出來,並編著成書。然而,後續艱辛的工作讓唐文林始料未及。上百種老手藝,分佈在全市各地,每一種手藝背後擁有無數故事。對應著一幅畫,也意味著要付出許多時間和精力,去瞭解每一種手藝背後的故事,極力還原每個故事場景和人物內心。“畫炭精像”“接鋁底”“回民粉面”……100多種手藝,100多張烙畫,12個縣市區,2萬多平方公里,每一處都留下他的故事。
 
  隨著機械製造業飛速發展,烙畫的市場需求也逐年減少,單靠烙畫手藝已經很難養家糊口,手藝人成了“守藝人”。劉中和、劉德義均未收徒,到了唐文林這一代,只有他孤身一人。前些年,老輩烙畫手藝人先後逝世,唐文林突然感覺恐慌,“如果我再不傳承下去,烙畫就要失傳了。”
 
  唐文林首先想到的是出書,希望引起年輕人重視。可是書出了不少,仍是“黑夜裏送秋波”。一次課上,他偶然提到了烙畫。令他沒有想到的是,學生竟很感興趣。“我把開設烙畫課程的想法向學院提出,但學校考慮到烙畫比較小眾,沒有同意。”他的信心並沒有因為被拒絕而受挫。
 
  黨的十八大以後,政府支持傳統工藝美術進課堂。2016年,邵陽市委常委、宣傳部長周迎春來到唐文林家中,鼓勵他將烙畫手藝傳承下去。國家的重視、市委領導的鼓勵對於唐文林來說,無疑是一針強心劑。他重新整理申報材料,反復向學校申請開設烙畫課程。“精誠所至,金石為開”,院領導最終被他執著和熱情所打動,經過學院領導班子研究,批准烙畫以“傳統技藝”列入學生選修課程。選課開始後,出乎意料的是,第一期開課便有50多名學生選擇了該課。
 
  學生蕭千深深被烙畫的魅力所吸引。唐文林佈置期末作業時,她特意選擇了一副較為複雜的圖。唐文林勸她更換,她胸有成竹地回應老師:“師傅,保證按時完成任務!”她一下課就回到寢室作畫,終於在臨近期末時,兌現了對老師的承諾。她畢業回到老家湘潭任教小學美術課,課堂上經常向學生介紹分享烙畫。
 
  唐文林教授“傳統技藝”課3年中,共教習100多名學生,未來將有更多的學生加入到學習烙畫的行列。他們將烙畫帶到天涯海角,這古老的藝術,將在新時代藝苑裏,散發迷人的芳菲。(劉洗湧 周志斌 劉恩權 肖婕妤)
[责任编辑:赵书琪 ]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