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商报官网 > 湖南 > 善行中国

夢回苗疆 尋茶隘口

2020-04-20
来源:香港商报网
  【香港商報網訊】記者 李銀明 唐勇平 報導:4月19日,記者來到湖南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吉首市隘口村,該村坐落在群山環抱的司馬河兩岸,村內土家、苗、漢三個民族呈「品」字形分佈居住,相處和諧。這裡素有「百年苗疆茶谷」之稱,至今還能看到明代湘西黃金茶交易遺址和古南方長城沿線專為茶邊貿開設的苗疆要塞等歷史古迹。
 
  隘口村自古產茶,野茶樹成林。早在明朝之前,深居在以隘口為核心區的苗族同胞,以當地野生茶作為「貨幣」,交換各種日常生活用品。這種野生茶口感醇厚、湯色如玉,能祛除瘴氣、延年益壽,百姓、官貴爭相置買。明中期之後,隘口的茶葉交易市場日益繁榮,使當地苗民的生活水平得到了極大的改善,一條通往雲南、四川的茶馬古道,通往湖廣地區的司馬河水運「茶路」因茶而繁榮。
 
 
 
  目前,茶馬古道仍古迹可尋,穿村而過的司馬河仍碧波綿延。當土生土長的茶葉變成可以流通的貨幣之後,苗民對於上天恩賜給他們的「神物」更加敬畏和感激。為此,在每年春季忙完茶事之後,每家每戶都將用五天時間分早、中、晚進行三次祭祀茶神,並將茶神取名為「苟洪吉」,意為「黃金茶」。
 
  湘西州是湖南貧困程度最深、扶貧任務最重的地區,吉首作為州府,2013年時仍有貧困人口43153人。地處深山的隘口村曾是典型的貧困村,改革開放之初,這裡95%以上的村民生活在貧困線下。
 
 
  三年時間,隘口村依託130畝茶葉母本發展到4000多畝,其中,可採茶園1800畝。老百姓們開始看到脫貧致富的希望。
 
  2012年,吉首市按照「興茶興市、富市富民」的發展思路,大力發展湘西黃金茶產業,推進「一人一畝茶園」脫貧計劃,即農戶開發一畝黃金茶,政府無償提供茶苗2500株,每畝開溝撩壕獎補800元、深翻獎補200元、稻田開發獎補500元連補兩年,肥料補助100元。藉此東風,隘口村又發展了6000畝黃金茶。
 
 
  近年來,隨着精準扶貧深入推進,吉首市在選取產業扶貧樣本時借鑒隘口經驗,將茶葉作為精準扶貧的第一產業來抓,重點圍繞基地建設、產品加工、品牌打造、茶旅融合四大環節精準施策,出台茶葉獎補政策,註冊「湘西黃金茶」品牌商標,又將隘口村和旁邊的貧困村合并為新「隘口村」。
 
  隘口村村支書向天順帶領村民們通過統一種植、統一培訓、統一加工、統一品牌、統一銷售,讓黃金茶成為村民脫貧致富的「金飯碗」。2017年,依託茶旅融合,隘口村成功擺脫貧困,在外務工的村民也紛紛返鄉種茶。
 
 
  如今,合作社成員已由最初的50戶發展到現在780多戶3000多人,村內種植茶葉面積達15000多畝,合作社帶動周邊8個鄉鎮20個行政村種植茶葉6萬多畝,10000名建檔立卡貧困戶種茶脫貧。
 
  吉首市人民政府副市長谷綱要告訴記者,自2012年以來,吉首市圍繞湖南省「千億湘茶」戰略和湘西州「打造百億茶產業,增添湘西新名片」目標,按照「興茶興市、富市富民」的發展思路,大力發展湘西黃金茶產業,先後榮獲湖南茶葉十強生態產茶市(縣)、全國重點產茶縣等稱號,實現從省級貧困縣一躍成為國家茶葉百強縣。截至目前,全市茶園面積由2012年的1800餘畝發展到現在的12.1萬畝,其中可採茶園面積7.5萬畝,涉及88個行政村,湘西黃金茶良種推廣率100%。預計今年干茶產量突破1500噸,實現綜合產值8.7億元,有效帶動2.3萬建檔立卡戶脫貧致富。
[责任编辑:薛正轩 ]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