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商报官网 > 广东 > 特别报道

深圳機場衛星廳鋼結構順利封頂

2020-11-19
来源:香港商报网
    近日,隨着最後一根桁架鋼樑緩緩起吊、精準拼接,深圳機場衛星廳鋼結構工程實現全面封頂,為衛星廳及其配套工程的順利完工奠定了堅實基礎。作為深圳機場新一期擴建的核心項目之一,衛星廳是深圳機場打造高品質創新型國際航空樞紐的重要基礎設施,計劃明年投用,啟用後將對提升機場服務保障供給能力,增強機場在「雙區」建設和民航高質量發展中的硬實力、競爭力具有重要意義。
 
深圳機場衛星廳鋼結構順利封頂  孫佳鑫攝
 
    鋼結構投影面積相當於10個足球場
 
    據了解,於2018年12月正式開工的深圳機場衛星廳,總建築面積約23.9萬平方米,由中央、東南、東北、西南和西北指廊組成,平面投影呈「X」型。衛星廳分為地上四層、地下一層,設有42個固定端登機橋。根據規劃,深圳機場衛星廳將於2021年建成投用,通過捷運系統與現在的T3航站樓相互連接,有助於進一步釋放深圳機場空地資源,更好支撐高品質創新型國際航空樞紐建設。
 
    「衛星廳的鋼結構由下部勁型鋼柱、屋蓋及登機橋等組成,總用鋼量約2.3萬噸,相當於半個T3航站樓的用鋼量。其中,屋蓋最大跨度達到90米,屋蓋鋼結構約1.1萬噸,投影面積約7.6萬平方米,相當於10個標準足球場的大小。」據深圳機場擴建工程指揮部相關負責人介紹,作為深圳市和全國民航重點建設項目,深圳機場衛星廳自開工建設以來,便獲得社會各界廣泛關注。今年以來,面對疫情給衛星廳施工造成的不利影響,深圳機場聯合各參建單位,在嚴格做好疫情防控的基礎上,率先在全市實現復工復產,並大力組織人力、物力等資源夜以繼日補工期。去年7月,隨着首吊順利完成,衛星廳鋼結構工程建設正式啟動。在施工高峰期,衛星廳西南、西北等五大區域同時施工,5台大型履帶吊車、60餘台汽車吊車、1000餘名建築工人投入建設,有效保障了衛星廳鋼結構工程的施工進度和質量,最終於近期順利實現鋼結構封頂。
 
    在國內機場中率先應用BIM技術
 
    近年來,深圳機場圍繞「智」戰略和打造「精品工程」的理念,以數碼化轉型助力提升機場智慧化水平,實現高質量發展。衛星廳鋼結構施工中,深圳機場在國內機場中率先應用BIM(建築信息模型)技術進行管理,通過可視化建築模型統籌整體施工方案,確保各區域可根據現場實際情況採用不同的施工方法、施工設備,實時監控施工進度,為衛星廳項目又好又快施工有效助力。
 
    「由於衛星廳鋼屋蓋結構為倒三角交叉鋼桁架+三角錐焊接球網架結構,杆件拼裝及空中單元組裝肢點特別多,安裝及卸載過程結構變形較大。為此,我們通過BIM技術進行了鋼屋蓋安裝全過程模擬,很好地解決了鋼結構安裝精度及變形控制這一難點問題。」據介紹,BIM技術貫穿了深圳機場衛星廳設計、施工和運維各個階段,實現了建築信息的全生命周期共享。藉助BIM技術,深圳機場強化了對衛星廳工程的精細化管理,有效增強了工程進度和質量控制,提升了管理效能。
 
    下一步,深圳機場將聯合衛星廳項目各參建單位持續加大投入,合理制定施工計劃,全力以赴推動屋面、幕牆、精裝等工程進度,力爭衛星廳於2021年按期建成投用,為加快建設高品質創新型國際航空樞紐,推動「雙區」建設和民航高質量發展提供有力支撐。(記者 林麗青 通訊員 葉丹 鄒金傑)
 
 
[责任编辑:郭昕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