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商报官网 > 广东 > 特别报道

融入灣區首發站——廣州市天河區助力港澳青年創業小記

2020-11-30
来源:人民政協網
    「叮咚,下一站崗頂,請去往天河區港澳青年之家總部的乘客在此站下車。」廣州地鐵崗頂站的提示音響起,不少在廣州打拼的港澳青年馬上知道:「家」到了。
 
    作為廣州市的中心區和經濟主戰場,天河區良好的營商環境和區域優勢形成了創新創業的磁場效應,源源不斷地吸附、整合人才、技術、資金等創新要素,讓這裡成為全球創客的舞台。不少懷揣夢想的港澳青年也投身於這片熱土之中,並茁壯成長為參天大樹。
 
 
    2017年6月9日,天河區港澳青年之家第一個創業基地——ATLAS寰圖辦公空間揭牌。

    天河速度
 
    「我想為來內地創業的港澳青年建一個家。」2017年初,天河區政協港澳委員林惠斌聯合幾位港澳委員向政協遞交一份提案,建議創建青年之家,為想要來內地創業的港澳年輕人創建一個資訊共享的交流平台。
 
    沒過多久,天河區委常委、統戰部部長謝偉就邀請林惠斌商討建立青年之家的可行性,並動員他牽頭搭建。「說實話,當時我們的想法還不是特別成熟,壓根就沒有預料到這麼大的反響,畢竟初創期的港澳企業並不能創造多少GDP、稅收和工作崗位。」
 
    經過半年多時間的籌備,在天河區委統戰部的指導下,2017年10月20日,天河區港澳青年之家正式成立,這也是廣東省首個港澳青年之家。
 
 
    2018年10月20日,舉辦「就在天河——粵港澳大灣區青年交流分享會」活動。
 
    「天河區港澳青年之家的建立和發展可謂是『天河速度』!」林惠斌感嘆道。
 
    短短的3年內,港澳青年之家發展為1個總部+4個創業基地+1個工作站,共服務接待港澳青年超過8000人次,成功協助近150家港澳青年企業落戶天河並投入運營。而這些數字還在不斷擴大。
 
    「我們都是普通人,並沒有太多的資源和人脈。」林惠斌坦言,在港澳青年之家的建設過程中,區委統戰部給予的支持讓他底氣十足。
 
    「成立港澳青年之家,天河區有條件,也有需求。」謝偉介紹了天河區為港澳青年送出的「大禮包」,例如在全市率先出台了《廣州市天河區推動港澳青年創新創業發展實施辦法》,對通過天英匯國際創新創業大賽港澳賽區大賽申報的項目給予10萬元落戶獎勵和最高10元租金補貼兩項支持,將45歲以下港澳青年人才創辦的企業納入天河區人才公寓分配範圍。
 
    同樣還是在天河區,2019年5月16日,廣東省首個旨在解決港澳青年在創新創業過程中遇到的困難和問題的專屬機構——天河區港澳青年支援中心正式掛牌成立。在這裡,港澳青年可享受政策解答、法律諮詢、法律援助、心理輔導等九大類服務。
 
 
    2019年3月13日,天河區委統戰部召開支持港澳青年創新創業聯席會議。
 
    在區委、區政府的重視下,天河區還成立了支持港澳青年創新創業聯席會議制度,定期研究港澳青年雙創工作,不斷優化、修訂扶持政策,在人才引進、創業就業、小微企業優惠政策等方面對港澳青年予以全方位扶持。「我們引導相關政府職能部門為港澳青年創新創業提供『綠色通道』,項目落地時間由原來的20天縮減到10天。」
 
    謝偉是港澳青年之家的常客,不僅和港澳青年們交朋友,也對每一個項目如數家珍。「對港澳青年這個群體,我們既要多做錦上添花的工作,同時也要有雪中送炭的保障。」
 
    從一個想法到一個項目,再到一個公司在天河落地運營,港澳青年的創業之路比預料之中更「難」,卻又比情理之中更「易」。「難」的是,初來創業的他們,面臨着環境迥異、政策陌生、資源睏乏等諸多難題。「易」的是,通過天河區港澳青年之家平台的幫助,他們在市場分析、公司註冊、辦公選址、資源對接等方面遇到的難題得到支援和解決,快速落地創業發展。
 
    「走馬觀花看不到真正的市場,交不到真正的朋友,你只有把自己留下來,沉下來,才會發現這裡和香港不一樣。不一樣的地方才能產生商機!」林惠斌對每一個來訪的港澳青年都如是說。

    港澳味道
 
    走進青年之家位於崗頂的總部,透明的玻璃間隔出一個個辦公區,從咖啡廳、會議室到頭腦風暴室、冥想室、遊戲室一應俱全……而「彌敦道」「皇后大道」也成為串聯起各個空間的「主幹道」。這裡的「港澳味道」讓初來乍到的港澳青年感到「很親切」。
 

天河區港澳青年之家總部
 
    謝偉介紹說,為了讓港澳創業青年在廣州有「家」的感覺,一開始就有意選取區內有港資背景,或有針對港澳項目提供專門服務的創新載體建設青年之家創業基地。
 
    90後香港青年吳嘉惠來到天河後如魚得水。他一手打造了TIMETABLE聯合辦公空間,作為天河區港澳青年之家四個創業基地之一,成立不到1年已經入駐52個團隊及項目,而估值超過1億元的就有5家企業,是名副其實的港澳青年創新創業「網紅」。
 
    在TIMETABLE聯合辦公空間建成後,吳嘉惠積極邀請港澳創業青年入駐。而他也常常是粵港澳三地跑,去尋找一些合適的項目入駐空間。「希望作為一個中間人的角色,連接香港優秀的創業青年,令他們見到這個市場的魅力。」吳嘉惠說,自己的設計和團隊成員均是「90後」香港和海歸青年,既了解港澳創業青年的需求,也十分熟悉內地創業環境,在招納港澳團隊入駐上有一定優勢。
 
    因為搭建了港澳青年溝通的橋樑,吳嘉惠已成為天河區港澳青年之家會員發展部部長。從接受玫瑰到贈人玫瑰,吳嘉惠收穫了雙倍的快樂。
 

天河區港澳青年之家總部
 
    在港澳青年之家,像吳嘉惠這樣的例子不勝枚舉。林惠斌也坦言,「我們要幫助港澳青年生存下去,這個過程並不容易。因為我們並不是做這個行業的,而懂這個行業的人都不太懂港澳青年。」於是,港澳青年之家就在不斷磨合中步步前行。
 
    「2000年我剛來的時候,花了1年的時間融入,因為沒有朋友,所以每到周末就想回香港。但是慢慢地,廣州成了我第二個家。」如今,來到廣州的港澳青年基本上不會再有林惠斌這樣的經歷。經過三年的發展,天河區港澳青年之家已經打造了輻射廣泛的「朋友圈」。
 
    「讓港澳青年來服務港澳青年,可以更有效地了解港澳創業者的需求,幫助他們儘快融入新環境。」謝偉指出,港澳青年之家的主任和副主任都是港澳創業者,他們用自己在廣州創業的經驗來為後來者提供指導和幫助,顯然更具有感召力,服務也會更細緻周到。同時作為廣州市政協委員,謝偉近兩年在政協大會的提案都和港澳青年有關,其中,《關於建設粵港澳大灣區廣州創業園的提案》今年還被市政協評為優秀提案。
 
    工商財稅資訊、落戶政策動態,這些在其他基地作為營收的項目,港澳青年之家免費提供。還有低租金的人才公寓,讓港澳青年可以拎包入住。「我們希望將這裡打造成港澳創業青年的第二個家,能夠體驗到兄弟姐妹的感情,成為有溫度的地方。」林惠斌說。
 
    「安全感」和「歸屬感」是這些港澳青年常常掛在嘴邊的詞。
 

天河區港澳青年之家總部
 
    2019年,《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正式發布,提出「在廣東建設港澳子弟學校或設立港澳兒童班」。很快,天河區就設立了公辦性質的「港澳子弟班」。這不僅讓港澳籍的孩子享受到內地一線城市義務教育公共服務的「國民待遇」,也讓北上的港人家庭減少子女教育的後顧之憂。港澳青年之家的副主任袁少鳴就讓自己的孩子入讀了廣州的學校,和廣州的學生一起讀書。「如果分隔兩地,幸福感會降低。」
 
    如今,廣州不僅成為港澳青年的創業熱土,也是安家的熱門選項。「我們希望幫助他們能在大灣區里紮根,實現出彩人生。」謝偉的願景正在逐漸變成現實,越來越多的港澳青年正從這裡起航。
[责任编辑:薛正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