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商报官网 > 广东 > 今日热点

空氣質量大幅提升 「肇慶藍」刷爆朋友圈

2020-12-28
来源:香港商报网
    冬日時分,廣東肇慶街頭,藍天白雲映襯下,七星湖上水波蕩漾,西江河畔清風徐徐,北嶺山上綠樹成蔭,人們呼吸着清新的空氣,在優美的環境中工作生活,優質的空氣已成為肇慶人民的驕傲,「肇慶藍」頻頻刷爆肇慶市民朋友圈。
 
山湖城交相輝映
 
    今年1至11月肇慶市城區空氣質素綜合指數為2.92,全省排名第14位;優良天數比例97.6%,同比增長13.2%;PM2.5濃度為22微克/立方米,優於國家環境空氣質素二級標準;空氣質素綜合指數和優良天數比例兩項指標改善幅度均居全省第一。今年10月,第四批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範市縣名單出爐,肇慶市名列其中,包括空氣在內的環境質量得到國家肯定。
 
    然而在2014年,廣東首次按照空氣質素新標準排名時,肇慶排名全省墊底,7年後肇慶空氣質素大幅改善,如今名列全省前茅並成功奪得全國生態文明建設示範市金字招牌。肇慶空氣質素是如何實現蛻變的?讓我們到肇慶一探究竟。
 
升級改造後的廢氣治理設施

    陶瓷企業「煤改氣」 吹響治污號角
 
    作為曾經的主要產業之一,陶瓷產業多年為當地經濟發展提供了強勁動力,但也給當地資源環境帶來了巨大「副作用」。肇慶全市現有63家陶瓷企業264條生產線,建築陶瓷產能約佔全省的1/3。2019年全市陶瓷行業產值221.7億元、稅收7.2億元,分別佔全市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和稅收的7.2%和10.1%;但煤炭消費量和污染物排放量分別佔全市工業企業總量的30.9%和45%。
 
    一邊是經濟發展,一邊是環境保護,肇慶面臨抉擇。「堅決打贏藍天保衛戰,還市民美麗藍天。」肇慶市以「壯士斷腕、背水一戰」的決心和勇氣,以實施陶瓷產業轉型升級為開端,吹響了「治氣」號角。
 
    2013年以來,該市堅定不移推進陶瓷企業「煤改氣」,成立了由市委書記任組長的引導和扶持陶瓷企業轉型升級工作領導小組,建立市領導掛點服務企業制度,推行「一企一策一專班」,對陶瓷企業動真格,並加強執法檢查,倒逼治污升級。
 
    值得一提的是,為了提升陶瓷企業「煤改氣」的積極性。該市加強政策和資金扶持,對在限期內完成「煤改氣」的陶瓷企業,每條生產線給予省專項資金補助50萬元,市、縣兩級財政也分別給予30-50萬元不等的獎補資金,同時,全力保障氣源和氣價穩定,努力推動建築陶瓷生產線升級改造。
 
    截至目前,肇慶全市264條陶瓷生產線,計劃實施關停退出56條生產線;「煤改氣」已完成205條,完成率達99%。
 

    科技制度雙管齊下提「氣質」
 
    據肇慶市生態環境局大氣科科長朱雲鋒介紹,目前肇慶全市設有7個「黑煙車」抓拍點,只要排放超標的車輛路過,便會立刻被抓拍,並將實時畫面傳輸到肇慶市污染源監控中心。根據檢測信息,交警部門將按規定對其進行處罰,罰款200元並扣3分。自2020年6月起肇慶全市域內禁行黑煙車,7至11月,累計已對闖禁的915輛黑煙車定點拍。肇慶也成為廣東省內第二個實施黑煙車上路行駛處罰並開展定點抓拍的地級市。
 
    肇慶以科技手段推動大氣污染防治還體現在依靠智能立體監測網打造先進的空氣質素預報預警系統,實現對7天內、9個縣(市、區)空氣質素精準預測,以及實現大氣污染減排措施動態效果評估,以此開展大氣重污染過程氣象特徵、成因與輸送特徵研究,為治理大力污染提供科學支撐。2020年1-11月,肇慶市先後啟動15次共61天的不利氣象應對,僅出現了8天污染天氣,成功「搶回」53天優良天。
 
    有了科技和制度保障,肇慶空氣治理的步伐持續向更廣更深領域邁進。例如近年來大力推進鍋爐、窯爐升級改造,已完成35台10-35蒸噸燃煤鍋爐燃料清潔化改造、8台35蒸噸及以上在用燃煤鍋爐超低排放改造。結合排污許可證發證登記工作,建立工業爐窯企業清單,大力推動其中117家共215條C級工業爐窯企業廢氣污染全過程治理工作,實現轉型升級。
 
    隨着大氣污染防治各項工作深入推進,肇慶市空氣質素綜合指數在2015至2019年間在全省排名分別上升至第19、18、18、18、17位。優良天數比例也從2014年的72.9%上升至目前的97.6%,PM2.5年均濃度從48微克/立方米降至22微克/立方米。

    環境專家出謀劃策護航「肇慶藍」
 
    肇慶市開展空氣治理的另一個有效舉措——藉助專家力量。肇慶整合各項科研成果和科研資源,制定並優化了分階段、分污染過程的精準攻堅行動方案,靶向打擊每一個污染源,形成了工作方案科學制定與動態優化的「科學閉環」工作機制。同時,依託大氣污染防治攻堅戰指揮部統一領導,建立「預報-會商-方案-行動-評估」的全過程日常化「管理閉環」工作機制,及時發佈預報預警信息,提前啟動應對措施,確保方案切實落地可行。
 
    在「科學閉環」和「管理閉環」機制實施過程中,來自科研機構和高校的專家以及團隊持續發揮專業優勢,為肇慶環境問題把脈問診,出謀劃策,形成專業指導意見,有效推動環境問題的解決。今年上半年疫情嚴控期間,肇慶先後5次通過遠程視頻會議,邀請專家進行多方會商,下半年又先後4次召集多個技術團隊召開協調會部署攻堅工作思路和要點。(記者 余文蓮 通訊員 段建新 梁千帆)
 
[责任编辑:薛正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