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商报官网 > 黑龙江 > 特别报道

黑龍江肇源農場有限公司學黨史悟初心 辦實事興產業

2021-07-08
来源:香港商报网
    走進黑龍江肇源農場有限公司的稻田地里,嫩綠的稻苗在風中搖曳,綠意盎然,一群群鴨子或是在田間暢遊嬉戲,或是在啄食雜草,一隻只螃蟹在稻田裏橫行霸道,一派生機勃勃的景象讓人忍不住駐足觀看。連日來,黑龍江省肇源農場有限公司把黨史學習教育與產業高質量發展有機結合、深度融合,以產業發展成效檢驗黨史學習教育成果。
 
 
    該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場長李國海,黨委副書記、總經理孫韶偉結合黨史學習教育,把「我為群眾辦實事」落實落靠,堅持以學促行、學以致用,解民憂解難題,分別自己掏腰包精心挑選了2000隻鴨雛和10000隻蟹苗,免費幫助種稻職工搞起了稻田養鴨、養蟹種植模式。
 
    據介紹,對農藥化肥,鴨子、螃蟹是最敏感的「質檢員」,可以有效降低農藥化肥的施用,利用鴨子、蟹子吃掉稻田內的雜草、害蟲,同時按摩、疏鬆土壤,刺激水稻植株分櫱,產生渾水肥田的效果,從而實現水稻純綠色生產,有效提高水稻有機化程度。
 
 
    「一塊兒地能收兩份兒錢,省了肥料和飼料,吃着也放心。」鴨稻種植戶鄒勇凡告訴記者,利用「稻鴨共生」種養模式種出來的「生態米」、養出來的「生態鴨」,都比普通米、普通鴨在市場上的價格高。按去年的市場價,每畝地鴨子收入375元,水稻增收240元,節本增效40元,每畝地預計可增收700元。說到今年的收成,蟹稻種植戶張希傑信心滿滿地和記者算了一筆經濟賬:「今年溫度氣候條件都利於螃蟹生長,就拿我家這50畝地的收成來算,產量足足可高出去年的一倍。再加上有公司為品牌造勢,擴大知名度,僅養蟹這一項我估摸着就能增收5萬元,再加上蟹稻米,今年的淨利潤預計能達到11萬元。」
 
    依託黨史學習教育,針對「鴨稻共育」「蟹稻共生」發展中存在的問題,公司組織農技人員採取「一對一」或「一對多」結對幫扶模式,真正沉下去為種植戶發展綠色綜合種養模式開展技術培訓和指導,傾聽種植戶的所思所想,幫助種植戶提升種養植技術,達到「人人會種植、戶戶有收益」的目標,進一步種植戶拓寬銷售渠道,切實為群眾辦實事、解難題、興產業、促發展。同時,通過為種植戶提供政策支持的方式,力爭把鴨稻米、蟹稻米做大做強,實現產業健康、高質量發展,以產業振興為企業發展賦能,推動黨史學習教育走深、走細、走實。
 
 
    李國海說:「下一步,公司將把『我為群眾辦實事』與轉變作風結合起來,與解決難題結合起來,與項目推進結合起來,與轉型發展結合起來,真正做到『學黨史、悟思想、辦實事、開新局』,以工作實效檢驗黨史學習教育成果,不斷提升全場職工群眾的獲得感和幸福感。」(記者 王琳 通訊員 劉瑩瑩 刁偉偉)
[责任编辑:赵书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