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商报官网 > 安徽 > 特别报道

【合肥·五年看點】安徽巢湖:汪橋村人氣漸「旺」

2021-09-16
来源:香港商报网
    秋高氣爽,瓜果飄香。9月14日中午,安徽省合肥市「五年看點」集中採訪團來到汪橋村進行實地採訪。汪橋村位於巢湖市柘皋鎮東部,總面積約10平方公里,下轄18個自然村22個村民組,共有810戶2860餘人。建村500多年,房屋建築延續江淮徽式風格,以及具有地方特色的石牆和水上房屋。村莊靠山面水,自然環境優美、資源豐富。有耕地4530畝、山場約9000餘畝,林木茂密,綠蔭成片;有小Ⅱ型水庫3座,碧波蕩漾、風光無限;有抗戰期間巢縣政府駐地、黃山抗日游擊大隊活動地等紅色資源,如今在原址建成巢北抗日歷史展覽館。
 
    據合肥日報記者、現任汪橋村第一駐村書記柳書節介紹,該村先後獲評第二屆中國美麗鄉村百佳範例、全國農村社區綜合治理示範村、安徽省美麗鄉村示範村、安徽省鄉村旅遊示範村、巢湖市文明村、巢湖市民主法治示範村、巢湖市「法治文化建設示範點」、巢湖市首批研學旅行基地等榮譽稱號。2019年元月,汪橋村作為全國污水治理現場會現場觀摩點,至今陸續接待全國各地參觀調研約400次1000餘人。
 
    以「園」帶「戶」 發展集體經濟
 
    汪橋村率先完成農村產權制度改革,成立全鎮首個股份經濟合作社(巢湖市柘皋鎮汪橋村股份經濟合作社),探索實行黨、社、戶聯建的黨組織設置形式,採取「黨組織+合作社+貧困戶」「黨組織+家庭農場+農戶」等多種形式做實、做強村級集體經濟項目的日常管理運營工作。實現村民變股民,清理核算經營性資產142.7萬元,盤活集體資產,探索開展股權投資,結合扶貧產業園和農家樂,以「雙培雙帶」為著力點,黨員帶動脫貧戶就業。
 

古橋流水
 
    汪橋村把湖水引入農戶,把山場引入光伏,建設大棚扶貧產業園(精品草莓)、經果林扶貧產業園(桃樹、葡萄、樹莓、棗等精品果樹)以及瓜蔞扶貧產業園(高品質瓜蔞子),將老村部出租經辦農家樂、大鍋飯,空閑塘口發展特色泉水魚蝦養殖,承辦「夏至文化節民俗體驗活動」,開展「插秧比賽」「捉泥鰍」等具有鄉村特色的旅遊體驗項目,發展100畝精品大棚果蔬採摘項目和山泉水魚蝦混養項目等帶動全村增收致富。充分挖掘敵後巢縣縣政府駐地舊址等紅色資源,將紅色旅遊和鄉村旅遊融合發展,探索出一條吸引周邊城市居民「吃農家飯、住農家屋、干農家活、享農家樂」的鄉村旅遊生態發展之路。
 
    保留原始風貌 建設美麗鄉村
 
    自2016年啟動美麗鄉村建設以來,汪橋村堅持人與自然和諧共生,村莊發展與生態保護齊頭並進,突出美麗鄉村和人居環境建設「總抓手」。堅持不搞大拆大建,能保留的古迹風貌盡量保留,能不拆除的老舍古居盡量維修,在提升人居環境的同時,保留最原始的農村特色。累計改造、硬化道路17.53公里,安裝太陽能路燈225盞,4G網絡覆蓋率達100%。按照「地方特色、生態村莊、宜居家園」定位,推進小公園、小廣場、小果園、小樂園「四小園」建設,充分做好美化文章,凸顯鄉村品位,打造花園式的家園。目前,汪橋村已建設汪橋集和六甲王兩個美麗中心村,舊貌換新顏,成為遠近聞名的美麗鄉村。
 

村旁小溪
 
    開展「三大革命」 提升人居環境
 
    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綠色發展理念,積極開展農村人居環境整治「三大革命」。開展「污水革命」。因地制宜開展農村生活污水治理,做好雨污分流、清水繞村、臭水溝治理、排水溝清淤等整治工作,共改造污水管道1121米,修築雨水邊溝3842.5米,建設日處理50噸的一體化污水處理站2座及人工濕地,實現汪橋集水變乾淨、塘歸清澈、重塑鄉村水韻。開展「廁所革命」。改造旱廁210餘座,改廁率達100%,新建公廁4座,公廁有專人日常維護,達到通風、除臭、衛生、清潔標準,徹底改善了居民如廁條件和生活環境。開展「垃圾革命」。村內設置垃圾分類收集點8個,每戶門前設置垃圾桶2個,分為可腐爛垃圾和不可腐爛垃圾;文化廣場設置全自動廢品回收站設備,村民可通過投廢品—換積分—兌獎品,以此鼓勵村民積极參与垃圾分類工作,村內實現垃圾及時清掃、分類收集、日產日清。
 
    黨建+「四治」 打造農村社區治理新模式
 

汪橋村光伏產業項目
 
    緊緊圍繞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總體部署,全面打造「黨建領航,『四治』共建美好家園」的鄉村治理體系,實現農村基層黨組織建設與村民自治、法治、德治、智治相結合。黨建為先。汪橋村黨總支建立「黨小組之家」和「網上黨支部」,全面構建「黨建+志願者」「黨建+鄉賢」「黨建+理論宣傳」等「黨建+N」模式,實現網格化管理。以新時代文明實踐站為平台,開展「好媳婦」「最美家庭」等評選活動和「編外子女」「流動的剃頭匠」等志願服務活動;以道德大講堂為紐帶,弘揚真善美,轉播正能量,制定《汪橋村村規民約》,設立家風家訓長廊,宣揚優良傳統。智治為翼。建立「互聯網+」服務管理模式,為群眾提供「一門式辦理」「一站式服務」。推進「互聯網+政務」建設,提升農村信息管理水平,接入「天網」「雪亮工程」等網絡平台,打造平安農村監控網絡;採取入戶教學和現場指導的方式,幫助村民掌握互聯網辦事流程。目前,皖事通、電子社保卡等新型互聯網便民軟件已成為村民的「新寵」。(巢軒 龔舒斌)
 
    頂圖:汪橋村先後獲評第二屆中國美麗鄉村百佳範例、全國農村社區綜合治理示範村
[责任编辑:赵书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