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商报官网 > 河南 > 特别报道

河南省政協主題調研活動走進南陽:厚重歷史文化唱響新時代

2021-10-28
来源:香港商报网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一百年前,中國共產黨的先驅們創建了中國共產黨,形成了堅持真理、堅守理想,踐行初心、擔當使命,不怕犧牲、英勇鬥爭,對黨忠誠、不負人民的偉大建黨精神,這是中國共產黨的精神之源。」「歷史川流不息,精神代代相傳。我們要繼續弘揚光榮傳統、賡續紅色血脈,永遠把偉大建黨精神繼承下去、發揚光大!」
 
    紅色基因是中國共產黨在長期奮鬥中形成的信仰、理想、信念、宗旨、優良傳統和作風等精神品質和英雄氣概的綜合體,是革命事業永續發展的精神密碼,集中體現在中共黨史、新中國史、改革開放史中,是我們黨的寶貴精神財富,是中華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園,是推動民族復興偉業的強大精神力量。
 
    為了讓紅色資源釋放出更加強大的感召力和凝聚力,河南省政協文史委組織政協委員開展「大力發展紅色文化旅遊」主題調研活動,旨在發掘紅色資源,解讀紅色密碼,領會紅色內涵,呼籲大家用紅色文化滋養心靈,用紅色火炬照亮征程,不斷闖關奪隘,確保紅色基因代代相傳,在新的征程上更加堅定地開創美好未來。
 
    10月28日上午,河南省政協副主席張震宇,河南省政協文化和文史委員會主任毛德富,河南省政協文化和文史委員會副主任路海江,河南省政協委員、香港商報河南辦事處主任郭軍勝,河南省政協委員、三國魏晉南北朝研究中心主任潘偉斌,河南省政協委員、河南省總商會副會長、博雅文化產業集團董事長曹永彬,河南省文化和旅遊廳公園辦一級主任科員李榮勝,河南省政協文化和文史委員會辦公室主任陳學選,河南省政協文化和文史委員會辦公室副主任宋會喬,河南省政協辦公室胡欣源一行10人來到河南省鎮平縣調研,南陽市政協副主席李德成、南陽市文化廣電和旅遊局局長任永亮和南陽市政協文化和文史委副主任宋建軍陪同調研。
 

調研組在南陽臥龍崗調研
 
    調研組一行首先來到南陽臥龍崗,又稱南陽武侯祠,這是南陽最閃亮的人文名片,是三國時期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和思想家——諸葛亮和其叔父的隱居躬耕之地,傳頌千年的「三顧草廬」的故事就發生於此。臥龍崗始建於魏晉,盛於唐宋,距今有1800多年歷史。進入諸葛草廬,拜謁關張殿,賞龍崗水系,聽解說員動情的講述那「臣本布衣,躬耕於南陽……」的千年佳話,一路走一路如數家珍娓娓道來。從楹聯講到對聯,從牌匾講到景點主題,從三國文化講到人本理念、海綿城市理念,從文化注入講到生態環境打造。
 
    走在武侯祠的古建築群中,幽美的環境,參天的古樹,仿佛穿越時光隧道,回到了一千多年以前。在「臥龍碑林」,心存敬仰的參觀存放着古代400餘塊碑碣石刻,其中嶽飛手書的《前後出師表》碑最為珍貴,是名副其實的「三絕」碑。諸葛亮,臥龍崗,滿載着南陽歷史文化的悠長與厚重。
 

調研組參觀醫聖祠
 
    隨後,調研組一行來到醫聖祠,它是我國東漢時期偉大的醫學家、世界醫史偉人、被人們尊為中華「醫聖」的張仲景的墓祠紀念地。走進醫聖祠,抬頭望去,只見庭院中間矗立着一尊高大的醫聖塑像,凝眉深思,憂國憂民之情溢於眉宇間,令人肅然起敬。此時,彷佛跨越了1800多年的時空,親身感受到了他那「進則救世,退則救民,不為良相 ,定為良醫」的胸襟。館藏器具文物104件(套),古籍書刊文獻1萬餘冊。張仲景以樸素的陰陽學說為指導,嘔心瀝血,寫出一部十六卷的《傷寒雜病論》,創造性地提出了辯證論治的法則,是一部理、法、方、藥皆備的經典著作,形成了獨特的中國醫學思想體系。這一著作對世界醫學的發展,起到巨大的推進作用,被後人尊稱為「醫經」,方劑被稱為「經方」,張仲景也被奉為「醫聖」。
 
    醫聖祠以其豐厚的醫學文化內涵,展示了中華文明的悠久歷史和炎黃子孫的勤勞智慧。它是一座歷史的豐碑,銘刻着人類與自然疾病作鬥爭的拼搏精神,更是弘揚民族優秀文化、進行愛國主義教育的不朽篇章。
 

調研組參觀南陽世界月季大觀園
 
    最後,調研組一行來到南陽世界月季大觀園,景區面積1543畝,旨在展示月季在城市園林中的應用,促進月季文化交流。 整個園區共種植月季5100個品種,140萬株。雖已是深秋,各種月季競相開放,滿園飄香。順着小路穿行,就像徜徉在鮮花的海洋里,芬芳宜人。園內種植有「粉扇」「綠野」「希望」等稀有月季品種,五顏六色的月季花枝招展,充滿無限生機,唯美而壯觀。園區還融入「滿城綠色半城水」的設計理念,以綠色生態為底子、月季花海為主題、藍色水軸為脈絡,展現南陽月季的發展之美、生態文明的自然之美。
 
    南陽市政協副主席李德成對河南省政協開展的「大力發展紅色文化旅遊」主題調研活動走進南陽表示熱烈的歡迎。他表示,每一個紅色旅遊景點都是一個常學常新的生動課堂,蘊含着豐富的政治智慧和道德養分,紅色基因的生命力在於挖掘出新的時代內涵,彰顯出新的時代價值。發展紅色旅遊,因地制宜,發揮南陽自然、人文資源優勢,讓紅色文化在新時代彰顯出強大的生命力。(記者 王皓萍)
[责任编辑:赵书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