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商报官网 > 湖南 > 善行中国

潘碧靈:四輪驅動,強力推動生物多樣性保護主流化進程

2021-10-29
来源:香港商报网
    生物多樣性是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物質基礎,近日,全國政協常委、民進湖南省委會主委、湖南省生態環境廳副廳長潘碧靈撰文,就推進生物多樣性高水平保護提出建議,全文如下:
 
    四輪驅動,強力推動生物多樣性保護主流化進程
 
    潘碧靈
 
    2021年10月11日至15日,聯合國《生物多樣性公約》第十五次締約方大會(COP15)在昆明成功舉辦,習近平總書記在領導人峰會上發表了題為「共同構建地球生命共同體」的主旨講話,提出構建地球家園的「三個願景」,開啟人類高質量發展新征程的「四個倡議」,實現生態文明的「兩個構建」,既為共同構建地球生命共同體凝聚起了強大合力和注入了強勁動力,也為我們進一步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和生物多樣性保護指明了方向和行動指南。
 
    目前,國際社會普遍認識到生物多樣性保護的重要性,把推動生物多樣性主流化作為推進生物多樣性保護最重要、最有效的手段,強調要將生物多樣性納入到各國政府的政治、經濟、社會、軍事、文化及生態環境保護、自然資源管理等發展建設的主流。中國自1992年簽署《生物多樣性公約》以來,一直非常重視生物多樣性保護工作,在推動主流化進程方面開展了一系列的工作。2022年上半年,COP15第二階段會議將在昆明以線下方式舉行,各國將致力於推動達成兼具雄心和務實的「2020年後全球生物多樣性框架」。作為COP15大會東道國,中國更加需要持續加速推動生物多樣性主流化進程,牢固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堅決摒棄先破壞後保護的老路,「政府主導、部門負責、全民參與、基礎支撐」四輪驅動,推進生物多樣性高水平保護與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協調統一。
 
    強化政府主導。充分發揮各級黨委政府在生物多樣性保護中的主導作用,建立健全生物多樣性保護的機制體制,完善法律法規和政策體系,修訂實施生物多樣性保護戰略計劃,依法推進生物多樣性保護工作。認真貫徹落實中辦 國辦《關於進一步加強生物多樣性保護的意見》,按照《意見》所確定的「時間表」「路線圖」「任務書」,領導掛帥、加強領導、高位推進、狠抓落實。
 
    壓實部門責任。層層壓實相關部門生物多樣性保護的主體責任,各司其職、密切配合,統籌推進保護工作。一方面,建立健全發展改革、教育、科技、公安、財政、自然資源、生態環境、住建、水利、農業農村、文旅、衛健、林業、海關等多部門共同參與的協調聯動機制,明確工作任務,理順管理體制,整合保護資源,壓實工作責任,建立生物多樣性保護長效機制。另一方面,將生物多樣性保護納入國民經濟與社會發展規劃、相關行業規劃、部門規章和政策文件中,從源頭介入,加強常態化管理,減少經濟社會發展對生態系統功能和生物多樣性的負面影響。
 
    推動全民參與。大力推動各行各業、企事業單位、社會公眾積極參與生物多樣性保護。一是加快行業產業綠色轉型,促進經濟發展與生態環境保護相協調。推動農業、林業、漁業、水利、能源、旅遊等相關行業積極主動參與,鼓勵發展生態種植、生態養殖和可持續經營,推進更加合理的資源利用方式,積極探索「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生態產品價值實現等,減少對生物多樣性的壓力。二是推動相關企事業單位將生物多樣性問題納入管理視角。COP15大會第一階段會議閉幕後,國內已有多家食品飲料、能源和醫藥等上市公司就生物多樣性保護髮聲或出台相關舉措。應進一步完善信息披露等相關政策,推動企事業單位承擔應盡的社會責任,為助力實現人與自然和諧相處貢獻力量。三是加強面向社會公眾的宣傳教育。積極發揮各類保護機構、民間組織、科研教育單位和新聞媒體的作用,倡導有利於生物多樣保護的綠色生產生活方式,提升全社會保護生物多樣性的自覺性和參與度。特別是依託學校、動物園、植物園、森林公園、標本館和各類自然博物館,讓廣大青少年進一步認識到保護生物多樣性的重要意義和面臨的嚴峻挑戰,引導和鼓勵他們做生物多樣性保護的示範者、監督者、傳播者,擔當起未來綠色發展的時代重任,共同創造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美好未來。
 
    完善基礎支撐。從資金保障、科學研究、能力建設等方面進一步提升生物多樣性保護能力水平。推動形成多元化資金投入機制。進一步建立和完善資源有償使用、生態保護補償、轉移支付及遺傳資源惠益分享等相關政策機制,拓寬生物多樣性保護的資金機制,強化和推動金融行業對生物多樣性保護的參與和支持,為實現多方參與的生物多樣性保護提供更多資金支持渠道。推動開展基礎性科學研究。加強氣候變化對生物多樣性影響、遺傳多樣性研究與保護、外來入侵生物和野生動物疫源疫病等生物多樣性保護相關新理論、新技術和新方法的研究和運用,加強專業人才培養,強化科研能力建設。推動提升管理和保護水平。從建立完善生物多樣性相關標準體系、強化調查觀測評估分析、整合構建數據資源平台、加強生物安全和生態安全管理等方面,提升生物多樣性保護能力水平。(記者 周芷行)
[责任编辑:赵书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