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商报官网 > 广东 > 今日热点

深圳國際公益學院GSE項目首期班在西雙版納開學

2021-11-02
来源:香港商报网
    10月31日,深圳國際公益學院GSE全球社會企業家項目首期班開學模塊於雲南西雙版納收官。GSE項目由深圳國際公益學院創辦,並引進日內瓦大學可持續資產與財富管理金博課程體系,旨在培養具有全球商業領導力和強大社會創造力、擁有遠大願景和社會企業家精神,兼具高端學術水準的卓越社會企業家。
 
    GSE首期班匯聚了63名企業家,其中女企業家佔38%;他們中有黨的十九大代表、全國人大代表、全國政協委員、深圳經濟特區建立40周年創新創業人物和先進模範人物、上市公司和龍頭民企實控人等。班上碩士佔72.8%,博士佔19%,平均年齡48.9歲;其中創始人/董事長佔92%、CEO/總經理佔8%,境內外上市公司實控人佔60.3%;主要來自大灣區、長三角、北京等地區,分佈在生物醫藥、能源環保、現代服務等十個領域。
 
    首期班首課以「資本的使命——共同富裕與SDG目標的人本追求」為主題。深圳國際公益學院董事會主席、聯合國可持續發展目標影響力指導委員會成員馬蔚華教授,聯合國兒童基金會駐華辦公室特別代表、跨領域專家Derval Usher,分別以「可持續發展,共同富裕與社會企業家」「聯合國可持續發展目標與中國的貢獻」為題作主題演講。深圳國際公益學院院長嚴駿講授入學導入課,為首期班同學開啟「深益共榮」的學習之旅。
 
    馬蔚華表示:關於「社會企業家」至今沒有形成完整的理論體系,但社會、經濟的迅速發展對「社會企業家」的需求已超出理論家的探索,特別是共同富裕,其與聯合國可持續發展目標一致,為企業將商業利益與社會責任相融合提供了大有可為的機遇,也為企業之間圍繞社會責任實踐提供了新的合作模式。「社會企業家是一個新的領域,有神聖的使命和廣闊的前景,GSE同學將成為探索社會企業實踐征途上的先驅和未來發展的引領者。」
 

將課堂搬到自然界浸入式學習
 
    嚴駿強調,GSE項目不同於傳統教學項目,而是將建立GSE的生態體系,包括建立社會企業的實踐基地、設立社會企業孵化平台、構建社會企業的品牌價值評估體系、開發社會企業案例和教材等。「GSE是一個帶有傳承基因的項目。」嚴駿院長表示:學院正在打造「深益家」校友品牌,其有三個核心元素,一是深思,深刻思考、深入研究、持續學習;二是深耕,深耕公益、砥礪前行;三是深愛,無論身處何方,始終保持大愛之心。
 
    作為跨領域專家Derval Usher女士認為,實現可持續發展目標,需要所有的利益相關方共同參與其中。每個人都可以善用自己的專長,投入到社會問題的解決中。「特別是企業家們,我們可以一起設計解決問題的方案,實現社會和經濟的雙重受益,在促進可持續發展目標實現的過程中,保證沒有一個人掉隊。」
 
    國家應對氣候變化戰略研究和國際合作中心首任主任、學術委員會主任李俊峰先生,中國社會保障學會會長、中國慈善聯合會副會長、中國人民大學教授鄭功成先生,分別從「雙碳經濟的機遇與挑戰」及「共同富裕與慈善事業發展」角度,引領學員重新定義作為社會企業家的責任與資本的使命,探索共同富裕的意義與途徑。
 
    李俊峰認為:如何應對碳中和的挑戰?中國的選擇應該是社會的力量加上市場的選擇。「雙碳」是一場社會、經濟的系統性變革,需要思想、科技、藝術和企業的支撐。創新型企業的責任就是推動創新朝着理性、合理和健康的方向發展。「雙碳」為企業家們創造了無限可能。
 
    鄭功成認為,當代中國,社會主義制度更加成熟、中國式現代化在全面提速;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需要向更高目標邁進等,時代的發展已經到了紮實推動共同富裕的時候。「推動共同富裕要把握兩個前提——不急於求成,不是同步共富; 市場機制解決不了社會公平問題,必須共建共享。」鄭功成對共同富裕的評價提出價值 、時間 、空間 、制度 、實踐、國際六個維度,他認為,經商之道和慈善之道是相通的,第三次分配的社會意義大於經濟意義。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GSE項目首期班開學地選在西雙版納,也是深圳國際公益學院對教研實踐基地的積極探索。此班不僅邀請政府、學界、非營利組織的知名人士走進教室,還將課堂搬到自然界、搬到村寨浸入式地學習,啟發GSE同學能夠識別社會問題既而參與到社會問題解決中。通過觀察亞洲象的行為類型和亞洲象與環境的關係,透過對以番龍眼和千果欖仁為建群種的溝谷雨林的了解,不斷尋求人類社會生態和自然生態的結合點;走進沿瀾滄江而居的江頭漫咪村與布朗族村長對話,感受民族共融及人與自然的緊密關係;到訪中國綠化基金會項目地——古茶樹保護區,認識古茶樹,進一步了解生物多樣性保護與經濟發展之間如何和諧共生。(記者 黃鳳鳴)
 
    頂圖:開班合影
[责任编辑:赵书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