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商报官网 > 广东 > 今日热点

深圳國際公益學院為EMP國際慈善管理十六期舉辦開學典禮

2021-12-24
来源:香港商報網
    12月24日,深圳國際公益學院EMP國際慈善管理十六期開學典禮在深圳舉行,55名關注專業公益與可持續發展的精英夥伴參與到公益慈善的學習、推動和實踐中。深圳國際公益學院董事會主席、聯合國可持續發展影響力目標指導委員會成員馬蔚華,深圳國際公益學院院長嚴駿、副院長黃浩明及深圳國際公益學院的同學們共同參加本次典禮,深圳國際公益學院公益管理教育中心主任劉冰華主持開學典禮。
 
    EMP十六期新同學來自全國17個省、市、自治區,分佈在21個城市;女生佔56%、男生佔44%;企業及跨界佔49%;機構的決策層與管理層佔96%,碩士及博士學歷佔比47%,擁有海外學習經歷的佔比10%,擁有商學院EMBA/MBA/高管教育經歷的佔比24%;新同學平均工作經驗18年,平均公益年限8年,平均年齡41歲。新同學關注最多的公益領域為:教育、兒童、健康、助殘、志願服務等。
 
    作為本期班級最顯耀的特點,有近50%商業及跨界背景的同學加入到公益的專業學習中。此外,本期同學構成愈加多元,除不可或缺的公益組織代表,首次出現來自遊戲、期貨等領域的同學。
 
馬蔚華
 
    「當今世界是百年變局和世紀疫情交織的時刻,人類都在深刻反思,且對公益慈善的認識從來沒有像今天這樣高,特別是企業家的社會責任感也從來沒有像今天這樣強烈,這是公益慈善的大好形勢。」開學典禮期間,馬蔚華主席提出三點期望:
 
    第一,志存高遠、勇敢地承擔加快與提升中國慈善公益事業發展的歷史使命。作為探索者,應有榮譽感、使命感,瞄準中國乃至世界公益事業的制高點,提升中國公益慈善事業發展的高度。
 
    第二,融入深圳創新求變的大氛圍,大膽探索有效解決社會問題的方法和途徑。只要有利於解決社會問題,無論是傳統公益還是社會創新,都要努力去探索。從每個經濟活動、每筆投資開始,注意環境、社會和經濟的有機結合,最大限度減少問題的發生,這也是公益人的責任。
 
    第三,腳踏實地,以優異的成績、良好的實踐完成學業。公益學院有一個特點,邊學習,邊行動,學以致用、理論聯繫實際,共同創造案例。把課堂、學習時光變得更有意義、更有創造性、更有想像力。
 
嚴駿
 
    嚴駿院長表示,這是繼今年首屆GSE全球社會企業家項目開班, 63位最具代表性的民營企業家、上市公司的實控人加入後,更多商業力量進入公益領域進行專業學習,加快公益與商業融合的進程。特別是在近期的GSE福州移動課堂,首次實現GSE和EMP同學的融合,共同邁出構築「深益家」的第一步。「深益家」是公益學院目前正在打造的校友平台品牌,通過公益學院所倡導的「深思、深耕、深愛」,「深益家」將進一步推動「深益+新生態」的新發展。
 
    「EMP的學習打開了我人生完全不同的一扇窗。」EMP五期、香港生命科學技術集團有限公司總裁兼執行董事、2020-2021深圳獅子會會長盧志強作為優秀校友代表對新生們表示祝福,「經濟學家熊彼特曾對德魯克說:『除非能夠切實改變人們的生活,否則理論沒有任何重大意義。』加入公益學院,將會成為改變我們生活最有力的一股力量、最重要的一雙推手,你們將成為公益界的領袖,肩負起把人們的生活變得更加美好的歷史使命。」
 
    「希望在公益學院系統地學習到國際公益慈善管理的系統知識,並在學習中提升自己做為公益人的專業能力和素養,讓我們的尋親效率有更好的提高,讓更多的家庭能夠團圓。」作為 EMP十六期新生,張寶艷不僅是寶貝回家志願者協會理事長、第十三屆全國人大代表、全國婦聯執行委,還是「中國十大法治人物」「感動中國2015年度人物」「全國三八紅旗手」……與榮譽等身的是她在打拐路上十餘年的無悔付出。2007年她自費創立了全國首家公益尋人網站——寶貝回家尋子網站,在國內創建並引領了「互聯網+打拐」新模式,迄今幫助八千多個家庭團圓。
 
    EMP十六期、龍湖集團控股有限公司人力資源及行政部總經理沈鷹這位資深志願者,在2020年疫情發生後,積極主導集團參與抗疫,並接下龍湖公益基金會理事長的擔子,帶領基金會秉承「公益很簡單,慈善能體驗」的願景,不斷影響和激活更多的員工、客戶、合作夥伴及社會愛心人士等共同參與到公益行動中來。
 
    EMP十五期班長、深圳市慈善事業聯合會黨支部書記、深圳市銘基金公益基金會秘書長陸忠誠作為老同學將代表愛和責任的院旗傳遞給EMP十六期、百達屋酒店管理(深圳)有限公司SVP、巴塞羅大中華區CEO李洵。這不僅是院旗的傳遞,也是公益與商業的握手,更象徵兼愛師仁的共同價值追求。
 
    作為高端酒店行業及泛旅遊度假事業的從業者,李洵希望通過公益項目與商業運營的結合,不斷強化公眾對於可持續發展與環境保護的意識。通過產品與服務創新,在酒店及度假產品中關注弱勢群體,滿足其服務需求。通過設計與藝術的項目,結合慈善事業,持續性的發揮企業社會責任,讓更多人了解並參與到慈善事業中來。(記者 黃鳳鳴)
 
頂圖:師生合影
 
[责任编辑:郭昕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