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商报官网 > 安徽 > 时政要闻

石象斌:做好三篇文章 推進製造強省

2022-01-16
来源:香港商报网
    1月16日上午,安徽省政協十二屆五次會議在安徽大劇院開幕。此間,安徽省政協委員、安徽電子信息職業技術學院黨委書記石象斌建議,突出抓主抓重、以點帶面、以面帶全,全力做好“減差距、補短板、強弱項”三篇大文章,推進製造強省建設。
 
    “安徽之所以能夠鮮明提出工業強省戰略,推進製造強省建設,是因為安徽具有獨特的發展製造業自身優勢,有底氣、底色、底牌。”石象斌在提案中指出,安徽的強大底氣表現在敢為人先的銳氣、開拓創新的膽氣、求真務實的硬氣。
 

    安徽已經入圍中國製造業十強
 
    經過多年的努力,安徽已經入圍中國製造業十強,並愈來愈鮮明地彰顯出自己的底色,其中以戰略引領、科技引領、優勢引領的色彩最為鮮亮。此外,在“基礎研究—創新科技—高端產業—國際品牌”這一整條鏈上,安徽擁有決定市場競爭勝負的“硬核”底牌。
 
    “放眼更大的範圍、前瞻更遠的未來,安徽省與國內外先進水準相比,仍然有著許多差距、短板、弱項,主要表現在底氣尚有不足、底色還待深厚、底牌還需做強。”他續指,與經濟強大的省市相比,安徽發展製造業的底子還較薄弱,產業層次結構總體不高,製造業缺少“大塊頭”產業。
 
    例如,安徽僅有家電業進入超5千億元,有色金屬加工超3千億元,14個超千億產業主要是代工廠,而江蘇有18個行業超3千億元、9個超5千億元、3個超萬億元。
 
    同時,影響安徽省製造強省深層次體制機制障礙還沒有根本破除,製造業的高端人才結構還存在不盡如人意之處。時下的安徽與滬蘇浙相比財力有限,支援製造強省建設需要持續高投入。與製造業發達地區相比,頂層設計與他們“戰略靠格局、戰術靠水準”的標準還有差距。
 
    企業核心技術領先國際國內的還不夠多,核心技術、科研成果轉化的能力有待加強,雖然有一些叫得響的產品,但拉動經濟發展的作用還不夠大,還有少數多年的“盆景”,至今沒有形成“風景”,安徽製造在國內外的色彩還不夠彰顯。
 
    與國內外大企業大集團大品牌相比,安徽企業數量不夠多、競爭力不夠強、產品品質不夠優,特別是與世界製造業500強企業相比,拿得出手叫得響的名牌產品更為稀缺。
 
    此外,少數幹部用開放的視野、系統的思維、創新的打法,謀劃和推進高品質、綠色生態發展發展的能力和水準還不夠高,存在著本領恐慌。
 
    針對上述差距、短板和弱項,石象斌提出四條建議,一要堅定製造強省雄心壯志,不動搖不停步,繼之以抓“長三角製造中心”為綱,實現綱舉目張;二要強化中德合作,打造“德國製造安徽版”;三是要以“製造生態”落實“生態製造”;四是構建“金融——科創——製造”三者良性互動的現代金融“自組織”體系。
 

    呼籲打造“德國製造安徽版”
 
    其中關於強化中德合作,石象斌建議加強與德國製造在專案、先進技術、高素質人才特別是高端技能型人才培養等全方面對接。通過“技術對接”(德國大眾與江淮汽車的合資合作)與“教育對接”(合肥學院中德教育合作示範基地建設)雙輪驅動,標本兼治地夯實安徽製造的人力之源、技術之源。
 
    他同時呼籲,重新組建高規格從省級到市縣區的中德兩囯政府製造業合作項目辦公室,修訂省政府辦公廳2016年出臺的《安徽省推進與德國交流合作工作方案》,將指導中德製造業合作項目、職業教育合作項目、就業培訓合作項目等職能整合於一體,制定規劃、編制專案、聯通中德、協調各方、強力推動。
 
    加快中德(合肥)合作智慧產業園建設,並在蕪湖、蚌埠、阜陽、滁州等地建立中德中小企業合作區建設。運用德國職業教育“雙元制模式”(校企合作、協同育人),強化安徽省職業技術教育改革與建設,培養世界級高素質的技術工匠。
 
    此外,要加快以“品質”理念代替“規模”理念的速度,在強化中德合作中用“安徽製造”將“中國製造”的世界內涵從“以量聞名”昇華為“以質著稱”。徹底改變過去少數“安徽製造”留給人技術含量不高、品質不過硬的印象,樹立起“安徽製造”就是值得信任的“德國製造”嶄新形象。(記者 秦炳煜 柏永)
[责任编辑:薛正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