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商报官网 > 安徽 > 特别报道

整合土地2.3萬畝 皖黟縣“有農模式”促共富

2022-03-29
来源:香港商報網
    今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大力抓好農業生產,促進鄉村全面振興。其中,扎實穩妥推進農村改革發展。安徽黟縣以“科技強農、機械強農和促進農民增收”為主線,將山區小農及零散土地規模化整合,以“龍頭企業+科研院校+合作社+農戶”模式組建黟縣有農優質糧油生產聯合體,實行全程機械化操作、全產業鏈式經營和全程農業社會化服務,形成了山區小農戶向現代大農業升級的“有農模式”,將共同富裕的願景逐步變為現實。
 
    賦能山區小農戶“種”出新高度
 
    推動規模流轉,打造“有農優質糧油生產聯合體”。黟縣有農生態農業有限公司聯合黟縣農友種植專業合作社、汪村村級供銷社、黟縣有農農機專業合作社、黃山區長蘆種植合作社等10家專業合作社以及21戶家庭農場,成立“有農優質糧油生產聯合體”,以整村流轉模式、代耕代種模式、土地入股模式進行規模流轉,目前整合土地2.3萬畝,其中黟縣1.7萬畝糧油等農產品年產量1萬餘噸、年產值7000萬元。
 
    深化技術升級,打造“有農”服務體系。以機械服務發力,有農公司採購各類大型農業機械90多臺套,建立農事服務中心,組建農業社會化服務隊,為合作社、家庭農場等提供從育秧、機耕、機播、施肥、植保、收割、烘乾和秸稈收集利用的全流程專業化、機械化服務。
 
    以科技服務助力,與南京農業大學、中國農科院水稻研究所、安徽省農科院、安徽省科技學院等科研院校和高層次人才團隊進行產學研合作。
 
    為解決人才瓶頸,與南京農業大學、安徽財經大學創新人才共建模式,目前有來自南京農業大學和安徽財經大學的4位研究生在有農公司掛職。
 
    以指導服務增力,對不同區域、品種、土壤以及新品種新技術,以圖文形式制定標準化種植栽培管理規程、服務標準和服務流程。
 
    結合數字農業,開發水稻種植管理手機APP,在錄入種植品種和種植時間後,可及時提供全過程的栽培管理指導。
 
    同時加強利益聯結,打造“有農”共用體系。在堅持土地股份合作的基礎上,積極從降成本、塑品牌、扛風險入手,加強與村集體、小農戶利益聯結。
 
    把農資、種植環節收益最大限度地留給村集體、種植專業合作社及農戶,對種子、農藥、化肥等由有農公司集中採購並零差價提供聯合體成員,對機耕、育插秧、機防、機收等採取全包或組合服務模式。
 
    對聯合體內成員生產的稻穀進行檢測,按高於國家收購價格0.1元/斤以上的價格優質優價回購,塑造“有農“大米品牌。
 
    同時有農公司與上海宋慶齡基金會和金融機構合作,創新推出免息的有農聯合體專項貸款、以農業保險保單額度為抵押的預計收成貸款等金融產品3種,目前已為27位經營主體提供貸款累計總額2000餘萬元,積極探索通過黨建引領信用村,解決村集體領辦的土地入股合作社貸款,解決成員因農業生產資金短缺風險。(記者 吳敏 通訊員 李志明) 
[责任编辑:万思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