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商报官网 > 广东 > 特别报道

資源優勢發力 韶關新能源產業強勁支撐高質量發展

2022-05-17
来源:香港商報網
    韶關風光資源富集,是全國發展新能源基礎條件最好的地區之一。當前,韶關正搶抓碳達峰、碳中和系統性社會變革和「東數西算」國家重點工程實施的重大機遇,以全國一體化算力網絡粵港澳大灣區國家樞紐節點數據中心集群落戶韶關為契機,科學有序發展「風」「光」等清潔能源產業,打造「以新能源為主體的新型電力系統示範區」,奮力走出一條風光資源優勢向經濟優勢轉化、傳統能源向清潔能源轉變的高質量發展之路。
 
    用活資源稟賦 清潔能源裝機佔比過半
 
    截至2021年底,韶關地區發電裝機容量811.69萬千瓦。其中,火電392萬千瓦,水電213.45萬千瓦,生物質電38.9萬千瓦,風電51.79萬千瓦,光電82.9萬千瓦,企業自備電廠裝機容量為30.9萬千瓦,餘熱發電裝機容量為1.75萬千瓦。清潔能源佔比達52.6%,高於全國全省平均水平。
 
    目前,韶關全市共計規劃陸上發電項目59個,規劃裝機容量429.69萬千瓦,其中,已納入全省規劃項目40個,裝機容量276.29萬千瓦;新增待納入全省規劃項目19個,裝機容量153.4萬千瓦。
 
    韶關屬中亞熱帶溫潤型季風氣候區,一年四季均受季風影響,風能資源較為豐富,80米高年平均風速約為5.5-6.5米/秒,其中南雄市、新豐縣年平均風速在7米/秒左右。
 
乳源大布風電場 張偉攝
 
    乳源大布風電場是韶關市首批併網發電的風電項目,目前已建成一期、二期項目共計69颱風力發電機組,分別於2016年、2019年併網發電。該項目實現全部併網發電,不僅是對乳源地區乃至廣東地區的電力提供有效補充,並且作為綠色清潔能源,大大緩解廣東傳統電力工業的環保壓力,有效改善韶關市的能源結構。
 
    而位於南雄東北側的犁牛坪風電場,在開發風力能源方面同樣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2016年的6月開始安裝首颱風機,目前一共安裝有70台。
 
    據悉,根據《廣東省陸上風電發展規劃(2016-2030)》,全省規劃佈局建設風電場址147個,總裝機容量約870萬千瓦,其中韶關共有40個項目列入規劃,總裝機容量為276.29萬千瓦。目前,我市已建設新豐金竹風電場、南雄犁牛坪風電場(一期、二期)、乳源大布風電場等9個項目,裝機規模57萬千瓦,含在建的韶關翁源周陂風電項目,裝機規模4.97萬千瓦,預計年內投產運營。

    太陽能資源富集建成光伏發電項目3597個
 
    韶關的太陽能資源富集,近30年年均總輻射達到4346兆焦/平方米,折合太陽能年發電小時數達1207小時,適宜光伏發電項目開發的空間資源較為充足。目前,韶關全市共篩選出可用於光伏發電的地塊面積共33萬畝,光伏發電裝機容量潛力達800萬千瓦以上。
 
    截至2021年12月底,韶關全市已建成各類光伏發電項目3597個(含分佈式光伏),總裝機容量89萬千瓦。其中,已建成投產併網的集中式光伏發電項目14個,總裝機容量77.81萬千瓦,佔比達87.4%,年度累計上網電量58551.1萬千瓦時,累計售電收入26523.7萬元;在建集中式光伏發電項目6個、裝機容量50萬千瓦。
 
    韶關市發改局有關負責人介紹,韶關近年來從全過程、各領域堅持和強化節能工作,做好持續減少二氧化碳排放的「減法」。
 
    2021年韶關市單位GDP能耗下降約5.4%,比省下達年度目標任務低2.2%;能耗總量為1312.11萬噸標煤,比2020年新增34.11萬噸標煤,低於省下達我市年度能耗總量新增目標的58萬噸標煤,超額完成省下達我市的能耗「雙控」目標任務。目前,韶關已連續3年順利完成該目標任務。

    「鏈」上發力 打造高質量發展強勁引擎
 
    在「兩高」產業做減法的同時,韶關不斷在新能源產業上做加法,進一步優化能源結構,大力創建「以新能源為主體的新型電力系統示範區」,加速推動韶關新能源裝備技術、產業鏈協同發展。2021年,韶關先後引進三峽新能源集團、明陽智慧能源集團等新能源龍頭企業,推動總投資600億元的新能源產業項目落地建設。
 
三峽能源風機塔筒、光伏支架綜合製造基地建設現場 張偉攝
 
    按照「引配套、集群化、規模化」發展的總體思路,2021年,韶關規劃了用地面積達5000畝的碳中和裝備產業園,主要引進光伏產業鏈、風電產業鏈和儲能產業鏈等製造業。規劃到2025年,碳中和裝備產業園落地建設10個製造產業項目,目前已有4個項目落地,總投資13億元,包括明陽異質結光伏組件廠、明陽風機總裝廠、三峽光伏支架廠、三峽塔筒廠。
 
    與此同時,韶關與三峽、明陽等企業共同組建了規模達35億元的新能源產業發展基金,產業基金目前已到位2.2億元,正進一步撬動金融資金,基金支持的首個項目已簽訂落地協議。
 
    此外,韶關將光伏發電和生態建設有機結合,2019年,建成仁化董塘土壤修復與15萬千瓦光伏發電綜合利用示範項目,治理重金屬污染土壤3100畝,直接受益人口4.78萬人,帶動仁化縣3334戶貧困農戶平均增收3000元,形成了「土壤修復+光伏發電+脫貧增收」的經驗做法。
 
    「雙碳」背景下,韶關數據中心集群建設將產生巨大的綠色電力需求,到「十四五」期末,數據集群預計增加負荷170萬千瓦、用電量150億千瓦時/年,需匹配新能源綠色電力裝機170萬千瓦,為韶關加快發展光伏發電等新能源產業帶來重大發展機遇。(記者 李芳 通訊員 侯海霞)
 
頂圖:仁化董塘鎮光伏發電項目 張偉攝
 
[责任编辑:郭昕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