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商报官网 > 广东 > 特别报道

院士企業家亮相第八屆全球深商大會暨光明科學城大會

2022-07-08
来源:香港商報網

    7月5日上午,第八屆全球深商大會暨光明科學城大會在深圳舉行。本次大會由深圳市發改委、市科創委、市商務局、市國資委、市工商聯(總商會)、市中小企業服務局指導,光明區政府、深商總會主辦,楚商聯合會、新滬商聯合會、川商總會、秦商總會、貴商總會、灣區產聯協辦,深圳市企服集團、深圳市商業聯合會承辦。科學家、企業家圍繞科研經濟暢所欲言,出謀獻策,為光明建設世界一流科學城指路引航。

    將光明科學城打造成為重要的新發展動能

    深圳市光明區區委常委、副區長姚高科在致辭表示,光明區將積極推動科技成果轉移轉化,會同深圳市工程生物產業創新中心,首創「樓上創新、樓下創業綜合體」模式,為科技成果「沿途下蛋」高效轉化走出了一條新路。「我們將迭代更新科學城創新創業模式,圍繞大科學裝置集群,充分發揮原始創新的優勢,陸續推出專項扶持政策,打造環大科學裝置產業帶,建設科研經濟先行地,加快促進創新鏈與產業鏈融合發展,將光明科學城打造成為重要的新發展動能。」

    原始創新技術將成為新時期創新任務

    國際歐亞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院長、深圳理工大學主任樊建平表示,全球疫情大爆發以及去全球化,也導致科技創新活動呈區域化的發展。

    「產業鏈裏面卡脖子的技術與國家安全相關的技術、原始創新技術,成為我們新時期創新的任務。光明科學城特別是在原創性方面,將成為粵港澳大灣區的核心區域。」樊建平說:「科技創新發展,我們可以從領域和創新性兩個維度進行趨勢性的判斷。未來,中國創新的核心價值區域將從工業區轉移到高新技術發展。」

    中國工程院院士,俄羅斯工程院外籍院士,深圳大學土木與交通工程學院院長陳湘生從「以人為本」出發,深刻闡述在其驅動下的城市軌道交通建設。「目前經濟層面存在兩大問題,全國沒有任何一家軌道交通是盈利的;每年在該領域,建設成本投資巨大。在資源方面也存在兩大難題,一個是城市化發展土地稀缺,另一方面是建設用地。」

    為建設大灣區作出應有貢獻

    中國科學院院士、深圳大學校長毛軍發在主題演講中表達了對產學研的一些思考以及深圳大學的探索實踐。他說:「深大要更加立足地方經濟,為深圳經濟發展做更多的貢獻。希望在中國的大灣區、日本的東京灣區、美國的三藩市灣區等世界著名的灣區,能夠辦10個機構。借鑑吸納利用世界上最先進的高等教育發展的理念和資源,在深圳建設大灣區方面作出我們應有的貢獻。」

    中國科學院院士、南方科技大學講席教授、南科大創新材料研究院院長俞書宏在演講中深刻表達了材料創新方面的想法。他認為,工業製造很重要,在這其中,材料是最重要的。深圳的發展、人類社會發展的核心動力就是材料創新。每個時代都有新材料出現,材料是現在社會發展的重要的物質基礎。「全球環境問題和城市發展、人類健康密切相關。今後我們通過南科大的優勢,助力光明科學城的深度發展,能夠滿足深圳對技術和科研人員的需求。我們希望在最短的時間,採用最高效、最優化的方式來研發新的材料。」

    「如果成千上萬的新技術都湧來的時候,這種科技的颶風就會主宰了我們的商業的浮沉。」華大集團CEO尹燁說:「生命時代永不過時,我們現在要在科技上做到極致,不斷加大基礎研究的投入。」

    他認為,科學是無用之用,誰都可以做科學,科學不是陽春白雪,也不是下里巴人;但是技術是有用之用,往往由量化目標驅動。

    理想和情懷是企業家必備的本質

    深圳市霖峰投資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長王秀娥認為,「作為一個企業家,所遇到的困難比一般人要多得多,企業家首先要具有屢敗屢戰的精神;企業家應該有一顆不滿足現狀的心,並具有火一樣的精神,這就是企業家的自驅力,也是企業最本質的特徵和來源。」

    深圳雲天勵飛技術股份公司董事長兼CEO陳寧表示,自學習自進化是人工智能的第四階,必須經過感知、認知、決策三個階段。感知就是讓人工智能,讓機器去模擬我們人類的聽說讀寫的感官能力,認知就是基於感官,把外界的自然界所有非結構化的信息進行結構化,變成機器可以理解的東西之後,再通過人腦技能進行融合。通過這三個階段不斷的循環往復,推動人工智能進行自學習自進化進入最高階段。

    「我於1988年在深圳的華強北路創業,已經34年了,我們一直在製造業創新發展。」創維集團創始人、開沃新能源汽車集團董事長黃宏生說:「我們34年來一直追求一件事,就是如何提供人類的家庭幸福。目前,創維進軍汽車領域,實際上創維在此已經耕耘了十年。創維擁有34年智能家電的軟件技術、系統技術和精細製造的沉澱,創維不止是造車、賣車,更要定義汽車。」

    深圳賽橋生物創新技術有限公司董事長商院芳說,人類通過生物、物理的結合實現第四次工業革命,中國有機會、有內外部條件把握第四次工業革命。「未來70%通過化學方式生產的物質,可以通過生物的方式進行合成。合成生物對人類生活將產生方方面面的影響。」(記者 黃鳳鳴)

    頂圖:大會現場

[责任编辑:万思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