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片|給電梯裝上「心電監護」惠州將試喝「頭啖湯」

2022-12-19
来源:香港商報網

    為進一步提高電梯使用維護的安全指數,12月18日,記者從惠州市惠發電梯工程有限公司(下稱惠發電梯)獲悉,在電梯企業和科技人員的持續攻關下,惠州開始嘗試給電梯安裝上類似於醫院24小時「心電監護」,實現電梯的應急救援+智慧監管+按需保養的傳統管理模式向信息化、數碼化以及智能化逐漸轉型。

    確保電梯維保透明、可追溯

    據介紹,中國目前已成為全球最大的電梯生產國和消費國,截止2021年我國電梯保有量接近900萬台,在存量和增量雙重驅動下,預計2023年電梯保有量將超過千萬台;近十年每年增速10%~15%。

    據專家介紹,目前一部電梯的使用年限因各品牌、企業製造質量要求不一而各不相同,但質量再好的電梯,使用不當也會加速損壞。惠州市曾對2021年在用電梯安全進行監督抽查,共完成現場抽查3700台,涉及使用單位1067家,維保單位 173家。電梯使用場所覆蓋學校、醫院、車站、商場、電影院、酒店賓館、寫字樓、娛樂場所、休閒場所、場館、政府、住宅、工廠等,全部電梯使用年限從1年到33年都有所覆蓋,按照使用年限3年內(不含3年)、3~9年、10~15年、16~24年、24年以上共五個區段進行統計分析,使用年限在24年以後的電梯不符合率最高不符合項目發現率為55%,3年內的電梯不符合率最低,3~24年電梯的不符合率在27%左右。

    也就是說,電梯使用3年後,多少都會出現一些維保問題,使用年限越大問題發生率越大。而電梯安裝維保准入門檻比較低,管理也還不規範,所以,前些年電梯管理積壓的問題會因此累積上升。

    惠發電梯總經理楊柳強介紹,隨着科學技術的進步,特種設備要求也越來越嚴格,目前已經由傳統管理模式向信息化、數碼化以及智能化逐漸轉型,加強電梯管理安全、提高監管效率及維保效率、規範維保過程也逐步規範化,比如要求通過實時上傳維保現場水印照片、電子簽名等流程,確保電梯維保透明、可追溯。

1 - 复件(3).jpg

惠發電梯總經理楊柳強在儀式上發言

    記者在惠發電梯的展廳現場看到,其演示的物聯網電梯監管系統就是助力電梯透明監管,提高維保質量及效率的物聯網數字管理系統。目前,該系統正在淅江杭州、江蘇南京等地實施,廣東也正在逐步推廣。

    電梯運行數據全部實現數字管理

    楊柳強介紹,該監管系統首先第一步是要實現電梯監控安裝接入,然後系統上即可看到每一部電梯的基礎數據:電梯、維保企業、維保人員、使用單位,信息化在線管理。電梯基本信息:基本信息、電梯參數、保險信息、年檢信息;保養、維修、困人數據:實時監管維保質量;同時顯示故障原因、故障電梯、緊急困人數據統計分析。維保單位數據:數量、電梯總數、在線電梯總數(一梯一碼)、維保員工總數;維保單位詳細數據:基本信息、營業執照、特種設備安裝改造許可證。電梯保養計劃:維保工單數據:按維保公司進行保養、維修、困人救援工單統計;工單信息:工單狀態、所屬維保公司、電梯、維保人員、開始/結束時間等;工單詳情信息:基本信息、保養/維修/困人信息、保養/維修/困人過程(開始/結束、位置、耗時)、圖片信息等;工單支持電子工單、現場照片、紙質工單;實時數據:電梯上下行/開關門狀態、抱閘、鋼絲繩、溫/濕度;其他數據:設備狀態、告警數據、檢測報告等。總之,電梯安全涉及的問題,都在系統上詳細展示。

3、安装电梯监管系统的电梯.jpg

安裝電梯監管系統的電梯

    同時,通過機房感應實現電梯運行狀態實時顯示:通過抱閘傳感器實時監控抱閘打開/關閉狀態、鋼絲繩磨損/斷絲狀態,為預警提供數據支撐;可視化實時顯示電梯上下行、開關門數據,以及異常數據;運行過程:加速曲線、速度/距離曲線、水平X向震動、水平Y向震動。而且還可以根據電梯運行監測,電梯維保監測,生成完整的電梯運行報告;使應急救援速度夠快,精準派工,過程安全。

    這個電梯監管系統的研發單位負責人告訴記者,電梯物聯網監控系統是電梯行業的發展趨勢,實現電梯故障報警、困人救援、保養過程監控,電梯運行過程監控、日常管理、質量評估、隱患防範等功能。

    該負責人稱,目前這個系統是採用業內頂尖的MEMS晶片技術,實時監測並展示電梯運行及安全狀態;通過強大的數據分析系統,對電梯進行風險預測,防患於未然;包括電梯困人自動報警;電梯急停;電梯蹲底/沖頂;電梯運行事件;電梯開關門事件;抱閘事件,鋼絲繩事件等進行全面監控,然後通過政府應急救援平台,可以實時查看電梯困人情況,及時安排救援人員協助救援;同時政府端可通過數據匯總、分析定期查看相關維保企業、電梯的困人數據,為其相關決策提供數據依據;根據電梯安全狀況和運行工況,以提高電梯安全、可靠為目標,科學制定維保的項目、內容和周期,實現真正意義上的按需維保。(記者 盧偉)

頂圖:電梯應急救援+智慧監管+按需保養系統

[责任编辑:林梓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