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商报官网 > 广东 > 中华大地

非遺在校園 莞石龍明德小學弘龍獅精神育時代新人

2023-02-07
来源:香港商報網

    龍舞、獅舞(醒獅),逢年過節或喜紅慶典的必備項目,在東莞乃至整個大灣區都有着廣泛的群眾基礎,喜聞樂見,代代相傳。東莞龍舞、獅舞(醒獅),均被列入廣東省級非遺代表性項目名錄。

    身處龍獅文化底蘊深厚的「中國歷史文化名鎮」東莞市石龍鎮,石龍明德小學自2011年9月正式啟動舞龍舞獅項目課程,讓學生與非遺「零距離」接觸,直觀感受非遺魅力,傳承龍獅精神。

    非遺進校園   從「零距離」接觸到喜歡

    「非物質文化遺產走進校園,讓孩子們在認識非遺、學習非遺中體驗傳統文化帶來的樂趣,加深對本土文化的了解和熱愛。」石龍明德小學相關負責人介紹,舞龍舞獅,是中國民間傳統習俗,源遠流長,且龍獅是勇敢和力量的象徵。為提升學生文化自信,傳承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豐富學校體藝「2+1」活動內涵,打造學校辦學特色,石龍明德小學立足本土,推動舞龍舞獅項目進校園。

23020706.png

讓學生「零距離」接觸非遺了解非遺再喜歡上非遺

    開展非遺教育,不能走馬觀花、淺嘗輒止,既需要推廣普及,還需要通過生動的體驗實踐,讓學生真正走近非遺,愛上非遺。石龍明德小學系統組建校園龍隊、獅隊,形成第一、第二、第三梯隊。建隊前兩年,專門邀請專業教練李志強駐校指導,系統化培養訓練老師和學生,逐步建立起標準化、規範化、科學化的舞龍舞獅項目課程體系和教學大綱,明確學校舞龍舞獅項目課程的教學目標、教學內容、教學組織和教學評價。

    與此同時,石龍明德小學每年投入十餘萬元用於舞龍舞獅項目課程配套設施設備的建設,為課程的開展提供堅實保障。

    堅持發揮課堂主陣地作用

    值得一提的是,石龍明德小學還融合美術、綜合實踐、語文等學科,跨學科整合學習舞龍舞獅項目課程,營造濃郁的校園龍獅文化氛圍,淬鍊學校龍獅文化特色。

    在舞龍舞獅項目課程的教學中,石龍明德小學堅持發揮課堂主陣地作用,推動龍獅進課堂。學校的「4+1」課程體系中,每周三、周四下午都開設了舞龍舞獅項目課程,由專項教師負責舞龍、舞獅課程學習。遵循教學規律與動作技術特性,遵循由易到難、由簡到繁、由單個動作到組合動作的教學原則,使學生舞龍舞獅運動水平與鑑賞水準得到提高。

    此外,石龍明德小學通過現場教學與實操互動,以達到知行合一,推動非遺項目與學校教育有機結合。學校整合社會力量開展非遺進校園活動,邀請舞龍舞獅社會名家名團進校園,舉辦講座、展演等活動,重視專家引領與自主創新相結合、理論學習與實踐操作相結合,深化舞龍舞獅項目課程學習。

    如今,石龍明德小學洋溢着濃郁的龍獅文化氛圍。學校每天早上8:00—8:30體育大課間期間,全校師生有5分鐘的醒獅訓練展示;每學年盛大舉行的「正心」健美節、「修身」藝術節是學生展示舞龍舞獅成果的大舞台;每學期一次的家長會和每年省、市、鎮的各類龍獅比賽、展演,是學生展示風采的大平台。

23020707.png

明德小學學生組隊參與舞龍舞獅比賽多次獲將

    學校龍獅文化特色成果彰顯

    近年來,石龍明德小學學生龍獅隊表現優異、成績突出,頻頻亮相石龍各類大型文藝活動,如中小學生運動會、端午節龍舟賽、商埠騎樓文化節、元宵晚會等,得到社會各界好評;在廣東省民辦學校文藝比賽、東莞市「金龍頭」杯民間舞龍邀請賽等賽事評比活動中,摘金奪銀,取得佳績。學校龍獅文化特色彰顯,學生身體素質與藝術素養大幅提升。

    石龍明德小學還高度重視舞龍舞獅教學科研工作,以科研力量提升舞龍舞獅教學品質,《民辦小學開展龍獅第二課堂教學活動的實踐研究》《融合「石龍非遺」創新信息技術教學的實踐研究》等立項課題,有力提升學生舞龍舞獅學習品質。

    非遺傳承靠文化沁潤,在快速發展的當下尤顯得道阻且長。未來,石龍明德小學將堅持守正創新,賦予非遺新的時代內涵,讓師生在創新活

    動中加深對非遺的認知,更加親近非遺、熱愛非遺,從而有意識地保護非遺、傳播非遺,奮力跑出明德教育高質量發展的加速度,助力「精緻石龍、魅力名鎮」建設。(記者 冷運軍 通訊員 姚小琴)

頂圖:石龍明德小學組建校園醒獅隊


[责任编辑:郭昕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