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商报官网 > 四川 > 经济纵横

成都高新區實施電子信息產業三年攻堅行動 力爭產業規模突破6200億

2023-03-03
来源:香港商報網

    3月3日,成都高新區舉行電子信息產業(集成電路、新型顯示、智能終端)三年攻堅計劃(2023-2025)(徵求意見稿)發佈會。會上,成都高新區針對集成電路、新型顯示、智能終端三條細分領域優勢賽道,發佈《成都高新區集成電路建圈強鏈三年攻堅計劃(2023-2025)》(徵求意見稿)、《成都高新區新型顯示建圈強鏈三年攻堅計劃(2023-2025)》(徵求意見稿)以及《成都高新區智能終端建圈強鏈三年攻堅計劃(2023-2025)》(徵求意見稿),將在產業建圈強鏈上重點突破,突出功能性項目佈局和領軍型企業引育,完善從研發設計、生產製造到品牌市場的全產業鏈條,加快提升產業能級,力爭2025年實現「芯屏端」產業規模突破6200億。

    擬發佈三項細分賽道專項攻堅計劃  力爭2025年實現「芯屏端」產業規模突破6200億

    據了解,《成都高新區集成電路建圈強鏈三年攻堅計劃(2023-2025)》(徵求意見稿)按照「補製造、強設計、擴封測、延鏈條」的總體思路,以模擬晶片為核心,以算力晶片、存儲晶片及功率器件為重點,構建規模大、技術強、要素全的集成電路全產業鏈,加快「中國存儲谷」建設。力爭到2025年,實現集成電路產業規模突破1700億元,年均複合增長超過10%;營收過億的設計企業30家,設計產業規模進入全國前五;引進晶圓製造產線2-3條,產值規模實現倍增;建設先進封裝以及快封產線2-3條,打造全國領先的先進封裝產業集群;招引半導體設備和材料龍頭企業4家以上,建成裝備材料配套產業園;新增本地集成電路上市企業3家以上、省級創新平台6個以上。

    《成都高新區新型顯示建圈強鏈三年攻堅計劃(2023-2025)》(徵求意見稿)按照「擴規模、補配套」的總體思路,聚焦柔性顯示、M-LED等細分賽道,構建以京東方等鏈主企業為引領,鏈屬企業紮根本土的產業生態,推動「世界柔谷」初見雛形。力爭到2025年,新型顯示產業規模突破1000億元,實現規模倍增;培育產值超100億元企業2家、產值超10億元企業30家;聚集世界級發光材料隱形冠軍3家以上,建成具有國際影響力的新型顯示發光材料聚集區。

    《成都高新區智能終端建圈強鏈三年攻堅計劃(2023-2025)》(徵求意見稿)按照「穩規模、強制造、拓市場、補配套」的思路,着力打造「成都智造」品牌,形成以計算終端為支柱,XR終端、智能車載終端等新型智能終端產品為支撐的戰略新興產業集群。力爭到2025年,智能終端產業規模達到3500億元;引培5家以上具備發展潛力的新型終端品牌企業,形成產業發展新增長點;圍繞龍頭企業引培產業鏈核心配套企業30家以上,重點產業本地配套率提升一倍以上;新培育「專精特新」企業5家、產值超500億元企業1家、超100億元企業2家、超10億元企業30家,形成紮根本土的新銳企業集群。

    制定17項重點任務  做大做強電子信息產業集群

    為加快實施電子信息產業三年攻堅,成都高新區謀劃了系列重點任務,其中既有針對細分產業的特色任務,也有適用電子信息普遍需求的共性任務。

    具體來看,特色任務方面,集成電路產業制定5項行動計劃,將實施晶圓製造補鏈行動,重點從模擬晶片、功率晶片兩個方向補製造,同時加快存儲晶片晶圓製造產線的投產;實施集成電路設計強鏈行動,打造1-2家模擬晶片細分領域具備國際影響力的頭部設計企業;實施封裝測試擴鏈行動,前瞻佈局2-3條先進封裝線,支持本地封測龍頭企業擴大產能並對外提供服務;實施設備材料延鏈行動,招引關鍵設備和材料領軍企業;實施公共服務平台建設行動,加快推動成都「芯火」國家雙創基地建設,鼓勵高校院所開放設備儀器資源。

    新型顯示產業制定3項行動計劃,實施顯示面板規模倍增行動,加快推動高世代製造產線落地,提升京東方等鏈主企業的產能利用率,加速推動辰顯光電Micro-LED量產線建設;實施材料設備生態根植行動,進一步鞏固強化有機發光材料等原材料基礎,打造發光材料全球隱形冠軍集聚地;實施「世界柔谷」品牌打造行動,組織高能級活動,對接國內外行業協會,深度挖掘企業資源、發佈項目需求、協辦宣傳活動,提升「世界柔谷」品牌顯示度和影響力。

    智能終端產業制定4項行動計劃,實施終端穩鏈拓鏈行動,促進成都PC、平板電腦等智能終端產品擴產提質;實施配套延鏈強鏈行動,聚焦鏈主企業和重點產品提升供應鏈韌性,搭建上下游企業供需對接雙向橋樑;實施智能製造賦能行動,依託燈塔工廠帶動區內外智能終端製造企業智能化轉型;實施物流保障行動,完善貨運配套設施,降低企業物流運輸成本,支持綜保區加強智慧化監管。

    成都高新區相關負責人表示,將以產業建圈強鏈為抓手,進一步推動惠企政策落地落實,充分聚集產業鏈上的技術、項目、人才等優勢資源,構築主導產業新的動力源,做大做強電子信息產業集群。(記者 郭代勤)

[责任编辑:林梓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