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商报官网 > 广东 > 中华大地

深圳奏響第二十四次全國愛耳日公益音樂會

2023-03-04
来源:香港商報網

    今年3月3日是第二十四次全國愛耳日,主題是「科學愛耳護耳,實現主動健康」。為加強宣傳教育、倡導公益慈善,促進聽力障礙預防和康復事業全面高質量發展,深圳市殘疾人聯合會在深圳雲頌音樂廳舉辦了「第二十四次全國愛耳日交響公益音樂會暨交響慈善交流沙龍」活動。本次活動由深圳市政府殘疾人工作委員會指導,深圳市殘疾人聯合會主辦,深圳市殘疾人綜合服務中心承辦,深圳市慈善會·助殘公益專項基金、深圳市鵬瑞公益基金會、深圳市振興交響樂發展基金會協辦。

    深圳交響樂團攜手深圳交響樂團童聲合唱團、深圳元平特殊教育學校、青年鋼琴家舒海峰、著名女高音歌唱家徐霞、深圳市振興交響樂發展基金會合唱團,共同帶來一場充滿力量和溫暖的交響公益音樂會。

mmexport1677927867774.jpg

    音樂會演出正式開始前,深圳市政府殘工委副主任、市殘聯黨組書記、理事長董秀介紹了市殘聯在聽力障礙預防和康復工作方面所作出的努力、今年的工作重點以及深圳愛耳日音樂會的歷史。「2011年以來,深圳已經舉辦了七屆愛耳日音樂會,音樂會已經成為深圳愛耳日活動的標誌性活動,深受廣大市民的喜愛和期待。今晚,我們攜同深圳交響樂團和慈善公益機構,在雲頌音樂廳再次上演高品質音樂會,並以雲播方式讓市民共享音樂盛宴。我們熱誠期待,用有聲的音樂聯通起『無聲的世界』,喚起全社會對聽力健康的關注和重視,提升廣大市民的聽力殘疾預防意識和能力。」

    深圳市振興交響樂發展基金會主席、原招商銀行行長馬蔚華在致辭中強調了本次公益音樂會的意義,「作為第二十四次全國愛耳日宣傳教育活動,我們選擇以高品質的交響音樂會來助力全國愛耳日公益事業,用美樂來呵護雙耳,用公益來滋養心靈,倡導公眾安全用耳,聽見未來,從預防開始,這也是深圳市振興交響樂發展基金會踐行藝術公益事業的重要舉措。」

    談及通過交響樂來宣傳「愛耳日」,倡導公眾呵護雙耳的價值,深圳交響樂團音樂總監兼首席指揮林大葉表示,交響樂和「愛耳日」的結合能夠在聽覺享受方面帶來極大的財富。「交響樂是人類藝術的瑰寶,它集結了幾百年聽覺藝術上最高的成就。在視覺享受方面,人類已經開發得非常好,但是在聽覺享受方面,還有很大的空間可以開發。對我來說,『愛耳』就是能夠經常聽到悅耳的聲音。如果大家能夠真正感受聲音的美,人生會更加豐富,更加美好。」

    在本場音樂會中,首先登場的是深圳交響樂團童聲合唱團和深圳元平特殊教育學校的孩子們,他們帶來了童聲合唱《春曉》和《遊子吟》。林大葉表示:「兒童是全人類最純潔無瑕的生命體,他們的聲音像碧玉一般無暇,組合起來最能夠觸及人們內心最柔軟的地方。愛耳日體現了人類博愛的精神,我們希望通過童聲來表達對人類和世界的愛。」

mmexport1677927889795.jpg

    除了深圳元平特殊教育學校的孩子,鋼琴家、「來自星星的孩子」舒海峰為大家演奏了貝多芬的作品《黎明奏鳴曲》。「音樂把在先天上具有一定缺陷,但是在另外一方面又有極度天賦的人們聚集在一起,讓他們感受到社會的關注、熱愛和幫助,這本身就符合公益的理念,也就是把愛傳播到人類的每一個角落。」林大葉說。

    音樂會的下半場,深圳交響樂團在著名指揮家劉明的執棒下,帶來了多首經典的交響樂作品。「這些經典作品是人類共同的財富。」林大葉談道,「通過音樂讓大家聚在一起,去關注交響樂,關注愛耳日,保護聽覺,並通過聽覺吸收更多的正能量,讓更多有益於身心健康的美好聲音聚集,讓生命更豐富、生活更愉悅,這就是我們的初心。」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全國愛耳日交響公益音樂會活動,由宙響藝數作為活動數字藝術紀念品發行方,通過區塊鏈技術的加密算法,為數字藝術品量身定做了一個虛擬的身份標識,這個標識在全世界唯一,具備了不可複製,不可分割、可溯源性及永久存儲的效果。本次數字藝術紀念品的發行,是國內先驅的數字資產與公益結合的有益探索,對於國家提倡的數字經濟轉型有着引領與示範意義。(記者 黃鳳鳴 供圖 深圳殘聯)

頂圖:音樂會現場

[责任编辑:林梓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