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商报官网 > 陕西 > 特别报道

境外媒體看漢中:漢家發祥地 傳奇更自信

2023-04-06
来源:香港商報网

    按照癸卯(2023)年清明公祭軒轅黃帝活動安排,由陝西省委宣傳部、省委外辦(省政府港澳辦)、省委台辦、省祭陵辦共同主辦的「同根祭初祖 同心築夢圓」境外媒體陝西行集中採訪活動,於4月1日至5日舉行。活動邀請港澳台地區媒體記者走進漢中市,通過實地參訪人文古蹟、生態旅遊、特色產業等,切身感受「漢家發祥地,中華聚寶盆」的獨特魅力。並在黃帝陵參加癸卯(2023)年清明公祭軒轅黃帝典禮,緬懷人文初祖,講好中國故事。

    全球漢人老家 文化一脈傳承

    漢中地處陝西省西南部,是國家歷史文化名城,自秦設漢中郡至今已有2300多年歷史,是兩漢三國文化的發祥地。活動期間,採訪團先後走進漢中市博物館、石門棧道風景區、武侯墓、武侯祠、諸葛古鎮、張騫紀念館、蔡倫墓等歷史文化遺存,了解到漢中是劉邦逐鹿中原、建立大漢王朝的根據地,是睜眼看世界第一人、古絲綢之路開拓者張騫的故里,是造紙術改良者蔡倫的封地,是諸葛亮六出祁山、北伐曹魏的大後方。漢朝、漢人、漢族、漢語、漢服與漢文化一脈傳承至今,漢中因此被譽為「全球漢人老家」。

2.jpg

參訪武侯祠,了解兩漢三國文化。(胡秦玉 攝影)

3.jpg

參訪張騫紀念館,了解古絲綢之路開拓者張騫的生平事跡。(胡秦玉 攝影)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漢中興漢勝境景區傾力打造的大型漢文化水上實景演藝《天漢傳奇》,根據《詩經》「漢有游女」的美麗傳說,以「天上銀河,地上漢水」為故事主線,通過藝術展現,科技助力,演繹出動人震撼的漢文化傳奇,獲得各地遊客嘖嘖讚嘆。

    腳踏漢土漢磚,呼吸着漢風漢韻,採訪團記者們感言,漢中是漢文化的根脈,處處皆歷史,處處有學問,此行所見所聞比書本更直觀,比影像更深刻。今後將更多宣傳漢文化,講好陝西故事,吸引更多人走進漢中,愛上漢中。

4.jpg

參訪陝西漢唐茶業科技有限公司,了解茶產業助力縣域經濟發展有關情況。(胡秦玉 攝影)

    綠色食藥聞名 有機產業蓬勃

    漢中自然資源富集,工業體系完備,產業基礎堅實,尤其是以有機食品和中藥材為代表的綠色食藥業等產業蓬勃發展。活動中,採訪團走進勉縣高山茶園和洋縣萬畝油用牡丹種植基地,對漢中特產「漢中仙毫」品牌茶葉和「朱䴉牡丹」牌牡丹籽油等有了詳細的認知。

    據了解,漢中是國家實施南水北調中線工程的重要水源保護地,也是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授予的「世界人與自然生物圈保護區」,生態環境優越。漢中的茶園多位於大巴山北麓海撥800-1600米的緩坡地,富含鋅硒。「漢中仙毫」品質優異,是中國國家地理標誌產品。漢中產茶區域覆蓋西鄉、南鄭、勉縣、寧強等縣區,其中勉縣有茶園20萬畝,茶農1.2萬戶;建有茶葉初制廠120餘家,清潔化茶葉生產線20餘條;縣域內從事茶葉生產、經營的公司20餘家。十四五以來,該縣緊緊圍繞鄉村振興戰略,先後引進多家行業頭部企業,不斷完善產業鏈條,創新政企合作模式,茶產業得到持續健康發展。

    作為「朱䴉之鄉」,洋縣近年來圍繞朱䴉和有機兩大優勢,大力發展特色有機產業。該縣引進企業,在朱䴉梨園景區流轉土地1萬餘畝,建成陝西省最大的集中連片油用牡丹種植基地,不僅帶動了全縣農戶增收,還有力帶動了當地旅遊產業。

    生態環境優佳 秦嶺四寶為證

    通過參訪秦嶺四寶園和朱䴉國家級保護區,採訪團了解到,漢中襟山帶河、山川雄秀,是秦巴之間、漢水之源的生態公園,森林覆蓋率達63.7%,負氧離子平均濃度每立方厘米超過1萬個,物華天寶、生態宜居。朱䴉、大熊貓、羚牛、金絲猴四大國寶能夠在此安然棲息繁衍,就是對漢中生態環境的最佳證明。

5.jpg

參訪朱國家級保護區,了解朱保護繁育成果。(胡秦玉 攝影)

    據了解,為實現朱䴉保護與經濟發展的同步和諧,洋縣自2010年開始,就以打造國家優質生態產品供給基地為目標,聚力打造有機洋縣,推進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全縣認證有機產品15大類110種17.08萬畝,有機基地面積穩居全省第一。「朱䴉」和「有機」已經成為洋縣的靚麗名片和形象代言。

    據漢中官員介紹,漢中依託深厚的漢文化資源和良好的生態優勢,連續舉辦了十多年的中國最美油菜花海漢中旅遊文化節,已成為享譽全國的城市名片和對外開放的重要平台。近年來,漢中市主要經濟指標穩居全省第一方陣,「綠色循環·漢風古韻」城市品牌更加響亮,「大生態、厚文化、國際范」發展格局初步顯現,成為西部最受歡迎的投資創業城市之一。(記者 胡秦玉)

    頂圖:參訪漢中市博物館,了解漢文化歷史傳承。(胡秦玉 攝影)

[责任编辑:严燕红 ]